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素材来自于 *** ,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俗话说:“春吃芽,夏吃瓜”。夏至到了,又到了吃西瓜的好时节。
西瓜、冬瓜、黄瓜、苦瓜、丝瓜、南瓜……各种瓜类都能解渴、解渴。都是炎炎夏日里不可错过的美食哦~
夏天吃西瓜虽好,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细节,否则很容易发生意外!
板与南瓜瓜
它几乎 *** 了父子。
近日,四川省医院收治了一对父子。他们因吃南瓜中毒入院,甚至险些丧命!
事情是这样的:
61岁的杨大爷(化名)在自家院子里种了一些南瓜。最近南瓜临盆,他就摘了4个易碎的果实,做了一盘南瓜油炸食品,和儿子一起吃。
*** 来源:依图网
然而,吃着吃着,父子俩都感觉嘴里苦涩。
我儿子觉得太热了,所以他不吃东西了。但杨大爷认为多吃点苦味可以去除苦味,所以也就没有在意,直接吃了几片。
过了一段时间,杨大爷父子出现了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两人立即前往当地区医院接受治疗。
尤其是杨大爷,病情不断加重,被转到四川省医院救治。
经过检查,医生发现杨大爷伤势严重。除了胃肠道症状外,他还出现严重黄疸, *** 严重受损。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
*** 来源:依图网
经过详细会诊,医生发现,杨大爷父子中毒的罪魁祸首就是他们吃的那盘南瓜。
南瓜为什么会引起中毒?以后还能放心吃吗?
为什么吃西葫芦有毒?
据医生介绍,普通南瓜营养价值高,可以放心食用;然而,苦瓜是个例外。
几乎每年夏天都会发生苦瓜中毒事件!
2020年,浙江海宁一名4岁男孩因吃了一盘苦瓜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他的祖母也出现了中毒的迹象。
2021年,广东中山有多位工人因食用苦瓜而食物中毒,官方就此发出特别提醒。
其实不仅南瓜可以吃,苦瓜、西瓜、丝瓜、冬瓜、西葫芦、南瓜、南瓜等也可以吃。
这些瓜属于葫芦科,一般没有苦味;但在生长过程中,如果遇到高温、干旱、 *** 过量、瓜藤 *** 等情况,就会产生葫芦素(碱 *** 糖苷 *** )来保护自己。任务。
*** 来源:依图网
这种葫芦素是苦味的来源。
误食后会引起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 *** 功能损害等急 *** 中毒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例如,葫芦素D的毒 *** 比砷更大(砷的致死剂量约为100毫克,而葫芦素D仅为15毫克)。
当然,一般来说,没有人会刻意去找这种西瓜来吃。但煮熟的食物味道苦,有的人认为可以散热、去火,对身体有好处,就像上面提到的四川父子;
有的认为对身体无害,不喜欢扔掉,干脆吃掉。比如,2016年,四川的蒋女士用从市场买来的丝瓜络熬了一锅鸡汤。吃的时候,她觉得丝瓜有点苦,但又舍不得扔掉,还是吃了。结果全家人中毒,被送往医院抢救。
所以提醒大家:
如果你想吃苦瓜,就把它们吐出来!将锅中的其他食物一起扔掉,并在使用前清洁用过的菜刀和锅。
当然,苦瓜除外。苦瓜的苦味来自于苦瓜素,苦瓜素是苦瓜植物特有的成分,是个好东西~
夏天吃西瓜
还有2点需要注意
除了上述之外,瓜类苦的话就不要吃。还应注意以下两个禁忌:
1、冷冻隔夜的西瓜如果保存不当就会变成“毒西瓜”。
夏天,人们买太多西瓜,一次吃不完。很多人就把它塞进冰箱里,但也有人因此蒙受了很大的损失。
去年,湖南的张先生吃了前一天放在冰箱里的西瓜,患上急 *** 出血坏死 *** 肠炎。最终,他不得不接受手术,切除了70厘米的小肠。
冰箱≠安全,里面有很多致病菌。特别是,某些细菌具有耐冷 *** (例如李斯特菌),可以在冰箱中快速繁殖。
如果西瓜没有包装纸就放置,这些细菌就很容易落到西瓜上。
另外,西瓜本身富含葡萄糖、果糖等营养成分,堪比天然细菌“培养基”,上面的细菌每分钟都在疯狂繁殖。
*** 来源:依图网
因此,在冰箱里存放无尽的瓜类时,需要注意四点:
更好不要超过12小时,最长不要超过24小时。
存放时用保鲜膜覆盖,不要与生肉、未煮熟的水产品一起存放,防止交叉感染。
不要切成小块存放在冰箱里,这样会增加细菌的接触面积。
从冰箱中取出西瓜时,可将西瓜表面1厘米的果肉去除后再食用。
2、苦瓜:谨防苦瓜子中毒
苦瓜子可以入 ***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它的一些成分会引起身体不适,导致中毒。
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吃苦瓜时更好把籽去掉。
*** 来源:依图网
有些人喜欢苦瓜的味道,有些人则讨厌它。如果你不喜欢热,这里有一些建议:
焯水:将苦瓜切开,去掉果肉,切块或切块,放入水中焯烫。注意时间不要超过1分钟,不然会损失很多营养。腌制:将切好的西瓜片撒上盐,拌匀,沥干泡过的水。
浸泡:将西瓜片用冷水浸泡10分钟左右,中间换水一两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 *** ,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 *** 资料,以上内容并不 *** 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 *** 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 *** ,侵权,谣言或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西葫芦炒熟之后会致癌?对健康到底是好是坏?告诉你 ***“听说炒西葫芦会产生很多致癌物,危害健康,是不是真的?”
