茶中至味——龙井茶
汪鹤年
明末清初严绳孙在一首《竹枝词》中唱道:“龙井新茶贮满壶,赤栏干外是西湖。年时还有当垆女,青旌红灯唱鹧鸪。”这优美的句子如诗如画,堪称当年文人雅士品饮龙井新茶,观赏湖光山色的绝妙 *** 。
龙井新茶贮满壶
西湖龙井茶因产于杭州西湖的龙井茶区而得名,是历史上十分著名的绿茶名品,如今已成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的“四绝”特色而闻名于世。
三面环山,一碧如玉的西湖之滨,山青泉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加上土壤深厚,又多为沙质壤土,是得天独厚的茶树生长地。出产西湖龙井茶的一片片茶园便广布于峰峦俊秀,溪涧常流,林木茂密,翠竹婆娑的狮峰山、梅家坞、翁家山、云栖、虎跑、灵隐等地。
三面环山,一碧如玉的西湖之滨,山青泉幽
龙井茶的采制技术相当考究。采摘以早、嫩、勤为显著特点。其炒制则分为青锅、回潮和辉锅三道工序。
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苗锋显露,芽毫隐藏,色泽绿中显黄。形如雀舌的茶芽泡在杯中,嫩匀成朵,一旗一枪,相映成趣,又如青兰初绽,翠竹争艳。其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其滋味甘醇鲜爽,沁人心脾。
*** 明媚之中,于花前竹下,品饮龙井,确为悠闲人生的绝妙写照。
始于寺院的西湖茶
杭州产茶的历史大约始于南北朝时期,而且其栽种、炒制和饮用与寺院有着密切的关系。
北宋苏东坡知杭州时,对西湖种茶的历史曾有过考证,他认为西湖最早的茶树,在灵隐下天竺香林洞一带,是南朝诗人谢灵运在下天竺翻译佛经时,从天台山带来的。东坡此说和《茶经》中关于杭州茶产地的记载正相吻合。如以此说推断,西湖种茶最迟始于南北朝,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
唐代,杭州天竺、灵隐二寺已是较有名的产茶地。陆羽在他的传世杰作《茶经》中,就把西湖“天竺、灵隐二寺”所产的茶,定为当时全国名茶之一:“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这是杭州出产茶叶的最早的文字记载。从其出产自天竺、灵隐二寺看,其栽种、炒制和饮用显然都与佛门寺僧有关。
北宋时期,龙井茶区已初步形成规模,当时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的“宝云茶”已被列为贡品。《咸淳临安志》“风土志·物产”载:“茶,岁贡,见旧志载,钱塘宝云庵产者名宝云茶,下天竺香林洞产者名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者名白云茶。东坡诗云:‘白云峰下两枪新。’”这里所说的“旧志”当为南宋临安三志经常引述的《祥符图经》。一个地区就有三种茶品被列为“岁贡”,足见北宋时期以寺院茶为主的杭州西湖茶的实力。
其中,上天竺白云峰所产白云茶,便成为龙井茶的前身。
北宋初年以梅妻鹤子为伴的著名隐逸诗人林和靖(公元967一1028年)对白云茶便情有独钟,他在《尝茶次寄越僧灵皎》诗中曾如此写道:“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瓶悬金粉师应有,筋点琼花我自珍。清话几时搔首后,愿和松色劝三巡。”从诗中的描述可知,产于白云峰下的白云茶,谷雨前后采摘,茶芽如旗枪挺秀,冲点之后汤沫如湖上积雪,似琼花绽放,正是宋人点茶上好之品,而且茶过三巡,仍然色犹未尽。如此看来,白云茶与后世的龙井茶,形神兼备,如出一辙。“白云峰下两旗新”的诗句,分明就是对早期龙井茶“旗枪”形状的摹绘。
当然,真正在龙井茶发展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还要算北宋时曾做过上天竺住持的辩才 *** (公元1011—1091年)。他在上天竺时,即在寺周栽种茶树,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他以地处今西湖龙井村的老龙井寿圣院为养老之所,又将“白云茶”移植至龙井。在这里,他与知州赵抃、苏轼以及苏辙、杨杰、秦观、释道潜等多有交往,且多涉茶事。
辩才居龙井以茶待客,无疑是龙井以茶出名的滥觞。清汪孟鋗《龙井见闻录》引录明冯梦祯《龙井寺复先朝赐田记》称:“武林之龙井有二。旧龙井在风篁岭之西,泉石幽奇,迥绝人境,盖辩才老人退院所辟。山顶产茶特佳,相传盛时曾居千众。东坡、少游先后访辩才于此,而坡公踪迹尤数。”正是这种以茶会友,千众往还的氛围,为龙井茶的问世奠定了良好的初基。
旧龙井在风篁岭之西,泉石幽奇,迥绝人境
姗姗来迟的龙井茶
元代,龙井附近所产之茶开始露面,元代最有影响的文臣、“元四家”之一的虞集《次邓文原游龙井》一诗中,已明确地将龙井与饮茶联系起来:“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昼。入门避沾栖,脱履乱苔甃。阳岗扣云石,阴房绝遗构。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檐葡中,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虞集这首诗,对龙井茶的采制时间和茶叶的色泽、形状特点等情况都作了生动的描绘。尤其是汲龙井水,烹黄金芽的邀友品饮的雅趣,更给人留下悠悠的回味。
到了明代,出自龙井寺的龙井茶已被人们视之为龙井正品。于是,前往品茶者众,能获真茶一品者则视之为幸事。
明王寅《龙井试茶》诗就叙述了诗人特意前往龙井古寺,借品茶之机以尽禅理之妙的雅趣:“昔尝顾渚茗,凿得金沙泉。旧游怀莫置,幽事复依然。绿染龙波上,香搴谷雨前。况于山寺里,藉此可谈禅。”
明刘瑛《谢龙井僧寄茶》则抒发了喜得寺产龙井的喜悦之情:“春茗初收谷雨前,老僧分惠意殷虔。也知顾渚无双品,烦试吴山之一泉。竹里细烹清睡思,风前小啜悟谈禅。相酬拟作长歌赠,浅薄何能继玉川?”
