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一品锅有哪些配料,胡氏一品锅有哪些配料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37 0
探秘美食:层层叠叠的美味——胡适一品锅

徽菜是我国的八大菜系之一,很多人以为徽菜就是安徽菜,实则不然,安徽被江淮分割成北中南三块,物候风俗相去甚远,各地的菜肴也摆不到一张桌上,历史上也没有安徽菜的说法。

徽菜是“徽州菜”,但也并不是徽州当地土菜。自清以降,徽商崛起,贩卖盐、茶、丝绸等物,赚取巨额财物,涌现出胡雪岩这样的 *** ,一众富庶徽商在外经营,也把家乡的美食带了出去,经过改良诞生了用料讲究、重油重色、味道醇厚的徽菜。其中就有这道胡适一品锅。

最初这道菜叫一品锅,流行于绩溪民间,据传它的得名和乾隆皇帝有关,当然,国内美食编排故事总是喜欢往这位爱玩的皇帝身上套。

据说乾隆出巡江南时,有一次微服从九华山来到绩溪县,这时天色渐晚,乾隆几人饥饿难耐,摸黑敲开了一户农家,开门的农妇一听是两位过路的香客,就热情地开门纳客,又忙着烧火做饭,可是家里没有什么新鲜鱼肉了,农妇灵机一动,便把家里还剩的干豆腐、干豆角、萝卜、吃剩的红烧肉等,先素后荤,先老后嫩,一层层铺到铁锅里,然后加上作料一起炖煮。不多会儿,香味渐起,馋得乾隆口水直流,叫农妇连锅一起端到桌上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吃完后,乾隆念念不舍,问农妇叫什么菜,农妇不好意思地说就是一锅熟的大锅菜,没名字。乾隆当即赐名“一品锅”。后来大家知道这人是乾隆,有了皇帝的加持,一品锅在徽州流传开来,成为当地宴请宾朋的佳肴。

当然,以上都是后人附会的。一品锅可以说是徽州的火锅, *** 起来可繁可简,但都是荤素搭配,一般不可少的是五花肉、蛋饺、油豆腐、干豆角等物,其他的鸡肉、肉丸、火腿、笋、香菇等都可以随意添加。

一品锅在 *** 时要将原材料预制半熟,例如五花肉要先煮,干豆角也要泡发在高汤中吸饱汁水,笋块要先用鸡汤煨等等。然后按照荤素分层码放,一般在中间摆上笋块,外层铺上干豆角,周围再铺上五花肉、鸡肉,再码上一层蛋饺,锅边摆上肉丸子、油豆腐,讲究的据说能摆九层。再加入高汤文火炖煮,吃的时候整锅一起端上桌,要用小炭火炉子摆桌上边吃边煮。在宗族意识很强的徽州,吃一品锅也很有讲究,要请桌上的长辈先动筷,吃的时候必须从上逐层往下吃,不能在锅里翻掏。

这样的一锅荤菜素菜百味交融,鲜美醇厚,吃的时候一层一层揭开内里,不时给人以惊喜,特别是在寒冷的秋冬季节,吃上一锅浑身冒汗,畅快淋漓。

说完了一品锅,下面要讲胡适了。一直以来一品锅在一众徽州名肴中不算出众,直到胡适的出现。胡适是徽州绩溪人,是中国著名的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对他本人的论断至今争议不休,我们按住不提,这里只讲他和一品锅的渊源。

胡适

胡适对一品锅可谓情有独钟,1917年,时任北大文科学长的 *** ,向蔡元培推荐了当时尚未取得博士学位的胡适,蔡公力排众议,聘其为北大教授。在北大任职期间,交友广泛的胡适喜欢在家中招待宾朋,而每每这个时候,桌上总少不了一品锅,逐渐一品锅在北京的文化圈就传开了,因为大家对它的认知都是来自胡适,所以又被称为“胡适一品锅”,也有写作“胡氏一品锅”的,总归都和胡适有关。后来,胡适出任 *** 的驻美大使,远在异国他乡还常用“一品锅”招待外国人,赢得大家的赞誉,胡适一品锅也从徽州走到了北美。