后台收到了一位粉丝的私信,说炒西葫芦会致癌,小艾看了很是奇怪,到网上一搜,果然有大量的文章说西葫芦经过翻炒后会出现一种叫做丙烯酰胺的致癌物,所以不建议食用。
丙烯酰胺是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2A类致癌物这不假,但是炒西葫芦致癌,这是真的吗?
一、炒西葫芦致癌?真的假的?
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栏目曾对此专门进行过对比,结果发现一盘炒西葫芦的丙烯酰胺含量等于4斤半鸡腿。炸鸡腿内的丙烯酰胺含量更低在80μg/kg,炒西葫芦的丙烯酰胺含量在360μg/kg,二者相差了4.5倍。
为什么炒西葫芦会产生丙烯酰胺?
这主要是因为烹饪时的温度所致,在烹饪蔬菜时如若使用大量的热油而后放进去少量的蔬菜,烹饪的温度会比普通的炒菜明显要高,产生的丙烯酰胺含量也会提高。而西葫芦本身含有的氨基酸内天门冬氨酸含量比较高、酸 *** 较弱、水分也很少,这些都非常有利于高温下产生丙烯酰胺。
事实上,无论是什么食物,只要它含有淀粉、糖、脂肪等成分,只要是经过煎炸都可以产生“美拉德反应”,而美拉德反应最为主要的副产物就是丙烯酰胺。想要控制西葫芦内的丙烯酰胺含量,控制好烹饪的温度十分重要。
既然炒西葫芦内的确会产生丙烯酰胺,那这是否说明西葫芦不能继续食用了?食用后又是否增加 *** 的患癌风险呢?
二、问题来了,吃炒西葫芦真的会致癌吗?
《食品与化学毒物学期刊》于2010年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指出丙烯酰胺的致癌剂量为每日摄入2.6~16μg/每Kg体重,以成年 *** 重60kg来进行估算,每日至少需要摄入2.6*60=156μg的丙烯酰胺,大约需要1斤的西葫芦。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主任吕志杰表示,日常炒西葫芦不超出安全剂量,世卫组织也只是说丙烯酰胺可能会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并不是直接“拉黑”含有丙烯酰胺的食物,没有夸大其危害。日常真正需要做的是保持膳食平衡,减少摄入油炸、高脂肪的食物即可。
除了西葫芦以外,还有不少所谓的“致癌”蔬菜,这些“黑锅”扣得其实很冤枉,跟随小艾一一来看。
三、鉴定那些 *** 热门“致癌”蔬菜
1、空心菜重金属超标,是万毒之王?
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空心菜具有很强的吸附重金属能力,即便是空心菜真的吸附重金属能力强,也不意味着其内里一定重金属含量超标。只要是种植的环境内重金属含量不超标,种植出的农作物也是安全的。
2、辣椒伤胃,常吃易致癌?
中国慢 *** 前瞻 *** 研究曾对我国51万居 *** 行过调研,受试者中有30.1%每天吃辣,研究者对受试者进行了平均10.8年的随访,在过程中有767人确诊为唇、口腔以及咽部恶 *** 肿瘤,发病率为0.15%。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后发现,日常喜欢中等辣度的人群,罹患唇、口腔以及咽部恶 *** 肿瘤的风险更低,相较于从来不吃辣或偶尔吃辣的人群,风险下降了33%。对此,研究人员认为和辣椒素可影响体内多种蛋白质激活,继而引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周期调节因子,起到阻止癌细胞生长、 *** 相关。
3、蕨菜被世卫列为致癌物,不能吃?