嘉靖十四年进士童汉臣所写《龙井试茶》诗也描绘过诗人自己亲临龙井品饮龙井茶的雅趣:“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因之消酩酊,兼以玩嶙峋。一吸赵州意,能苏陆羽神。林间抱新趣,世味总休冷。”
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
当时的龙井茶已成为杭州首屈一指的名茶,生活在嘉靖年间的田汝成(公元1503—1557年)在其《西湖游览志》对龙井茶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老龙井“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郡志称宝云、香林、白云诸茶,乃在灵竺、葛岭之间,未若龙井之清馥隽永也。”此段记载已经明显地跳出了此前只有产地之名而无茶名之实的固有模式,正式将因地得名的“龙井”作为与宝云、香林等名茶并列的茶名。
田汝成之子田艺蘅(公元1524~?年)《煮泉小品》对龙井茶亦推崇备至:“武林诸泉,唯龙泓入品,而茶亦惟龙泓山为最。其上为老龙泓,寒碧倍之,其地产茶,为南北山绝品。”文中的龙泓系龙井的旧称。从该 *** 载看,当时龙井有新龙井、老龙井两处,两处都产茶,但只有老龙井所产为西湖南北两山中的名品。
与田艺蘅同时的王世贞(公元1526年-1590年)还专门写过《龙井茶》一诗,首次亮出这西湖的名片——龙井茶:“龙井侬分 *** 花,虎丘余剪碧琼芽。何时踞坐松阴下,纱帽藤衫对品茶。”
从以上诗文的记述可知,至迟在明代中叶,龙井茶已是名声显赫的茶中精品,并正式有了自己的美名,当时人开始以“龙井”或“龙井茶”专指老龙井一带所产的茶。
不过,对于龙井茶的品质,人们则是有褒有贬,评论不一。龙井茶究竟好在哪里,人们也是各有各的看法。
有人认为,龙井茶之所以受人欢迎,是因其带有一种特殊的类似豆花的香味。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钱塘县志》“物产志”说:“茶出老龙井者,作豆花香,色青味甘,与他山异。”该志还断定:“老龙井茶品,武林之一。”
也有人认为,龙井茶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明袁宏道(公元1568~1610年)《西湖杂记·龙井》一文就透露:袁宏道曾经与几位友人一起到龙井“汲泉烹茶”,品评天下茶之高下。他认为,与天池茶相比,龙井似乎还稍欠那么一点火候:“龙井亦佳,但茶少则水气不尽,茶多则涩味尽出,天池殊不尔。大约龙井头茶虽香,尚作草气。”
明代学者冯梦桢(公元1548~1605年)《快雪堂漫录》也认为,如果说虎丘茶是茶中“王种”的话,龙井茶和天池茶,便只能屈居为茶中“臣种”了。
《续茶经》引明谢肇淛(公元1567~1624年)《西吴枝乘》持论亦同:“余尝品茗,以武夷、虎丘之一,淡而远也。松萝、龙井次之,香而艳也。”
但不管怎么说,大多数人对龙井茶还是认可的,而且由于名声在外,其销路大增,制假者亦应运而生。
冯梦桢《快雪堂漫录》“品茶”条叙述的他同友人曾到龙井买茶的经历就是极好的例证:“昨同徐茂吴至老龙井买茶。山民十数家各出茶,茂吴以次点试,皆以为膺,曰真者甘香而不冽,稍冽便为诸山膺品。得一、二两以为真物,试之,果甘香若兰,而山人及寺僧反以茂吴为非,吾亦不能置辨,伪物乱真如此。”徐茂吴因精于真假龙井茶的鉴别,反而受到那些制假者的非议。连寺僧都加入了制假售假的行列,可见当时制假的风气之盛。
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钱塘县志》也曾透露过龙井寺、法相寺僧人以劣质茶品冒充龙井茶的现象:“宝严院、垂云亭、翁家山亦产茶,最下者法华山、石人坞茶,而龙井、法相僧收以语四方人 *** 山茶。”
之所以会如此,据说是因真品的产地不过十数亩的范围,而擅于精制此茶的不过一两户人家。明人屠隆(公元1543年—1605年)《考槃余事》就说:“龙井,不过十数亩,外此有茶,似皆不及。大抵天开龙泓美泉,山灵特生佳茗以副之耳。山中仅有一二家,炒法甚精。近有山僧焙者亦妙。真者,天池不能及也。”
稍后的高濂(公元1573年-1620年)在《遵生八笺》茶泉类“论茶品”条中,对当时相关情形的评述尤为详尽:“杭之龙泓茶,真者天池不能及也,山中仅有一二家,炒法甚精。近有山僧焙者亦妙,但出龙井者方妙,而龙井之山不过十数亩。外此有茶,似皆不及。附近假充,犹之可也,至于北山西溪,俱充龙井,即杭人识龙井茶味者亦少,以乱真多耳。意者,天开龙井美泉,山灵特生佳茗以副之耳。不得其远者,当以天池、龙井为最。”
茶泉一味的龙井品位
或许,龙井茶与其他茶品更大的不同是具有得天独厚的茶泉一味的资源优势。自古以来,“龙井茶叶虎跑水”,就被誉为西湖双绝。
最有 *** *** 的,是明代中叶高濂(公元1573年-1620年)《四时幽赏录》“虎跑泉试新茶”条中的一段记载:“西湖之泉,以虎跑为最。西山之茶,以龙井为佳。谷雨前,采茶旋焙,时激虎跑泉烹享,香清味冽,凉沁诗脾。每春当高卧山中,沉酣新茗一月。”
西山之茶,以龙井为佳
明人李日华也经常品饮龙井茶,且每以虎跑泉冲泡,对此中的乐趣自有其独到的见解。明李日华(公元1565—1635)《紫桃轩杂缀》就说:“龙井味极腆厚,色如淡金,气亦沉寂,而咀咽之久,鲜腴潮舌,又必藉虎跑空寒熨齿之泉发之,然后饮者,领隽永之滋,而无昏滞之恨耳。”
当然,这西湖双绝,也不是人人能够消受得起的,而就地取材——用龙井水烹龙井茶自然成为另一类文人雅士的更爱。明代诗人屠隆(公元1543年—1605年)“采取龙井茶,还烹龙井水”的吟咏,就道出了这部分人的心声。
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进士于若瀛的《龙井茶》诗也细腻地描绘了用龙井泉水冲沏龙井茶的雅韵幽趣:“西湖之西开龙井,烟霞近接南山岭。飞流密汩写幽壑,石磴纡曲片云冷。拄杖寻源到上方,松枝半落澄潭静。铜瓶试取烹新茶,涛起龙团沸谷芽。”
明代诗人高应冕(约公元1549年前后在世)《龙井试茶》更将龙井品茶的无穷乐趣抒写得栩栩如生:“天风吹醉客,乘兴过山家,云泛龙沙水,春分石上花。茶新香更细,鼎小煮尤佳,若不烹松火,疑餐一片霞。”
可见,在明代,老龙井一带所产茶的非凡品质已经 *** 了无数品茶高手,到龙井品茶甚至开始成为士人游客杭州之行必不可少的休闲之旅。
龙井茶跃居名茶前茅
如果说在明代龙井茶尚处于名茶二流之列的话,到了清代,龙井茶则无疑已跃居名茶前茅。
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公元1593年-1657年)《枣林杂俎》就声称:“自贡茶外,产茶之地各处不一,颇多名品,如吴县之虎丘,钱塘之龙井最著。”
清初陆次云《湖壖杂记》“龙井”条甚至将龙井视之为茶中至味:“其地产茶,作豆花香,与香林、宝云、石人坞、乘云亭者绝异。采于谷雨前者尤佳,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这就品出了龙井茶的真滋味——啜之淡然似无味,却回味悠长,香透心脾,而这种“无味之味”,恰是茶中“至味”,也正是西湖龙井的与众不同之处。