1945年,胡适被 *** 任命为北大校长,一次他用“一品锅”招待著名文学家梁实秋,梁实秋品尝后,写道:“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二尺,热腾腾地端上来,里面还在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一层油豆腐,点缀着一些蛋饺,紧底下是萝卜、青菜,味道好极”。

致敬《觉醒年代》的一品锅

原本觉得对一品锅的研究,是为了向《觉醒年代》致敬。然后发现还真不是。

《觉醒年代》里,好吃的是正经不少。除了被延乔兄弟俩祸害过的荷叶黄牛蹄之外,辜鸿铭在东兴楼点的那桌大菜里,芙蓉鸡片我也很有兴趣,以及《新青年》我的煸鸡前辈们开会时人手一碗的打卤面,当然还有“高君曼女士蒸的 *** 先生带来的”包子……呃, *** 出品的瓜子和花生一起炒,而且南瓜子还炒煳了的干货就算了,虽然北大坚果天团坐一起开会时总爱啃啃啃,简直嘴里就没停下来过。

致敬!( *** 来源: *** )

说回一品锅。“胡氏一品锅”在徽菜里已经成了一道 *** 菜了,简单查了下,是因为胡适到处说他夫人(江冬秀)烧这只菜烧得好。的确,《觉醒年代》里也是专门给冬秀安排了个镜头:俊俏的年轻妇人,笑容满面地跑出来,欢欢喜喜地对丈夫的朋友们应酬着,带着点传统妇女的拘谨和更多在丈夫身边的满足:

“各位先生,一品锅好啦。快进来吃饭吧!”

剧集中的江冬秀很可爱的( *** 来源:觉醒年代)

要考据就必从出处入手。据闻“一品锅”的原名虽然就是“胡氏一品锅”,却和胡适没什么关系。相传乾隆(又是他!)某次下江南,微服至安徽绩溪上川时,偶然吃到一位胡姓农妇烧的一锅菜,觉得非常美味,于是为之命名“胡氏一品锅”。

这说法当然经不起推敲——乾隆也太忙了!

如果非要往封建王朝找出处,我倒是更相信另一个说法:这道菜源于明代石台县“四部尚书”毕锵的一品诰命夫人余氏。这位毕锵是“一条鞭法”的积极推行者,当时他和海瑞在江南忙着 *** 赋役 *** ,很受海瑞赏识,从历史贡献来说,也堪称一位能臣。如果这个关于一品锅的传说是真的,那么当年吃了这顿请,并且力赞这道火锅菜的,当是明神宗朱翊钧。并不是什么靠谱的人。

传说的真伪姑且不论,这道一品锅,确确实实是因为胡适才发扬光大的:老胡不仅经常向周围的亲朋好友安利一品锅,比如梁实秋就是在他那里被种了这道菜的草;更是在任驻美公使经常用这道菜待客,让一品锅走出了国门。而这波 *** 作的结果就是——细分的话,如今这道有名的徽菜可以分成“绩溪一品锅”和“胡适一品锅”。前者是农家菜,后者可以算是官府菜。二者在做法和食材上都有区别。

一看这就是绩溪一品锅了( *** 来源: *** )

遗憾的是,无论哪版一品锅,我都没找到确定版的菜谱。网上搜搜,一家一个做法,大概也因为安徽太大了,就像《觉醒年代》中 *** 所言:绩溪菜和徽州菜,它肯定不一样!十里不同俗么。

唯一谈得上参考价值的“官方”标准,也不过是前面说的、被胡适种草后的梁实秋,在自己的散文里曾经对一品锅做过这样的记录:

“胡先生住上海极司菲尔路的时候,有一回请‘新月’一些朋友到他家里吃饭,菜是胡太太亲自做的——徽州著名的‘一品锅’。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二尺,热腾腾地端上来,里面还在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一层油豆腐,点缀着一些蛋饺,紧底下是萝卜、青菜,味道好极。胡先生详细介绍这一品锅,告诉我们这是徽州人家待客的上品,酒菜、饭菜、汤,都在其中矣。对于胡太太的烹调的本领,他是赞不绝口的。”(梁实秋《胡适先生二三事》)

真 · 赞不绝口( *** 来源:《觉醒年代》)