蕨菜内含有的原蕨苷被世卫组织列为2B类致癌物,即对动物致癌证据不充分,对 *** 致癌证据有限的物质。该物质具有热不稳定 *** ,在烹饪过程中很容易被 *** ,食用焯水多次的蕨菜致癌风险很低。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舒了一口气,可以放心吃这些蔬菜了。经常吃蔬菜,可以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不少的好处。
四、多吃蔬菜有利于健康!告诉你里面的门道
中国膳食指南的建议蔬菜摄入量每日>300g,深色蔬菜要占1/2。很多人认为“青菜”才是蔬菜,这是误区,蔬菜应该吃五颜六色的,不仅仅局限于绿色,不同颜色的蔬菜可以给身体补充不同的营养元素。
1、红色
红色蔬菜具有较强的抗氧化 *** ,内里含有的番茄素、单宁酸等成分,可起到保护细胞、抗炎的作用。且红色的食物可帮助补充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以及其他的微量元素,对于健康而言有很大的好处。
2、 ***
*** 蔬菜内含有的维生素A、维生素D含量比较丰富,前者可帮助保护肠道、呼吸道粘膜,预防胃溃疡、胃炎的发生;而后者则可以促进钙、磷等元素的吸收,帮助强筋健骨。
3、紫色
紫色蔬菜内含有的花青素含量丰富,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帮助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4、白色
白色蔬菜内不含有色素,但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钾、镁等元素,可帮助保护心脏、 *** 情绪以及提高免疫力等。
在生活中时不时会冒出来一些“致癌”的蔬菜,对此一定要学会鉴别,不要盲目相信谣言。多吃蔬菜、吃不同的蔬菜,可以给健康带来很多的好处。#健康真知计划#
参考资料:
<1>范志红.炒蔬菜真能炒出致癌物吗
.食品与生活,2020(07):28-30. <2>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发布提出平衡膳食8条准则
.食品与健康,2022,34(06):4. <3>《「今日 *** 」炒西葫芦致癌?》.科学辟谣.2019.11.20
<4>《常吃辣,还能防口咽部肿瘤!中国超50万居民分析》.中国循环 *** .2022.3.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苦葫芦”致食物中毒,专家提醒:瓜果苦味是异常信号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在家吃晚饭有葫芦汤,吃的时候感觉葫芦有点发苦,吃完就食物中毒了,我妈吃得多上吐下泻,我喝了点汤就有点肚子疼……”据光明网7月2日报道,一名浙江杭州网友发帖讲述了自己和家人因为食用了发苦的葫芦而导致食物中毒的经历。
“类似葫芦、丝瓜等瓜果如果发苦,就是 *** 累积。除了苦瓜的苦味是正常的之外,其他瓜果的苦味基本都是异常的信号。”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6月19日,长江日报也报道了四川珙县的一名61岁老人食用发苦的葫芦瓜导致重度食物中毒的事件。吃到苦味葫芦瓜后,该患者并没有在意,过后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的现象。到医院急诊科就诊时已病情严重,除了有消化道症状外,还有重度黄疸、重度肾损伤。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生命。
6月20日,武汉市青山区市场监管局冶金市场监管所联合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为武汉市青山区钢城第十二小学100余名 *** 上了一堂食品安全教育课。武汉市场监管 图
据云无心介绍,瓜果发苦是其对病虫害等外界威胁的一种 *** 代谢反应。“就像动物受到外界敌人的侵扰会做出应激反应,植物受到细菌、 *** 、虫害威胁或处于不利环境等特殊条件下,也会释放 *** 等物质来作为防御。”
“像葫芦、丝瓜等蔬菜属于葫芦科,产生的 *** 叫做葫芦素。这种葫芦素及时经过高温烹煮也很难杀灭。这种 *** 存在于瓜果之中,被人食用达到一定的量,就会造 *** 体的食物中毒反应。”云无心说。
云无心强调,苦瓜、咖啡、茶叶等食物本身就呈苦味,这些都是正常的。但其他所有本不应该呈现苦味的食物出现了苦味,都不应该再食用。“苦葫芦、苦丝瓜从外观上无法鉴别,只有在品尝后才能发现苦味,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将苦葫芦吐出或咽下,摄入的 *** 都是极少量的,不足以引发食物中毒,不用过分担心。”
责编:毛圆圆
主编:邱越
校对:呼梦瑶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 *** 作者观点。全国 *** 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听说西葫芦会致癌、不能吃?来源:【上海疾控】
本文来自【上海疾控】,仅 *** 作者观点。全国 *** 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西葫芦的营养价值其实很低,但这三个谣言却广泛流传,被再被骗了西葫芦皮薄、肉厚、汁多,采摘的嫩果供菜用。个人特别爱吃西葫芦炒肉片。但是其实,西葫芦营养价值很低,水分很多,所以在中医上,认为西葫芦具有除烦止渴、清热利尿的作用。