清初的高士奇(公元1 *** 5-1704年)因慕龙井之味,还有过自种自焙龙井茶的尝试,其《北墅抱瓮录》“茶”条便记述了他自己的这段经历:“吾乡龙井、径山所产茶,皆属上品,偶移其种于圃中栽之,发花极香。春末,绿芽新吐。访得采焙之法,手自制成,封缄白甀中,于评赏书画时,瀹泉徐啜,芳味绝伦。茶喜山石荫密,此地无山,故不能多植,然亦足解玉川之癖矣。”
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龙井的栽种、炒制和品饮,仍然与龙井一带寺僧有着似乎难以割断的关系。我们这里读读清人的两首诗作,就可窥见这种佛茶传承之一斑:
清初歙县人汪光被《竹枝词》:“山为城郭水为家,风景清和蝶恋花。昨暮老僧龙井出,竹篮分得雨前茶。”(见《西湖志》卷四一《艺文·竹枝词》)
昨暮老僧龙井出,竹篮分得雨前茶
查慎行(公元1650~1727年)《与灵上人饷龙井雨前茶二首》其一:“风篁十里郎当岭,官焙争收粟粒芽。惭愧老僧亲手摘,青纱蜡纸饷山家。”
不过,要说龙井茶的全盛时代,还是从乾隆年间开始的。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文人雅士的推波助澜,二是乾隆皇帝的垂青。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浙江通志》“物产志”就认为:“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第所产不多,宜其矜贵也。”
清乾隆年间著名学者陈撰《玉几山房听雨录》将西湖南北两山茶作过对比后,也将龙井誉之为无出其右的妙品:“两山产茶极多,宝云山者名宝云茶,天竺香林洞名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名白云茶,葛岭名云雾茶,龙井名龙井茶。南山为妙,北山稍次。龙井则色香青郁,无上品矣。”
乾隆时代享有“南袁北纪”之称的袁枚(公元1716-1797年)也很喜欢家乡的龙井,他在《随园食单》“龙井茶”条中就留有此种评价:“杭州山茶,处处皆清,不过以龙井为最耳。每还乡上 *** ,见管坟人家送一杯茶,水清茶绿,富贵人所不能吃者也。”
尤其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到达杭州时,曾经四次畅游龙井茶区,并留下许多与龙井相关的吟咏。因受到帝王的垂青,龙井茶更迅速成为驰名中外的茶中之魁首。
龙井问茶大约可算是乾隆在杭州期间最惬意的雅兴之一。为此,他专门写下过《烹龙井茶》一诗:“我曾游西湖,寻幽至龙井。径穿九里松,云起风篁岭。新茶满山蹊,名泉同汲绠。芬芳溢齿颊,长忆清虚境。”
乾隆第三次南巡时,再次品尝了以龙井泉水烹煎的龙井茶后,欣然写下《坐龙井上烹茶偶成》一诗:“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寸芽生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何必团凤夸御茗,聊因雀舌润心莲。呼之欲出辨才在,笑我依然文字禅。”
乾隆皇帝在杭州期间,不仅喜品龙井茶,甚至对龙井采茶人的采焙一类的劳动都倾注了极大的兴趣。其《观采茶作歌》一诗便如此咏道:“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更好。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地炉文火续续添,干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讨。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
“御茶”的传说,更为龙井茶锦上添花。于清末自北京寓居杭州的程淯在《龙井访茶记》就记述了“御茶”得名的由来:“溯最初得名之地,实维狮子峰,距龙井三里之遥,所谓老龙井是也。高皇帝南巡,啜其茗而甘之,上蒙天问,则王氏方园里十八棵,荷褒封焉。”可见,真正的龙井妙品还是这老龙井所产的十八株茶,而且因为有了皇帝的力挺,龙井也就因沾了这“御茶”之光而声名鹊起。
由于乾隆皇帝的情有独钟,龙井自然成为宫廷中必备的茶贡。据《龙井访茶记》引用乾隆《西湖志》载,这十八株茶就长在狮子峰下的胡公庙前。在这“地不满一亩”的茶园里,每岁产茶不到一斤,自然只能是皇上独享的“无上之品”了。这胡公庙中的寺僧还特别道出了此处龙井的妙处:“是叶之尖,两面微缺,宛然如意头。叶厚味永,而色不浓。佳水瀹之,淡若无色。而入口香冽,回味极甘。”
乾隆进士、官至户部尚书的沈初在其《西清笔记》中,还记载了当时乾隆皇帝与重臣在茶宴日共饮龙井新茶时的情景:“龙井新茶,向以谷雨前为贵。今则于清明节前采者入贡,为头纲。颁赐时,人得少许,细仅如芒,瀹之微有香,而不能辨其味也。”尽管这种出自龙井,细如针芒的明前茶,泡出来只有微香,甚至辨不出啥滋味,但因是圣上所赐,自然是珍贵至极了。
帝王的器重,使得龙井身价日涨,竟至取代碧萝春而成为遐迩闻名的名茶。龚自珍(公元17 *** 年~1841年)以至曾有过“茶以洞庭山之碧萝春为天下之一,古人未知也。近人始知龙井,亦未知碧萝春也” (见《龚自珍全集》第九辑“会稽茶”诗序)的慨叹。
只是,龙井茶的产量仍然十分有限,而且其采焙仍为当地寺僧的专长。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进士翟灏(公元?年~1788年)《湖山便览》卷九“茶坡”条条中便有“每岁所产,不过数斤,山僧收焙,以语四方人 *** 山茶”的记载。
因龙井地窄,产茶不多,真品非常难得,于是周围诸山所产茶都纷纷冒名“龙井”。甚至在龙井寺,寺僧拿出来的茶也未必是真正的龙井茶。程淯撰于清宣统三年的《龙井访茶记》就真实地反映出这一情状:“龙井以茶名天下,在杭州 *** 山。言本地之山,产此佳品,旌之也。然真者极难得,无论寺中所称本山,非出自龙井;即至龙井寺,烹自龙井僧,亦未必果为龙井所产之茶也。盖龙井地狭隘,山峦重叠,宜茶地更不多。”
这显然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于是以老龙井为中心的西湖茶区得到扩展,龙井茶的种植面积也渐渐扩大。到晚清 *** 时期,龙井茶已遍布狮子峰、龙井、灵隐、五云山、虎跑、梅家坞等地,并分为狮、龙、云、虎几个品类。程淯《龙井访茶记》就说:“今所标龙井茶,即环此三五里山中茶也。”
即便如此,其产量每年也仅数千斤。程淯的《龙井访茶记》“产额”条对此就有较为详尽的记述:“龙井岁产上品茶,如明前雨前者,千余斤耳。并粗叶红叶计之,岁额亦止五千斤上下,而名遍全国,远逮欧美,则赖龙井邻近之茶附益之。盖自十八涧至理安,达江头;自翁家山,满觉陇,茶树弥望,皆名龙井。北贯十里松,至栖霞,亦名龙井,然味犹胜他处。杭城所售者,则笕桥各地之产矣。”
如今,龙井茶已被列为国家外交礼品茶。产区的面积也不断扩大,产量也不断增加,但仍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如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茶地面积为6888亩,以每亩年产春茶15公斤计,也仅为100吨左右。
如今,龙井茶已被列为国家外交礼品茶