然而只这样也不够。譬如鸡鸭究竟是生还是熟,取的是什么部分;肉是什么肉,汤是什么汤;火候如何,烧多久,开盖烧还是闭盖焖炖;萝卜、青菜又分别是哪几种,都找不到标答。翻翻回忆,记得多少年前在黄山倒也吃过类似的东西。清汤的,没有很厚重的酱色。

但却又觉得那次更像是在吃火锅,不是一品锅。因为锅子里的食材没那么稠密。

想学一只菜却学不成,是一件很让人难受的事。以前拜托过蒋颐,能不能出几节向《觉醒年代》致敬的课,教点剧集里提过的好吃的。当时前师父一口答应,但是后来还是鸽了。这就让“学不成”起了个平方,不开心也是。

从“想学”到“想办法学”,中间隔了一段路。最开始这条路不太好走,但是走着走着,也就习惯了。从“想办法学”到“学着做”,更是沿着这条路在渐行渐远。

2021年春节前后教的脆皮烤乳鸽,应该是拿手菜吧( *** 来源: *** )

跟谁学……自然还是找竹马。

嗯。有困难,找竹马。

遗憾的是,正宗徽州人对这个问题也拿不准。俩不靠谱的研究半天,只能大致确定:一、一品锅一般是作为年菜或者节庆菜上桌的,仪式感十足,热热闹闹一做一大锅。二、五花肉必须有。蛋饺、豆腐果和鹌鹑蛋也是必须,还得有点蔬菜垫锅。三、其他的,可以家里有啥就放啥。

薛公子给找的成品范例( *** 来源: *** )

关于一品锅的怨念好奇,发展到最后的结果就是:我把自己查阅资料时的理解,融合上竹马大致的描述,试着烧了这只菜。结果感觉竟然还不错!

也没什么难的。就是把五花肉、蛋饺、鹌鹑蛋、蔬菜等等分层码好,浇上高汤,在砂锅里文火慢炖,就做得了。这才真的是一个敢说,一个敢听……

自己做的成品,味道和卖相都正经不错嘞

其实啊,一品锅本来就是个大杂烩,只要材料靠谱,时间给足,就不会有大问题。有区别的无非是正宗不正宗而已。但是反正也没人在乎我的成品正不正宗——《觉醒年代》剧组又没给我钱!好吃就行。

这就很像是人生了。

我的人生,一团乱麻。活了这么多年,失败连缀着失败。如果非要字斟句酌地用各种标准去衡量,去卡,就处处都是错,处处经不起推敲;但是如果看过程,看感受,看丰富程度,却又会觉得:咦,好像还蛮不错的!

每一天,真真是一天当做三天用。就像自己做的这道一品锅,别管正不正宗,一锅都是真材实料,而且好吃管饱。

因为吃得太开心,放下筷子之后,就去整理了一品锅的菜谱,放在下厨房。按照惯例,在菜谱发布的最后,会写些类似心情散装的句子,但是这次却写得很少,不过是觉得稍微说一下“就可以了”。

“可以了”是最近自己经常说的一句话。带着厌倦感和如释重负。如今知道心里放的事情太多时,表达欲反而会降低。特别是不再需要依靠外界认同获得信心的时候。

那么,下一道菜再见。

2021年11月27日

绩溪龙川古村,从古至今这个地方胡氏家族的人们人才辈出

绩溪龙川古镇,自古以来胡氏家族就是当地之一大姓,自东晋时期,胡氏的始祖就迁徙来到了这里,距今已有 *** 的历史,这里的胡氏人才辈出,抗倭名将胡宗宪、大明朝户部尚书胡富、 *** 胡雪岩、大文豪胡适等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这里有徽派古建筑,各种的文物古迹,喜欢的可来此一游。

?交通:从绩溪北站乘6路公交车可以直达龙川古村,大约需要半个多小时。

?门票:75元/人。

? *** 时间:8:00-17:00。

?主要景点:

①龙川胡氏宗祠,被称为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也被称为江南之一祠。

②奕世尚书房,徽派石雕很多,主要是明代石雕牌楼。

③龙川驿道,古代信息传递的通道,目前是个观景台。

?美食:可以去老房子 *** 菜馆品尝胡氏一品锅,还有很多的民宿四合院可以品尝一下蛋饺、油豆腐。

一道徽菜做成亿元产业

来源:安徽日报

桃花、流水、肥鳜鱼。

皖南山水孕育的丰富食材,经一代代厨人妙手调烹,造就了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

立足传统优势,有着“中国徽菜之乡”和“中国厨师之乡”称号的绩溪县,将“徽菜文化产业带”建设作为抓手,在“厨、菜、馆”上做文章,持续实施“十乡百碗、千店万厨”工程。

“用标准化的工艺做一条有故事的鱼”——

引导企业集群,让“一道菜”壮大成一个产业

谈及徽菜,很多人脱口而出的是“臭鳜鱼”。

在桃花盛开的时候,捕捞一条最肥美的鳜鱼,用传统手法腌制烹饪,即使对精于此道的厨师来说,也不是件轻松的事。但预制菜产业的发展,让厨艺小白也能在家里做出地道的臭鳜鱼。

近日,记者来到绩溪县绿色食品产业园,这里的绩溪县徽都徽菜食品公司,专业生产臭鳜鱼预制菜,50岁的程造伟是负责人。“用标准化的工艺做一条有故事的鱼。”程造伟这样解释这家工厂的使命。车间里,一个个石缸里层层叠叠放满腌制好的鳜鱼,按传统工艺用石板压紧。“过去因为气温的原因,只能在春天腌制,每一桶腌制出来的臭鳜鱼品质不稳定,现在恒温车间里标准化生产,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臭鳜鱼,品质也更可控。”程造伟介绍。

这种“有故事的鱼”,程造伟平均每天投放市场6000条。

16岁即随 *** 到北京经营徽菜馆,程造伟已拥有多家连锁餐厅。但他说这里的生产车间才是他最看重的, *** 着徽菜未来。“农产品要做大,必须突破标准化这一关。”程造伟组织团队,建立智能化精准控制数学模型,研发攻关制定橱柜与标准化 *** 作工艺流程,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以前只是满足口腹之欲的菜,现在是个大产业。”40年过去了,程造伟深有感触。

绩溪县已涌现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相当实力、影响力的加工企业。徽菜预制菜胡氏一品锅、红烧肉、臭鳜鱼,食材绩溪火腿、山芋粉丝、水笋、笋干、梅干菜等,已实现标准化、工业化生产,产品进入北京、天津、南京、合肥等大中城市600多家餐馆。

一墙之隔,是一家以竹笋为主的加工企业。

走进绩溪县春赋食品车间,空气里弥漫着类似煮玉米的甜香。经过蒸煮、去壳、清洗、消毒、包装等环节,乡野寻常竹笋变成滋味不同、包装规格不一的即食休闲食品。“这种是做‘刀板香’咸肉常用的配菜,过去夏季只能吃干笋,不如这个口感好。”在10多个花花绿绿的包装中,绩溪县烹饪协会副会长、“中国徽菜 *** ”张光顺拿起一包笋向记者展示,随即又指着会议室的窗户:“你看对面在盖的是 *** 投资的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一共5栋厂房,企业可以‘拎包入住’,既有生产车间,也有产品展示展销处。”窗外几十米处,记者看到一栋栋厂房主体已经完工,正在收尾。

“集聚的企业越多,产业就越大。”张光顺说。

从“一道菜”到一个产业,绩溪县推动预制菜产业集 *** 展,“雁阵形”集群初现雏形。长安镇大谷村徽菜预制菜加工基地、伏岭镇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已进入二、三期建设阶段;中国徽菜原产地(绩溪)预制菜冷链产业园力争明年1月投产,预计可带动就业岗位近千个。

“围绕产业链布局全链品牌建设”——

打造品牌“雁阵”,推动徽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忙碌了半个多小时后,18岁的程浩宇开始品尝他炒制的绩溪炒粉丝。