食用西葫芦果实呈圆筒形,果形较小,果面平滑,以采摘嫩果供菜用。西葫芦以皮薄、肉厚、汁多、可荤可素、可菜可馅而深受人们喜爱。若食用时发现西葫芦有苦味则可能含有苦味物质“葫芦素”,请勿食用。
西葫芦其实这是一个各方面都很平平的蔬菜,各方面的营养倒是均衡,但是含量都很低,没什么特殊的。新鲜西葫芦的含水量高达95%,然而谁也不会靠吃西葫芦补水。
营养不足的,结合其他食材,补回来,推荐几个做法,好吃又有营养,一举多得:
1、西葫芦鸡蛋饼
将西葫芦洗净,去皮,擦成丝。再将一点胡萝卜也擦成丝,加入俩个鸡蛋和盐,一点点加入面粉,调成糊状,将平底锅加油烧热,将西葫芦饼糊倒入,中火煎至两面金黄,既可以吃啦。
优点:补充了优质蛋白,维生素A和B。
?2、“西西”组合,西红柿配西葫芦
西葫芦洗净、去瓤切片,西红柿洗净切小块,大蒜切片,分别将蒜、西葫芦、西红柿先后顺序入锅翻炒,锅里加少许水,关小火闷两分钟即可。
优点:补充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磷、钾等元素。
?3、西葫芦炒牛肉
西葫芦胡萝卜切薄片、牛肉切片,半个蛋青,大火炒牛肉,按顺序加入入胡萝卜,西葫芦后翻炒,加入青椒炒匀调味即可。
优点:补充维生素C、蛋白质、B族维生素等。
说到西葫芦的营养价值,不得不说一下,关于西葫芦的三个谣言:
1、高温加热能致癌。
最初来自 *** 的一项研究,称对西葫芦、洋葱、大蒜等加热,温度越高,释放的具有神经毒 *** 的丙烯酰胺的量越多。听起来挺恐怖的,但实际炒菜的温度根本达不到试验的温度,只要大家别油炸西葫芦,正常作为炒菜食用,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2、富含维生素C
其实由下表可知,西葫芦的维生素C含量根本就不好意思称作富含,顶多是含有而已,在整个蔬菜水果界,算是含量低的了。
3、含干扰素诱导剂
说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能抗 *** 抗肿瘤。能提出这个说法的人,简直就是一本正经的 *** 。因为正常情况下 *** 是不含干扰素的,只有在感染 *** 等情况下,才能诱使细胞产生干扰素。目前还没有哪种食物能做干扰素的诱导剂呢。
?所以这三点都是不靠谱的,不过通过上面三个谣言,我们大致总结了西葫芦的营养和食用禁忌。要说有的蔬菜有些人不能吃,但是西葫芦不同,基本没有不能吃的人群,因为它含95%的水,人总不能不喝水吧,所以放心大胆的吃,没有问题。
博士,执业 *** 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男子吃下苦味葫芦突发急 *** 中毒,专家称……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迅 通讯员 孟佳 赵林
清炒的葫芦发苦,男子以为苦能清火,没想到几片下肚,突然头晕、腹痛、上吐下泻,紧急就医才知是急 *** 食物中毒,“元凶”竟是泛苦的西葫芦中的碱糖甙 *** 。今日,专家提醒,不仅是葫芦,常见的黄瓜、丝瓜、瓠子等葫芦科的瓜类蔬菜,一旦有苦味,千万不要食用。
男子食用发苦的葫芦中毒
52岁的曾先生平时注重养生,3天前清炒了一盘葫芦,吃到嘴里阵阵发苦。略懂中医的他以为多吃苦味能清火,连夹几片下肚。不到一个小时,曾先生上吐下泻,后又头晕、乏力、腹痛,当晚紧急赶往汉阳医院。
该院消化内科主任吴小微教授接诊发现,患者除消化道症状外,还有全身肌肉酸痛。经诊断为急 *** 肠胃炎、食物中毒。医护人员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吸氧、护胃、抗炎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后,症状很快好转。
“真没想到,食用蔬菜不注意也会中毒。”曾先生感慨,幸亏家里人一筷子没动,不然一家老小都要进医院。改善循环及补液促进代谢等治疗后,昨日,曾先生痊愈出院。
食用发苦的葫芦科瓜类会夺命
葫芦怎么会导致中毒?吴小微教授解释,一般的葫芦可以放心食用,但若与其他植物发生杂交、种植条件不佳、运输或储存不当或变得不新鲜时,它就会可能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变苦形成含有苦味物质的碱糖甙 *** ,以减少自身“伤害”。这种植物 *** 加热后也不易被 *** ,人误食后便会中毒。
“一旦食用苦葫芦,轻则头昏、恶心、嗜睡、腹泻等,重者心慌、腹痛,若不及时救治,极易出现脱水、休克、脏器功能受损,危急生命。”吴小微教授说,曾有吃发苦的葫芦后出现胃部出血和糜烂,心脏、肾功能受损的临床案例,也在新闻上看过有大量食用后中毒身亡的教训。所以这类患者,一定要注意急 *** 中毒导致的脏器损伤。
吴小微教授提醒广大市民:不仅是葫芦,黄瓜、丝瓜、瓠子等葫芦科的瓜类蔬菜,一旦发现这些有苦味,千万不要食用。一旦急 *** 食物中毒,可以采用催吐、大量饮水的方式排出 *** ,情况严重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这三种常吃的蔬菜被列入“有毒名单”?营养师告诉你该不该吃关注朋友圈,您会发现“长辈儿”转发的帖子多是各种“养生帖子”,而且养生帖子中的绝大多数还是“危害 *** 言论”。具体说来,“XXX吃了XX不治而亡”、“这种食物吃了致癌”等类型信息多被疯传,但这样“耸人听闻”的帖子背后真的是 *** 吗?用最近传播速度较快的“医生提醒:这三种蔬菜尽量少吃,含有致癌物,影响身体健康”帖子与您剖析谣言,怀抱健康。
关于热点新闻,逐一识别 *** :
- 食用“无根豆芽”容易威胁健康,甚至致癌?