西湖龙井茶因产于杭州西湖的龙井茶区而得名,是历史上十分著名的绿茶名品,如今已成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的“四绝”特色而闻名于世。
龙井茶的采制技术相当考究。采摘以早、嫩、勤为显著特点。其炒制则分为青锅、回潮和辉锅三道工序。
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苗锋显露,芽毫隐藏,色泽绿中显黄。形如雀舌的茶芽泡在杯中,嫩匀成朵,一旗一枪,相映成趣,又如青兰初绽,翠竹争艳。其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其滋味甘醇鲜爽,沁人心脾。
*** 明媚之中,于花前竹下,品饮龙井,确为悠闲人生的绝妙写照。
如何辨别真假西湖龙井?西湖龙井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所谓“茶红是非多”看来想喝到正宗西湖龙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呀!
拍摄梅家坞
正宗的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有五个:狮峰,龙井村,梅家坞,云栖和虎跑。
拍摄于梅家坞
今天和大家粗浅聊一聊如何分辨真假龙井。
辨别真假龙井,
1首先,看干茶颜色和形态。西湖龙井的颜色是黄中带绿,而不是越绿越好喲!
茶叶更削尖、挺直,呈糙米色,冲泡后当充分吸收水分后,泡开后茶叶一般芽头会朝下,像“倒挂 *** “一样的。
梅家坞龙井
而乌牛早则是形态粗壮、又矮又矬的,像个“个”字,叶底有蒂。
乌牛早
2闻香识真茶。
西湖龙井的香气持久稳定有板栗香、炒豆香。做的好的茶还有淡淡的兰花香,有时候兰花、豆香里掺杂几许蜜糖的甜丝丝感觉,回味无穷,而且叶底无蒂。
梅家坞龙井
而大佛龙井、乌牛早则是清香,青草香,香气也比较短暂,二、三泡以后就会变得很寡淡。
说了这么多。大家要仔细记住西湖龙井的特点哦!千万别记反啦!
炒茶的老师傅
品中王,西湖龙井和碧螺春一样都是人人都听到过的名字,它们有的人对其有很多的了解,有的人只是通过这个名字,那么西湖龙井茶是绿茶吗?龙井在绿茶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西湖龙井”因产自杭州西湖湖畔的龙井乡而得其名,属于浙江省的知名绿茶。提到西湖,我们可能就会想到“白素贞许仙的绝美爱情故事”,多少人去走那断桥,想体验一番爱情的美好。西湖龙井茶产于宋代,明代时便已享誉全国,时至今日西湖龙井属于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梁实秋说“喝一杯西湖龙井,等于是把西湖山水喝到肚子里。”
西湖龙井茶的品质特征
①色绿:茶叶翠绿或带糙米色,汤色碧绿澄清。
②香郁:茶叶香气清爽持久。
③味甘:滋味甘鲜醇和。
④形美:外形扁平光滑,大小均匀。
西湖龙井茶的功效
西湖龙井茶除了骄人的龙井茶文化外还有良好的功效,西湖龙井具有提神、生津止渴、降低血液中的中 *** 脂肪和胆固醇、抗氧化、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产物过敏等功效。
更多茶叶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品中王茶业”。
注: *** 来源于摄图网。
一篇读懂西湖龙井:龙井茶国标等级、狮峰群体、梅家坞龙井43等春天,大抵是一年中最富有生气,也是承载着人们最多希冀的时节。
对于爱茶人而言,只有采过新茶,品过春茶,才算是正式迎来春天。所以臻茶会也为准备了新春茶与春茶知识!
茶会西湖龙井茶知识包括:
1、龙井茶国标6个等级标准茶样(五级至特级),来自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等单位研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西湖龙井一级产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狮峰龙井(群体种)、梅家坞龙井(龙井43)
3、西湖龙井二级产区:龙坞龙井(龙井43)
4、越州龙井:新昌大佛龙井(龙井43)
5、乌牛早茶等知识
从来佳茗似佳人。
西湖龙井茶,是绿茶中的绝代佳人。
“西湖龙井”四字盛名,每年三四月,很多学员“慕名”寻求西湖龙井,饮上一杯西湖龙井,好像已经成为一件风雅而惬意的春日乐事。
时至今日,“西湖龙井”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一杯茶,它蕴含深厚的历史底蕴、富有独特的风味特征、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度评鉴学习…
这期臻茶会,我们一起走入“西湖龙井”本身,从国家标准龙井茶样6个等级开始,解读标准西湖龙井的品质特征,在向市面上不同的西湖龙井茶进行品鉴。
学会如何放心购买、科学冲泡、安全储存,让我们一起在臻茶会上“品读”这一杯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茶宜细品慢啜,非下功夫不能领略其香气和滋味特点。
真正喝一杯龙井茶,需先沉心静气,去观一观干茶的扁平挺直、糙米色,赏一赏杯中茶芽的叶似彩旗,芽形若枪,闻一闻四溢的豆花儿香气,品一品茶汤的甘甜鲜爽。品饮欣赏,只觉齿颊留芳,沁人肺腑。
龙井茶知识:原产地保护
在计划经济时,西湖龙井茶不叫西湖龙井,而是叫作龙井茶,其产地在现在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西湖街道范围。
高档的龙井茶,按成品茶标准样加工,分为狮、龙,梅,三个字号,等级分为狮特、龙特、梅特、狮上、龙上、梅上、一级以下统称为龙井茶。
龙井茶是六大茶类里之一个实行原产地保护的茶叶,2008年,国家标准GB/T18650-2008《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发布,替代GB/18650-2002。
▲龙井43品种
原产地保护正式确定浙江省内18个区市所产扁形茶可称为龙井茶,分为三个产区:西湖产区、钱塘产区、越州产区。
- 西湖产区:168平方公里。由于产地不同,品质风格不同。西湖产区又以产地行政管理区域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是指西湖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是指西湖区龙坞、转塘、留下、双浦,就是风景名胜区周边一块
- 钱塘产区:包括萧山区、滨江区、余杭区、富阳区、临安区、桐庐县、建德市、淳安县8个县市区。
- 越州产区:包括绍兴市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新昌县、嵊州市、诸暨市、磐安县、东阳市、天台县9个县市区。
但是,只有产于西湖产区的才能称为西湖龙井茶。
关于西湖龙井更多知识,我们一起学习~
西湖龙井茶五大核心产区:狮、龙、云、虎、梅、龙井茶≠西湖龙井西湖龙井茶
01.