“这个菜要先多放油,烧热了滑锅,这样不容易糊锅。炒的时候要注意火候,不能把粉丝炒成坨。”穿一身雪白 *** ,戴着高高的厨师帽,徽厨专业二年级的程浩宇已有大厨模样。这是位于绩溪县生态工业园里的安徽省徽州学校,它还有一块牌子,叫安徽徽厨 *** 学院,是为数不多培育徽厨的专业机构。“每年招收两个班,差不多80人。”学校负责人介绍。

绩溪是较早获得“中国厨师之乡”冠名的县。依托传统优势,绩溪县大力开展“新徽菜· 名徽厨”培训,打造“绩溪金徽厨”品牌,扩大徽菜厨师队伍。现在绩溪县平均每10个劳动力中就有1名厨师,年创劳务收入4亿元,“绩溪金徽厨”已成为促进就业增收的主要劳务品牌。

名菜、名厨、名餐馆。“围绕产业链布局全链品牌建设。”绩溪县委 *** 、常务副县长邱型军告诉记者,从“绩溪金徽厨”到全国布局“绩溪徽菜馆”,再到打造“绩品”品牌,连续举办九届徽菜美食文化旅游节,实施徽菜“十乡百碗、千店万厨”工程,绩溪县以品牌战略推动徽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果你坐高铁到绩溪县,在站前广场稍加留意便可以发现到处是“绩品”的形象广告。徽菜之味,根在食材。绩溪打造原材料“绩品”公共品牌,推动徽菜食材源源不断经销到全国各地,重点保障各大城市布局的“绩溪徽菜馆”的供给。

徽菜走出去,餐厅是重要阵地。

在北京、上海、杭州等一些有徽菜经营的酒店,绩溪县实施“亮铭牌”行动,挂上“绩溪徽菜馆”牌子,增加酒店“徽味”分量。在有徽厨的徽菜馆挂“绩溪金徽厨”标识,扩大徽菜、徽厨影响力。引导徽菜馆在面积、标识、内外部装修、餐具、店内陈设等方面体现文化景象,餐馆 *** 在素养、着装和服务规程等方面展现徽文化特色。现在,“绩溪徽菜馆”作为区域公共品牌已正式注册。

“吃徽菜也是品味传统文化的过程”——

走好融合之路,延伸产业链提升带动力

更好的徽厨是谁?在张光顺看来,是这里的山水和空气。

绩溪山水旖旎,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徽菜食材标准化示范基地。“自然山水孕育了品质出众的农特产品,这是好味道的根本保障。”张光顺介绍,绩溪县正在以十大徽菜食材为主材,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带动一产发展,同时,深度挖掘徽菜背后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旅,走融合之路。

目前全县徽菜原料种植业类燕竹笋、香菇、山芋、南瓜等主导品种已形成规模,总产量5万多吨。养殖业重点发展绩溪黑猪、小黄牛、土鸡、兔子、山羊、石斑鱼、石鸡等。全县饲养绩溪小黄牛5800头,生猪年出栏8.23万头,全县年加工火腿5万多根;年饲养家禽20万羽,产量300吨。

集群壮大的加工企业,纷纷向下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原料基地。徽都徽菜、徽和天下、瀚徽农业等企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带动农户发展徽菜原料生产。目前,全县30%以上农户加入各类合作组织,从事徽菜原料种养。徽菜产业呈现“一乡(镇)一品”区域化布局,并涌现一批品质鲜明的特色品牌,如“徽绝”绩溪臭鳜鱼、“徽来菜”食材、“功绩堂”绩溪火腿、“瀚徽”山芋粉丝、“扬之源”燕笋干等。

打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徽菜产业,带动力显著增强。目前,全县徽菜馆达722家,徽味小吃店153家,相关农家乐12家,有效实现了全县1.5万名餐饮从业人员技能技艺提升、就业创业提质、收入水平提高,去年,绩溪县徽菜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3.5亿元,成为强县富民的优势特色产业。

6月14日傍晚,记者来到绩溪县上庄古镇,这里是“胡氏一品锅”的发源地,也是李唐后裔明经胡族人的聚居地。

走进一家饭店,炉子上架一口大铁锅,最上面堆放的是金黄的蛋饺,往下依次是肉和蔬菜,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一品锅做法考究,常规有四层,三荤一素,从下到上一层一层码起来。”据徽菜老师傅们介绍,吃一品锅也有规矩,这里的桌席往往是 *** 桌,坐八位宾客,每桌一口锅,锅内三荤,每样24个,每人每样只能吃3个,而且只能吃自己面前的,不能乱捣乱翻,“吃徽菜也是品味传统文化的过程。”