社会中传言:“无根豆芽在生长的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的无根剂、增粗剂、防腐剂、漂 *** 等化学有毒原料,经常食用有毒甚至致癌”。
其实,无根豆芽在生长过程中的确会添加使用“无根剂”,但这些所谓的无根剂其实就是您常听说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说到具体比如像赤霉素、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钠等物质,这些物质的添加使用并不会存在所谓的“安全问题”。
“无根剂”存在更大的问题是“归属问题”,由于监管范围划分比较混乱,“无根剂”这类物质既不在市场监督管理局(原食 *** 监局)的监管名单中,也不在 *** 的监管名单当中,这样一来就成了“尴尬之事”,所有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农用物资”都必须在“允许添加的名单中”才可以添加使用,这样一来添加这些所谓的“无根剂”就成为了无规违法事件。
除了无根剂以外,像尿素一类的增粗剂、防腐剂、漂 *** 等添加物质和“豆芽是否有根”并无直接关系,这些物质也没有各位想的那样可怕。您所听到的这些物质在食品加工领域中被广泛使用,所谓的“有毒”并不是因为“在某种食品中添加了这种物质”,而是由于“过量食用了这种物质”。
具体说来,现实生活中使用的“无根水”的主要成分是“6—苄基腺嘌呤”,这种物质的毒 *** 很低,况且它的添加使用还存在一定的自限 *** (低浓度使用的情况下能够起到作用,“滥用”不仅无意义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甚至导致豆芽无法生长)。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无根剂”虽然可以与植物中相应受体结合调节植物的生长,但它们并不会对 *** 的生长造成相应的改变,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所谓的“致畸、致癌”等危害理论被证实。
当然,任何食品添加剂都有着其自身的“添加范围”,虽然这些“无根剂”一类的物质安全 *** 上并无问题,但是在我们国家尚未 *** 相关规定之前,现在禁止在豆芽当中使用添加上述物质,建议大家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高品质豆芽。
- 吃了“炒西葫芦”会产生致癌物,对身体有害?
说“食用炒西葫芦会致癌”主要是由于“西葫芦经过高温炒制后会产生丙烯酰胺”,而丙烯酰胺这种物质是一种具有神经毒 *** 的“潜在致癌物”,它的摄入和食道癌、前列腺癌、 *** 癌、口腔癌等癌症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但请您注意,“任何毒 *** 物质想要产生危害都必须要达到一个致毒或者致癌的剂量”,对于“炒西葫芦”这件事同样如此。
西葫芦虽然可以经过高温加热产生丙烯酰胺,但这个“量”需要具体明确,之前有学者做过相关实验,分别用1200瓦和1600瓦的电磁炉对西红柿干炒和油炒(三分钟和六分钟),发现这个过程中产生释放出来的丙烯酰胺达到了360微克/公斤西葫芦,也就是一斤西葫芦才能产生180微克的丙烯酰胺(干炒和油炒结果一样)。
在《食品和化学毒物学》中对丙烯酰胺的安全摄入量有明确限定,它的安全摄入量上限是2.6微克/千克体重,神经毒 *** 的安全摄入量上限是40微克/千克体重。举一个例子,对于一个体重是65千克的正常人来说,能够承受的安全摄入量169微克。神经毒 *** 的安全摄入量为2600微克,您会发现这两个数字相当于吃了1斤左右和14斤左右的爆炒西葫芦,您觉得靠正常人的饮食可以轻松满足这个“剂量”吗?更何况,安全摄入量并不是指一旦超过就肯定会患癌症,只是说超过这个限定量容易增加风险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西葫芦一类的蔬菜而言,一般建议大家可以水煮或者蒸食,这样一来丙烯酰胺的量会大大减少(一般仅有25微克左右);温度上不去,丙烯酰胺的产生量也就没那么多,产生速度并不快。
也就是说,对一个普通体重的人而言,想要靠吃炒西葫芦达成“丙烯酰胺的致癌量”,您需要单次食用一斤左右的西葫芦,这个量难以实现(毕竟还有其他美味菜肴);另外致癌的相关因素和烹调方式密切相关,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可 *** 作 *** 强,水煮蒸食更健康,完全可以 *** 选择;所以“炒西葫芦”致癌的言论并不合理全面。
- 吃了蕨菜会致癌?