龙井茶≠西湖龙井茶:
? 龙井茶:属于绿茶中的扁炒青系列,浙江省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根据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中的规定:龙井茶分为:钱塘、越州、西湖、三大产区,其中仅西湖产区内所产的茶叶为“西湖龙井” 茶,另两产区则称为 “龙井茶” 。
? “龙井茶” 三大产区地域划分:
西湖产区:杭州市东起虎跑、茅家埠、金沙港、等地;西至杨府庙、龙门坎、何家村、等地;南达摄井、福山、等地;北抵老东月、金鱼井、等地。经西湖区 *** 2004年6月实际测定,在此范围内共有 “”西湖龙井” 茶园13 *** 公顷。
钱塘产区:包括杭州市萧山、滨江、余杭、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等县(市、区)现辖行政区域。
越州产区: 包括绍兴市绍兴、越城、新昌、嵊州、诸暨等县(市、区)现辖行政区域以及上虞、磬安、东阳、天台等县(市)现辖部分乡镇区域。
西湖龙井茶
02.
西湖龙井茶:
? 家喻户晓的绿茶:
“龙井茶” 中最享誉盛名的要数西湖产区的 “西湖龙井” 茶了。 “西湖龙井” 茶因原产于杭州西湖湖畔的龙井乡周围的群山之中而得此名。“西湖龙井” 历史悠久,名字优雅压韵好听上口,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茶饮。“西湖龙井” 在全国历年的十大名茶评比中,总能拔得头筹,稳坐之一,是响当当的中国名茶。
西湖龙井茶鲜叶
? 西湖龙井茶的品质特征:
● 外形:扁平挺秀无毫,色泽绿翠。
● 香气:鲜纯的嫩豆香、熟板栗香、兰花香、清新浓郁持久。
● 汤色:绿中透黄呈嫩黄绿色,俗称:糙米色;清汤绿叶晶莹剔透。
● 滋味:鲜爽甜醇带甘,无涩感。
● 叶底:绿嫩成朵,软亮匀齐。
西湖龙井茶
? 西湖龙井茶的五大核心产区:
“西湖龙井茶” 产区范围广阔辖区纵深。不仅包括以西湖风景名胜区以内的:狮、龙、云、虎、梅、为 *** 的五大核心一级产区,也包括龙坞、留下、转塘、周浦、等二级产区。
● “狮” 字号产区的西湖龙井茶 :
产于杭州狮峰山及周边地带。含:狮峰山、龙井村、棋盘山、上天竺、等地的龙井茶。
● “狮” 字号产区的西湖龙井茶品质特征:
汤色绿中透黄,呈嫩黄绿色,俗称 “糙米色”;滋味鲜醇香浓;栗香明显香气高锐持久;制茶时不讲究外形,成为它的显著特点;“狮” 字号是西湖龙井茶中品质更佳的 “极品”。
● “龙” 字号产区的西湖龙井茶 :
产于杭州龙井山及周边地带。含:翁家山、杨梅岭、满觉垅、白鹤峰、等地的龙井茶。该区域与 “狮” 字号区域接近,所产的西湖龙井茶,品质也佳。特别是白鹤峰所产之西湖龙井茶,可与狮峰山的相媲美,也深为消费者的喜爱。
● “龙” 字号产区的西湖龙井茶品质特征:
与 “狮” 字号西湖龙井茶的品质特征相同。
● “梅” 字号产区的西湖龙井茶 :
产于杭州梅家坞及周边地带。是西湖龙井茶的主产地,产量约占全部西湖龙井茶的三分之一左右。
● “梅” 字号产区的西湖龙井茶品质特征:
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泽绿中显翠;滋味鲜醇鲜爽顺滑;汤色碧绿;豆香清新,略逊于狮字号;做工细腻讲究;已成为西湖龙井茶的主要产区。
● “云” 字号产区的西湖龙井茶 :
产于杭州云栖、五云山、瑯珰岭、及边周围地带。云字号西湖龙井茶与梅字号西湖龙井茶的风格基本一致,因它们原本就是一家,只是以后才 “分家” 的。
● “云” 字号产区的西湖龙井茶品质特征:
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泽翠绿;滋味鲜醇爽口;汤色碧绿;做工细腻讲究;也是更具 *** *** 的西湖龙井茶。
● “虎” 字号产区的西湖龙井茶 :
产于杭州虎跑、四眼井、赤山埠、三台山、等地的龙井茶。后来中天竺、白乐桥、茅家埠、黄龙洞、等地所产的西湖龙井茶也一律划归为虎字号。
● “虎” 字号产区的西湖龙井茶品质特征:
芽叶肥壮,芽锋显露。
西湖龙井茶
? 西湖龙井茶的等级划分:
分为特级;1~5级;共6个级别样。
● 特级:一芽一叶初展,扁平光滑;
● 一级:一芽一叶开展,含一芽二叶初展,较扁平光洁;
● 二级:一芽二叶开展,较扁平;
● *** :一芽二叶开展,含少量二叶对夹叶,尚扁平;
● 四级:一芽二、三叶与对夹叶,尚扁平,较宽、欠光洁;
● 五级:一芽三叶与对夹叶,扁平较毛糙。
西湖龙井茶
03.