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赋予徽菜独有的味道,每道菜背后都有着动人的传说或典故,是徽文化底蕴凝结出的硕果,也是徽菜菜系的一大特色。

饮食文化与地缘文化有机结合,以更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徽文化,展现绩溪形象。如今绩溪挖掘文化底蕴,优化美食旅游线路,通过不断提升3条旅游景点沿线农家乐、民宿的品质,让游客吃起来、住下来。定期举办岭北安苗节、岭南油菜花节、办好两年一届的徽菜美食文化旅游节,打造提升绩溪美食旅游特色线路。开发美食旅游业态。谋划实施沉浸式徽菜美食体验项目,加快打造徽菜美食体验生活馆,激发游客对徽菜美食 *** 、徽菜美食烹饪等参与度。

走好融合发展之路,绩溪从“舌尖”出发,走向食客的“心间”。(记者 史 力 张敬波 彭园园 罗广心)

“95后”台青:养“胃”留人 美食文化串联两岸情谊

中新社合肥10月21日电 题:“95后”台青:养“胃”留人 美食文化串联两岸情谊

中新社记者 赵强

“要留住一个人,先要留住他的胃。我认为把 *** 菜做得好,就能够将 *** 人留住,这是我开创台菜餐厅的初衷。”“95后”台青臧泳荣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

1996年出生的 *** 青年臧泳荣,有着超出同龄人的老成持重,他思维严谨、逻辑 *** 强,言语间透着自信干练。

2004年,臧泳荣和弟弟跟随父母从 *** 来到上海。大学毕业后,他便开启在安徽台商集聚地——马鞍山的创业之旅,并在2018年和家人一起创办了名曰“一家亲”的台菜餐厅。交谈中,他自豪地说:“我是来自安徽的 *** 青年,也是来自 *** 的安徽青年。”

“一家亲”台菜餐厅坐落于马鞍山市雨山区一个并不繁华的地段,两层四百多平方米的餐馆,处处可见 *** 元素,从餐馆大门口的小型 *** 夜市到餐馆内沉浸式的眷村文化,加之有 *** 主厨掌勺,这里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两岸食客。

臧泳荣坦言,刚到 *** 的时候,他吃不惯上海菜的甜,就想着吃 *** 菜。“在 *** 菜餐厅里就餐,会有一种归属感。后来我的初创项目就选台菜,我认为做 *** 菜有黏 *** ,可以把 *** 人留住。”

在臧泳荣眼里,“一家亲”台菜餐厅不单单是一个用餐的地方,更是拉近两岸同胞之间距离、增进彼此情谊的一个载体。如今,大到台胞商务考察、小到皖台青年交流联谊,“一家亲”餐厅都是大家首选之地,也逐渐在长三角地区小有名气。

臧泳荣说,2021年春节,为加强两岸美食文化交流,其餐厅与一家马鞍山当地企业共同举办了一场皖台年菜 *** 拼活动。其间,100位两岸同胞同吃徽菜“胡氏一品锅”与 *** 卤肉饭的画面让人动容。“我们中国人过年时讲究家人团圆,这两道菜都有团团圆圆的寓意,这不就是两岸一家亲吗?”

作为一名台青创业者,臧泳荣认为,在创业方面, *** 青年创业者侧重于市场导向, *** 青年更偏向于创新导向,两岸青年互补 *** 强。“很明确能感觉到两岸青年的创业思维不一致,所以两岸年轻人需要更多的互动。”

据介绍, *** *** 发生以来,在母亲邱素蕙的带领下,臧泳荣先后组织参与了皖台青年创富交流营、创新同心青春漾·皖台未来产业菁英汇、马台青创项目合作签约等70余场皖台交流活动,涉及文化交流、高校互动、 *** 引资等,逾千名台胞先后来皖参观考察。在他的影响下,已有20多位 *** 青年来皖创业、就业。