“食用蕨菜会致癌”言论当属常见新闻了,在蕨菜当中的确存在不少种致癌物质(原蕨苷、黄碱醇化合物、苯草酸等),其中最主要的物质是“原蕨苷”,本属“遗传毒 *** 致癌物”,蕨菜的食用和食道癌、胃癌等癌症间存在密切关联。
虽然致癌,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可怕”。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蕨菜归为“2B类致癌物”。也就是“对 *** 可能致癌”的物质,在我们接触的日常生活中,和蕨菜一样常见的2B类致癌物就有多达200多种,泡菜、咖啡、 *** 辐射等皆包含在其中,完全没有必要太过恐慌。
癌症的实际发生,其实更多是生活中的多种因素(饮食、居住环境、遗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食物致癌”仅仅是其中微小的一个层面,某些“一旦吃了就会致癌”等言论属于夸张标题说法,并不可深信。
具体再来说下“安全剂量”,之前有学者做过“经口投喂食大鼠蕨菜”的实验,如果把投喂给大鼠引发恶 *** 肿瘤的蕨菜量换算到 *** 身上,这相当于正常人连续食用20年,每天食用350克—3.5公斤的剂量,况且经过烹调加工处理,致癌物质的浓度还会有大幅度降低;从现实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靠吃蕨菜真正“致癌”是一件难事,“浅尝辄止”并无害。
更何况,任何物质(食物)吃多了都会增加威胁,适量即可。
需要加深印象的几件事:
1、如果您细心观察,您会发现 *** *** 现了很多“医生说、医生告诫、医生不买”等关于医生的饮食和养生话题,出现这样的题目,更多是为了“引您目光”,噱头占有层面更大,请您正视;况且医生对于食物的相关知识并未进行过全面的学习,就像食品方面的专家也并不一定就对医学知识了解一样,这些理论说法更多只是一种“噱头营销”而已。
2、任何食物想要产生作用和危害都要达到“剂量”,聊到致癌等危害时请关注食用量。
3、看到这类文章或者 *** 时,请您先简要分析再相信和转发,客观评价,不盲目相信。
一则“饮食”相关言论,三种食物的危害反应,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达成;不必害怕,也没有必要恐慌,安全进食,理 *** 看待;世界上并不存在那样“轻而易举的致癌”。
注:王思露原创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再晚一点,就没救了!这“果子”太会伪装,已致多人中毒每年的4月到6月
有一种水果就开始大量上市
那就是很多人都喜欢的
「桑葚」
而到野外采摘桑葚
也成了不少家庭的亲子活动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
桑葚有个“兄弟”
虽然长相与之酷似,却极其危险
它就是「马桑果」
01
四川曾有2名儿童因它中毒
? “食物中毒!再晚一点,人就没救了。”
2020年5月20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省木里县 *** 局获悉,5月15日,在凉山州木里县,两名小孩因误食马桑果中毒。经送医全力抢救,两名小孩病情好转。
? 4个男孩路边呕吐,一人陷入 *** !
2020年4月29日晚上7点,4个孩子被家长抱着冲进贵州安顺302医院。
其中3个孩子一直在呕吐,最小的男童已陷入 *** 。该院儿科主任贺竹说:“人的神智是 *** 不清的,患儿还出现反复抽搐,情况比较严重。”
根据孩子们的症状、家长的描述以及孩子们手上残留的果子颜色,医生很快判断出孩子们是吃了马桑果。
02
马桑果和桑葚,到底有多相似?
首先,我们来区分一下这“两兄弟”↓↓
1 ?桑葚:又名桑椹子、桑蔗、桑枣、桑果、桑泡儿,乌椹等。人们喜欢其成熟的鲜果食用,味甜汁多,是大家常食的水果之一。
成熟的桑葚质油润,酸甜适口,以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
每年4~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去杂质,晒干或略蒸后晒干食用,也可来泡酒。
2 ? 马桑果:又名毒空木,水马桑、鸭食木、鸡瘟柴等,为桑科植物,生长于山坡或山沟中,我国南方各省多见。
未成熟时呈绿色,每年5~6月份成熟,初呈鲜红色,后渐变为紫黑色,味甜略涩,有 *** ,外形似桑葚,所以常被当作桑葚而误食中毒,甚至引起死亡。
马桑果中毒于食用后30分钟至3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头痛等症状:
轻型患者表现头昏、乏力、面色苍白、出汗、流涎,但神志清楚,无抽搐。
重型患者呈现神志恍惚、昏睡、瞳孔缩小或扩大,反复抽搐,口唇、肢端发绀。危重型患者呈现 *** 、呼吸衰竭以至呼吸停止。
正是因为这两“兄弟”长相相似,且成熟期重合,因此每年的5~6月,是马桑果中毒的高发期。
当然,误食野果导致中毒的不仅是马桑果,还有野草莓!