西湖龙井的冲泡:
? 备具:
首选玻璃杯组套、其次盖碗组套。
? 水质:
绿茶属不发酵茶,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首选中 *** 水、纯净水、其次矿泉水。
? 温杯洁具:
用沸水将全部茶具组套冲淋一遍,起到:消毒杀菌、提高杯温(避免冲泡时的冷热交替,影响口感)。
? 水温:
冲泡西湖龙井茶的水温更好控制在:85℃~90℃之间为宜。恰到好处的水温,才能冲泡出西湖龙井茶的 “色香味形” 。
? 投茶量:
以1:50的基础投茶量为参考,再根据:个人喜好、茶具大小、茶叶的老嫩程度、等因素决定。
? 润茶闻香:
采用 “单边定点” 注水的手法,注入85℃~90℃之间的热开水,至玻璃杯四分之一处,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玻璃杯数圈,待茶叶充分浸润后,趁热闻香,此时是闻香的更佳时期。闻香后倒去润茶水。
? 正泡:
采用 “单边定点” 注水手法注水。将开水壶嘴靠近玻璃杯,朝玻璃杯内壁一个固定点注水至七分满后,停留5~10秒钟后,即可品饮了。
? 出汤时间:一般情况下,西湖龙井茶的冲泡时间,要根据投茶量、茶汤色泽、来决定。通常以:3克茶10秒左右出汤~6克茶5秒左右出汤为宜。
? 品茶:
品味西湖龙井茶,无疑是人生一件幸事,是一种美的享受。三口为品:之一口试茶;第二口闻香;第三口才是品味。通过之一口的试茶,还可以闻一闻茶香,然后再轻轻的啜上一口,是为了更好的闻香。经过前面的两口,第三口就可以一边小口啜饮一边慢慢的品味了。老茶客一般都能在前三口,就分辨出西湖龙井茶的许多关键信息来。
西湖龙井茶
04.
最后回顾一下:
? “龙井茶” 有三大产区:西湖产区、钱塘产区、越州产区。
? “西湖龙井” 茶属于三大产区中西湖产区生产的茶叶。
? “西湖龙井” 茶又细分为五大核心产区:狮、龙、云、虎、梅。
? “西湖龙井” 茶的核心品质特征:汤色绿中透黄呈嫩黄绿色,俗称糙米色;熟板栗香、嫩豆香、兰花香。
(感谢关注头条号:风轻云淡高山流水2900)
西湖龙井好喝,学问也不少,学了学了
西湖龙井素有“绿茶皇后”之称,具有多种功效。含有的 *** 能延缓 *** 衰老,并能降低胆固醇和和血脂。儿茶素能抑制癌细胞,净化血液。龙井茶中含有的维生素A能起到明目的功效。 *** 能消除疲劳,还具有利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水肿。
外观和加工特 *** 概况
外形呈扁形,炒青茶(特点用铁锅加热炒干,纯手工 *** 的口感比较好。)色泽黄绿色而非翠绿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两叶(按外观和外形分为五个等级,更佳是特级,其次是一级和二级)。
产区划分和采摘季节:
龙井茶按照区域划分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等,而最为人推崇的是西湖龙井,西湖龙井里又分狮(龙井狮峰一带产区)、龙(龙井翁家井一带产区)、云(云栖,五云山一带产区)、虎(虎跑区一带产区)、梅(梅家坞一带产区)五大核心产区。
每年的春天,茶农会分4次对龙井进行采摘,清明节前三天采摘的茶叶最为名贵而稀有。
春茶里的特级龙井或者浙江龙井冲泡后有清香或嫩栗香,部分带有高火香或清香。
春茶中的特级龙井茶冲泡后滋味清爽或浓郁,夏秋的龙井茶滋味略涩。
你买到的西湖龙井茶是几级呢?简单,对照西湖龙井茶标准样就知道我是赫赫有茗,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茶知识。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买到的西湖龙井茶是什么等级,今天我把压箱底的西湖龙井茶标准样都找出来了,是不是应该先给我点个赞。
茶叶标准样是国家标准规定的作为茶叶品质判定的参照依据之一。
我选了西湖龙井的特级、一级、二级、 *** 四个样给大家做参照,接下来我们通过统一的冲泡 *** (150ml柱状杯,100℃开水,投茶3克,冲泡4分钟),一起去看一看西湖龙井茶这四个标准样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分别有什么特征?
西湖龙井茶标准样
特级
西湖龙井 特级 标准样
外形:扁平光滑、挺直尖削,芽叶均匀,大小整齐,色泽嫩绿,鲜艳有光泽
特级汤色
汤色:嫩绿明亮、清澈
香气:清香持久
滋味:鲜醇甘爽
叶底:一芽一叶为主,芽叶细嫩成朵,芽叶匀而整齐,色泽嫩绿明亮
特级叶底
一级
西湖龙井茶 一级 标准样
外形:扁平光滑、挺直,芽叶较均匀,大小较整齐,色泽嫩绿,较鲜艳有光泽
一级汤色
汤色:嫩绿明亮
香气:清香,持久 *** 较一级差
滋味:鲜醇爽口
一级叶底
叶底:一芽一叶为主,芽叶细嫩成朵,芽叶较匀整,色泽嫩绿明亮
二级
西湖龙井茶 二级 标准样
外形:扁平,较光滑挺直,芽叶较均匀,大小较整齐,色泽 *** 而有光泽
二级汤色
汤色:绿明亮,色度较一级深
香气:清香
滋味:鲜爽度较一级差
二级叶底
叶底:一芽二叶为主,芽叶较细嫩成朵,匀整度较二级差,色泽较绿明亮
***
西湖龙井茶 *** 标准样
外形:扁平,较光滑,较挺直,芽叶均匀度、大小整齐度较二级差,色泽绿中显黄,光泽度下降
*** 汤色
汤色:黄绿较明亮
香气:清香度下降
滋味:鲜爽度不够,醇而舒服
*** 叶底
叶底:一芽二叶为主,芽叶尚成朵,有嫩单片,色泽 *** 较明亮
以上就是西湖龙井四个等级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的冲泡结果了,根据上面的结果和 *** 作 *** ,快将你手中的西湖龙井也审一审,看看是几级?记得留言告诉我哦~
你知道如何快速分辨西湖龙井茶等级吗? 下期告诉你~
?围观往期精彩内容:
本文由赫赫有茗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经济发展破浪向前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梅家坞村的茶农在采摘西湖龙井“明前茶”(2022年3月18日摄)。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 *** 发展稳定任务,全 *** 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 ***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 *** 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工作人员在中国移动贵阳数据中心机房内巡检(2022年5月24日摄)。近年来,贵州全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数字经济增速连续6年全国之一,已成为世界 *** 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 *** 发展稳定任务,全 *** 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 ***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 *** 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这是在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光伏(光热)产业园拍摄的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光热电站(2022年6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 *** 发展稳定任务,全 *** 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 ***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 *** 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营运印巴航线的“索菲亚”号集装箱货轮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装卸集装箱(2022年6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 *** 发展稳定任务,全 *** 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 ***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 *** 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塔、西人工岛及远处的深圳市区(2022年6月7日摄)。深中通道全长24公里,集桥、岛、隧、地下互通为一体,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广东省深圳市和中山市,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 *** 发展稳定任务,全 *** 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 ***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 *** 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工作车辆在新疆尉犁至且末沙漠公路上行驶(2022年6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2022年6月30日,尉犁至且末沙漠公路正式通车,成为我国建成的第三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交通要道。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 *** 发展稳定任务,全 *** 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 ***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 *** 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中欧班列(重庆)第10000列列车在重庆团结村中心站顺利驶出(2022年6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 *** 发展稳定任务,全 *** 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 ***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 *** 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游客在夜间游览云南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并选购鲜花(2022年7月12日摄)。昆明斗南被誉为“ *** 花都”,鲜花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作为花卉交易及游览景区的斗南花市根据夜间交易及 *** 量特点,以花卉消费体验、旅游体验、文化体验为特色大力发展“夜经济”。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 *** 发展稳定任务,全 *** 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 ***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 *** 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游人在陕西西安周至水街烟火巷子内游玩(2022年8月6日摄)。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 *** 发展稳定任务,全 *** 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 ***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 *** 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在福建省福安市赛岐镇象环村的葡萄种植园,返乡创业大 *** 林恩辉(右二)、陈莉瑾(右一)在直播推销刚采摘的葡萄,一旁的果农陈招旺夫妇在装箱(2022年8月9日摄)。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 *** 发展稳定任务,全 *** 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 ***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 *** 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这是宁夏银川万人专场 *** 会现场(2022年8月20日摄)。本次 *** 会计划 *** 10000余人,涵盖能源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的职能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 作岗位人员等。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 *** 发展稳定任务,全 *** 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 ***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 *** 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煜正中 *** 材专业合作社的员工在晾晒新采摘的五味子(2022年8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 *** 发展稳定任务,全 *** 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 ***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 *** 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这是河北省雄安新区容西片区安置房(2022年8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 *** 发展稳定任务,全 *** 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 ***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 *** 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这是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首钢园区金融服务专题展(2022年9月4日摄)。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 *** 发展稳定任务,全 *** 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 ***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 *** 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记者 郝昭 摄
这是长城汽车重庆永川工厂智能化生产车间(2022年9月22日摄)。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 *** 发展稳定任务,全 *** 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 ***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 *** 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渔船沐浴朝霞,行驶在福建省霞浦县三沙镇海上养殖区(2022年10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 *** 发展稳定任务,全 *** 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 ***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 *** 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在 *** 通辽市奈曼旗新镇舍布日图嘎查,工人在收粮站晾晒玉米(2022年10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 *** 发展稳定任务,全 *** 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 ***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 *** 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消费者在海南海口国际免税城内购物(2022年10月28日摄)。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 *** 发展稳定任务,全 *** 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 ***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 *** 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采棉机在新疆沙雅县海楼镇的棉田里采收棉花(2022年11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 *** 发展稳定任务,全 *** 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 ***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 *** 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发(柳玉柱 摄)
这是白鹤滩水电站(2022年11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交界的金沙江干流河段上,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 *** 发展稳定任务,全 *** 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 ***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 *** 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发(闫科任 摄)
这是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2022年11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 *** 发展稳定任务,全 *** 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 ***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 *** 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农民在云南省普洱市野鸭塘河谷咖啡庄园晾晒咖啡果(2022年11月16日摄)。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 *** 发展稳定任务,全 *** 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 ***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 *** 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这是国产大飞机C919交付全球首家用户东航的仪式现场(2022年12月9日摄)。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 *** 发展稳定任务,全 *** 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 ***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 *** 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为什么“西湖龙井”是精品,什么是龙井茶直杯沏茶法?龙井,既是茶品名,又是茶种名、茶加工法、地名、井名、寺名,谓之“六名合一”。“龙井茶、虎跑水”被誉为杭州双绝。
龙井茶的品质特征
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其品质超群,茶形扁平、光滑、挺直,形如碗钉,色泽绿中显黄嫩,如同新春嫩柳。汤色清澈碧亮,香馥如兰,滋味鲜醇甘爽,回韵悠长。
龙井茶产地主要分布在浙江西湖产区、钱塘产区、越州产区,其中更以杭州西湖群山之中的“西湖龙井”为精品。西湖龙井在历史上有狮、龙、云、虎四个品类之分,新中国成立后因有狮子山、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等产地而以“狮、龙、云、虎、梅”名之,其中以狮峰龙井为冠。狮峰龙井色绿显黄,呈施米色,芳香幽细,香气高锐持久,滋味鲜醇。
随着名优茶工程的推广,生产和品牌管理能力的提升,基础好的茶按特级、高级的工艺采摘 *** ,龙井茶成为了一个更为广泛的称呼。“西湖龙井”这一名称从广义而言是区域公用品牌,狭义上来说是指龙井茶中的名优茶,品质差的多称为龙井优质茶或大众茶。
龙井茶的采摘技术相当考究。通常以清明前采制的龙井茶为上品,称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品质尚好,称雨前茶。龙井茶的采摘十分强调细和完整:只采一个嫩芽的称“莲心;采一芽一叶,叶似旗,芽似枪,称中“旗枪”;采一芽二叶初展的,叶形卷如雀舌,称“雀舌”。通常制造1千克特级龙井茶,需要采摘7万~8万个细嫩芽叶,其采摘标准是完整的一芽一化叶,芽长于叶,芽叶全长约1.5厘米。
沏茶法技术要领
1.气韵与礼仪
直杯沏茶法的器具简洁,因此对茶艺师的技能要求更高,要以内敛而高超技术展现出茶艺的气韵生动,从而品味龙井茶茶艺“无味之味乃至味”的风尚。气韵生动一方面是基本程序的训练,熟能生巧,巧生气韵;另方面是茶艺师人文素养的积淀,有美的意识与体会。
气生动的之一步是礼仪实践,这一点在龙井茶茶艺中来体现是极为恰当的。龙井茶直杯茶法中,围绕“淡雅”的核心要求,非特殊原因不点香,不 *** 香味重的花,素手净面,茶艺的其他要素如风格、色彩、茶点等也需和谐一致。在茶艺“归位、规范、恭敬”的动作要求中,认真体会“茶之心、人之情”的礼仪表达,是对简洁雅致的龙井茶直杯沏茶法的更好诠释。
2.凤凰三点头
在龙井茶直杯茶法中,核心的技术训练是“凤凰三点头”。这一基本技术是每位习茶者首先要掌握的,“凤凰三点头”综合了气息的吐纳、茶具的把握、水流的控制、身形的端正等茶艺基本要求,因此,经常作为判断茶艺师基本素质的重要依据。
“凤凰三点头”是高冲水用语。茶叶浸润后,将提梁壶(或执壶)里的水,有节奏地三起三落,注入茶杯,从而完成沏茶过程的技术。
其动作要领为:
(1)以提梁壶为例,握壶的手法有:直握法,手心向下,食指点梁;立握法,虎口向上,大拇指节有力;提握法,梁置于掌心,手掌向上。建议女 *** 用直握法,男 *** 用立握法。
(2)提起壶后,壶的中轴线与肩膀齐平。
(3)手腕与手肘相互配合,完成三上三落,头与肩膀始终端正、平稳自然。
(4)冲点过程中,水注不可间歇,不可落在杯外,收 *** 干脆利落,无滴沥。
(5)一般要求水注高度在七寸以上,所谓“七寸注水不泛花”。
(6)注水完成后,杯中水的高度在七八成。若干杯同时冲点时,水的高度须相等。
(7)注水过程中注意控制气息。气蕴胸腔,冲点前深深换一气,呼吸吐纳随冲点起落,直至冲点结東后缓缓放松。
“凤凰三点头”在直杯沏茶法中有多重意义:一是宜水温,高冲水,降低了开水的温度,能满足龙井茶适的水温条件。二是宜浸润,三上三落,使人杯的水注冲力发生变化,有利于茶叶的翻腾浸润。三是宜礼仪,三叩首是民俗礼节。四是宜艺美,动作美观大气,富有韵律美,变化的水声还能引发人们美的联想。
对比揭秘|西湖龙井群体种和龙井43到底谁好?我是赫赫有茗,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茶知识。
这两天西湖龙井群体种已经开采上市了,而龙井43采制基本结束。
有不少学员问我:“到底是群体种好,还是龙井43好?”