03
姐弟俩吃了「野草莓」后,
双双中毒入院
五一假期,杭州的肖女士一家人前往景区游玩。
玩耍时,姐姐和弟弟采了许多红彤彤的野果,想要尝一尝。妈妈和奶奶看着野果十分像小时候吃的野草莓,便同意了姐弟俩吃野果的请求。最终姐姐吃了20颗,弟弟吃了10颗,妈妈吃了3颗,奶奶吃了1颗。
不曾想半小时后,姐弟俩突然都喊肚子疼。
怎么回事?不会跟吃的野果有关吧?妈妈赶紧联系了景区工作人员,得知两天前刚喷洒过 *** 。
好在送医也及时,经过洗胃、补液等对症处理后,没有大碍,当天就出院了。
04
警惕!
夏季常见有毒植物还有它们
去年,四川疾控曾发布提醒:四川省每年都会发生多起有毒植物食物中毒事件。
报告中的有毒植物,除了发芽土豆、未煮熟的四季豆(扁豆)、生黄花菜外,还有 *** 花、商陆、各种野菜等。
因此,夏季常见有毒植物的辨别
及食物中毒的预防尤其重要!
↓↓↓
有毒植物花、菜
有些有毒植物与我们经常食用的植物外观相似,易被误食导致中毒。
秋葵vs ***
*** 花形似百合花,易被误认为百合花而被采摘用于煮粥食用,导致中毒。
*** 花
百合花
*** 花骨朵、花苞形似秋葵,易被误认为秋葵而误食导致中毒。
*** 花骨朵
秋葵
危害:医生介绍,此物从花到果实、根茎、叶子、根茎,浑身都是毒,一旦误食非常危险,即便经过高温烹饪也不能去除 *** 。一般误食后半小时至两小时会出现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休克、 *** 甚至死亡。
血皮菜vs化儿草
血皮菜,或称紫背菜,我国多地有栽种, *** 用或食用,我省川南地区常见菜肴为血皮菜炒猪肝。
血皮菜/化儿草的正面区别
血皮菜/化儿草的反面区别
化儿草,民间俗称“化儿菜、见肿消、血当归”,有活血化瘀功效。
危害:因其与血皮菜相似,常被误食,导致误食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金银花vs断肠草
金银花,正名忍冬,为清热解毒良 *** 。
钩吻,别名断肠草,花期为7月到11月。因形似金银花,易被误食导致中毒发生。
断肠草
金银花
危害:钩吻具有强烈的神经毒 *** ,中毒者初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流涎等症状,很快出现眩晕、四肢弛缓无力、视力下降、吞咽困难、 *** 、抽搐等神经肌肉症状,多死于呼吸抑制和多 *** 功能衰竭。
有毒植物根茎
芋头vs滴水观音
滴水观音又名滴水莲、佛手莲,因其肉质根茎看起来像芋头,常被误食。
滴水观音
芋头
危害:若误食,会导致咽部和口部不适,严重的还会窒息,导致心脏 *** ,甚至发生死亡。另外皮肤接触其汁液会发生瘙痒或强烈 *** ,眼睛接触汁液可引起严重的结膜炎,甚至失明。
人参vs商陆
商陆,俗名土人参、野萝卜等。商陆根部、叶子及未成熟果实均有毒,有毒成分主要为商陆皂苷。
商陆根部酷似 *** 参或土人参而被误当作人参食用,从而引起中毒。
商陆根
人参
商陆叶易误认为苋菜被采摘食用。
商陆叶
苋菜
商陆果易被当作野果食用,从而引起中毒。
商陆果
桑葚
危害:商陆中毒一般发生在食用后0.5—3小时。中毒者初期表现主要为体温升高、面红无汗、瞳孔放大、呼吸加速、呕吐、腹泻,继而眩晕头痛、言语不清、躁动抽搐,严重者甚至 *** 、死亡。
此外,这些夏日常见的食物也容易引发中毒哟~
??这些夏日常见食物也有毒
苦葫芦瓜
广东中山市场监管局公众号曾发出紧急提醒,当地有多名工人因食用苦葫芦瓜,导致食物中毒,提醒消费者苦葫芦瓜有毒,慎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蒋臻医生」介绍:葫芦瓜又称瓠(hù)瓜,嫩果细嫩柔软,稍有甜味,去皮后可食用,也可炒食或煨汤。
如果 *** 携带有苦味基因,或留种株雌花接受了携带苦味基因的花粉,则导致生成苦葫芦瓜。
因为苦葫芦瓜含有糖甙 *** ——苦葫芦素,将其加热煮熟仍不易被 *** 而具毒 *** ,食用后可引起中毒。
一般在食用苦葫芦瓜0.5~7小时左右可出现症状。
蒋臻医生提醒,其实除了苦葫芦瓜,苦丝瓜、木薯、苦杏仁等苦味的果蔬、坚果也较容易导致中毒,需引起注意。
青番茄
未成熟的青番茄也含有龙葵碱,和发青发芽的土豆的有毒成分相同。
注意,有一些品种的番茄成熟之后就是青色的,这是可以吃的;普通番茄未成熟发青则不要吃!