今天就专门为大家来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得知道这两个品种的区别是什么?
群体种
群体种,土生土长的原生混合茶树品种,通过茶籽落地发芽自然成长繁殖,当地人称之为“老茶蓬”“老龙井”。
比如乾隆皇帝御封“十八棵御茶”就属于群体种,有主根,根系深入土壤较深。
但是群体种一般采摘期相对较晚,出芽率低,植株间差异大,导致了鲜叶大小不一,发芽时间也不一致,这都加大了采摘和后期加工的难度。
龙井43
龙井43,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井群体种扦 *** 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
龙井43号属于无 *** 繁殖,根系以须根为主,无主根。
其特点是发芽较早,育芽能力特强,发芽整齐密度大,外观上看起来很匀齐,目前是西湖龙井茶园的主流种植品种。
茶树外形对比
左:龙井43 右:群体种
左图是龙井43,茶树都比较整齐,右图是群体种,茶树都是一簇一簇的。这两个品种的茶树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的。
上图中既有群体种又有龙井43,你会分辨了吗?
采摘及上市时间
龙井43采摘大约在阳历3月中旬。群体种采摘比龙井43要晚7—10天,约在3月底到4月初,具体开采时间和每一年的气候有关。
鲜叶外形对比
群体种和龙井43的鲜叶如果不懂行的话可能真的很难分辨。这里教大家比较好分辨的一个点,龙井43的梗叶连接点为红色,且叶片偏黄。相比,群体种的芽叶色泽偏绿。
你能分辨出下面这个 *** 上排和下排分别是哪一个品种了吗?
鲜叶对比
揭晓 ***
鲜叶对比结果
干茶外形对比
为了让大家能够直观看到这两个茶的差别,我特地拿了今年西湖龙井同一产区(二级产区)的头采龙井43和头采群体种给大家做对比,下面我们先来进行外形对比。
左:龙井43 右:群体种
上图左侧为龙井43,右侧为群体种。从上图看这两款茶色泽差别很大,龙井43色泽绿中带黄,而群体种则明显偏黄类似“糙米色”,稍透绿。
条索可以看下图,左侧芽叶更细紧,痩长一些,右侧芽叶更粗壮、饱满一些。
左:龙井43 右:群体种
汤色、香气、口感、叶底对比
为了让对比更客观,我做了一个对比实验,并将过程和结果进行了全程记录。
备茶备具:龙井43和群体种各1.5g,玻璃杯(300ml)两个,计时器,随手泡一个。
之一泡
冲泡手法:中投法
备茶备器
注水
润茶
高冲
1分钟左右茶汤
2分钟左右茶汤
之一泡茶汤对比
之一泡,茶叶浸泡2分钟后基本舒展出汤。
汤色:龙井43嫩绿鲜亮,群体种浅绿鲜亮。
香气:龙井43炒豆香浓郁,群体种嫩香又带花香。
滋味:龙井43鲜爽回甘,有层次感,有着明显的炒豆香。群体种鲜醇,层次感不明显,带淡淡花香。
叶底:龙井43嫩绿,群体种嫩黄。
第二泡
冲泡手法:高冲
第二泡茶底
高冲
30秒左右茶汤
第二泡茶汤对比
第二泡,茶叶已完全舒展,所以浸泡30秒左右就出汤。
汤色:龙井43嫩绿鲜亮,比之一泡浅一些。群体种浅绿鲜亮,与之一泡接近。
香气:龙井43嫩豆香,群体种嫩香中透着幽幽花香。
滋味:龙井43鲜爽回甘,有着明显的嫩豆香。群体种鲜醇,带淡淡花香。
叶底:龙井43嫩绿,群体种嫩黄。
第三泡
冲泡手法:高冲
第三泡茶汤对比
第三泡,茶叶可溶物已浸出大部分,所以浸泡1分钟左右出汤。
汤色:龙井43浅绿鲜亮,群体种浅绿鲜亮,汤色都比第二泡要浅。
香气:龙井43嫩豆香,群体种嫩香中透着幽幽花香。
滋味:龙井43鲜爽,带嫩豆香。群体种鲜醇,带淡淡花香。
叶底:龙井43嫩黄,群体种嫩黄,叶底色泽接近。
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知道,龙井43比群体种汤色更偏绿,但色泽下降更快,而群体种色泽保持较平稳。龙井43香气和口感表现都为豆香明显,口感更有层次,但品质下降快,而群体种不管是香气还是口感一直表现淡淡的花香,平稳 *** 较好。
所以,从品饮角度来说,西湖龙井无论是龙井43还是群体种,都各有千秋。不存在群体种更好还是龙井43更好的说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你知道碧螺春不同等级有什么区别吗? 下期告诉你~
?围观往期精彩内容:
实验求证|上投、中投、下投法对不同嫩度绿茶的影响,泡对了吗?
本文由赫赫有茗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