鲜黄花菜
新鲜的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秋水仙碱本身无毒,但是进入 *** 后容易氧化生成 *** 的二秋水仙碱。
好在秋水仙碱易溶于水,且高温易 *** ,因此,只要适当烹调便可放心食用。
最后,小康妹儿给大家打个总结。预防“食物”中毒,应做到以下几点:
● 对不认识、不熟悉的野花、野果与野菜不采摘、不食用。
● 对于熟知的可食用野菜、野果的采摘要注重新鲜,生食应清洗干净;对不宜生食的可食用野菜,需要经过合理的加工烹调后再食用。
● 如果误食有毒植物,应立即催吐,减少 *** 吸收,并尽快就医;同时,要保存可疑植物,以备检验、诊断和治疗。
文章综合:红星新闻 百姓关注 成都发布 四川疾控 都市快报 天眼新闻 九派新闻 《省疾控最新提醒!夏季这些常见的植物有毒》
编辑:Mkiki
*** 来源:123rf 红星新闻 百姓关注 成都发布 都市快报 四川疾控 中山市场监管
一个苦白瓜毒倒五个人 帮 *** 提醒:带苦味的葫芦瓜有毒俗话说
“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
但您在这样炎热的夏天
准备吃点各种清热解毒的瓜的时候
也得留个神
8月7号晚上,怀化靖州李女士一家五口被送到了医院急诊科,五个人都是上吐下泻、头晕恶心的症状。在医生的询问下,发现元凶竟然是一个白瓜。
回忆当天的情形,李女士记忆犹新
白瓜又名葫芦瓜,具有非常高的 *** 用价值,味甘、 *** 寒,有利 *** 、还有解热毒的作用。但是当白瓜在生长过程中受异常气候及土壤等因素影响,会发生变异,变成携带苦味基因的白瓜。
症状轻者出现头晕、呕吐乏力
重者引起腹痛,血便等
甚至危及生命
苦白瓜的毒没有特效解毒 ***
所以,市民在食用白瓜前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应用舌尖舔尝有无苦味,若有苦味则不能食用。误食苦白瓜几分钟内即会出现中毒症状,吃的量越多,病情就会越严重,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应立即催吐就医。
夏季是食物中毒的高发、频发季节,帮 *** 提醒广大市民朋友,食用各类食物要格外注意!
预防食物中毒
1. 烹调食物和进餐前要洗手,接触生肉、生禽等原料后也要洗净双手;
2. 确保食品原料安全,不加工和食用野外拣拾蘑菇和野菜、死因不明的水产品和畜禽,不食用超过保质期限和 *** 变质的食品;
3. *** 和贮存食物要生熟分开,不混用刀和案板等工具,避免交叉污染;
4. *** 凉菜原料应新鲜、卫生,刀、案板等炊具要洗烫干净,现吃现做;
5. 做好的饭菜要尽快食用,需要储存食物尽量冷藏,但不宜长时间存放;
6. 隔夜食物、豆类食品必须蒸熟煮透,方可食用。
记者│罗绚霞 龙俊霓(靖州台)
编辑│李鑫
责编│涂李
主管│易鑫
编审│徐刚
·END·
吃西葫芦真的会致癌吗?吃西葫芦真的会致癌吗?看完文章后,绝对会 *** 你的认知。今天就给大家来科普一下,西葫芦到底会不会致癌。 其实西葫芦会致癌,这个说法来源于二零一三年 *** 食品安全中心的一份报告。报告中显示了,炒熟的西葫芦中,丙烯酰胺的含量达每公斤三百六十毫克。但是这次试验中的炒法比较极端,是用猛火分别炒了三分钟和六分钟,与我们家常的烹饪方式不大一样。 而且虽然这个含量在蔬菜中是很高的,但在如咖啡及其类似制品中,丙烯酰胺的平均含量可以达到每公斤五百零九毫克。因此,炒西葫芦中虽然出现了丙烯酰胺,但要想超过安全量,你每天至少吃上一斤。 西葫芦致癌不是真的,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证明西葫芦致癌。长时间高温加热、腌制的西葫芦可能含有致癌物质。
西葫芦本身是不致癌的,且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是一种非常好的日常蔬菜。正确的烹饪 *** 、妥善的存放,西葫芦是不会致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