“ *** 抗击 *** *** 的成果有目共睹,这增强了台胞在 *** 发展的信心。未来我会继续在安徽打拼,开办更多的 *** 菜餐厅,让安徽朋友们了解 *** 的美食文化,让台胞有回家的感觉,我也希望以美食为出发点,带领更多的台胞走进安徽寻觅发展机遇。”臧泳荣说。

今年 *** 前夕,臧泳荣作为安徽省唯一一位 *** 青年受邀前往北京,参加了在人民 *** 举行的 *** 招待会。他说:“安徽如今已成为长三角一员,广大台青朋友应抓住机遇。目前我也在推动长三角地区台胞台生考察安徽事宜。”(完)

编辑:邬嘉宏

来源:中新网

乡土中国的宴席,原来这么有意思

民以食为天,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宴席, *** 着对烹饪的极致表达。

婚丧寿喜,迎来送往,当一顿“饭”变成一席“宴”时,食物就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

北有八八宴席

八八宴席,是汾阳乃至山西美食的集大成者,也是汾阳当地人宴请宾客时的不二之选。

宴席

八八宴席一般分为三个等级:小规格的是“四盘八碗”,中等规格的叫“八盘八碗”,更讲究的是“八碟八盘八碗”。

其中有“八盘八碗”因为既能体现主人家的待客之道,又不至于太过昂贵,所以最为流行。

宴席菜单

家乡焖子、过油肉、雪浮肉、酿肚子、虾酱豆腐……道道美食,纷繁复杂,足以满足宾客的味蕾。

过油肉

酿肚子

焖子,是北方民间常见的一种风味小吃,也是八八宴席中凉菜的 *** 菜之一。相比其他地方焖子筋道的口感,以晋中大米为原料 *** 的家乡焖子,拥有独特的清淡软糯口感,老少皆宜。

焖子

*** 焖子

除了荤素搭配的凉菜,蒸菜必不可少。而吊得一手好汤,就是给蒸菜提鲜的关键。

选择绵而不柴的汾阳长山 *** ,配制肥瘦相间的新鲜猪肉,蒸煮完成后,在上桌前淋上提前熬制好的鸡汤,就完成了白似玉、红似翡的“雪浮肉”。

鸡汤

配上色泽红亮、入口软糯的汾阳传统炉卜肉,满足感油然而生。

炉卜肉

如果还差点什么,来一碗地道的山西刀削面,仿若无底洞的胃也足以被 *** 。

刀削面

肉臊子

南有丰富锅宴

一直以来, *** 喜欢用宴会来庆祝节日或表达情感。对于徽州人来说,能吃上一顿一品锅宴,就是他们对团聚更好的表达。

“一品锅”也叫胡氏一品锅,是徽州招待贵客的宴席。“胡氏”是指著名文学家、教育家胡适,胡适就是徽州人,他在任北大校长时,曾用家乡的“一品锅”招待美食家梁实秋。

而梁实秋对一品锅的评价是 “一品锅,三五七层花色多,品其味,离桌不离锅”,“味道极好”。

安徽歙县一品锅

胡氏一品锅有哪些配料,胡氏一品锅有哪些配料-第1张图片-

在今天皖南一带的乡村,每逢四时八节、婚丧喜庆,都时兴“吃锅”,吃的就是一品锅。

辣煮的白萝卜经过小火慢煨,再放入鲜味十足的豆角干,掰开的豆腐和香菇吸收汤底,接着放入酥烂的红烧肉和鲜美的笋干,最后放入肉丸与鹌鹑蛋,撒上豆腐丝和蒜苗。一品锅的摆锅终于大功告成。

在许多地方,饭后还会有精彩的叠罗汉表演。

安徽叠罗汉表演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在每年冬至这一天,全州都会举行盛大的长街宴,来迎接多达近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宾客。

迎宾仪仗队吹唢呐

彝族长街宴的传统菜品,就是鲜美非常的羊汤锅。

羊汤锅

互不相识的客人们在热烈的气氛下并肩而坐,边饮酒边吃肉,边叙感情。对于慷慨的主人来说,客人们的到来可能比礼物更为重要。

聚餐

悠久的历史文明哺育出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各种仪式与典礼传达着温暖的人情往来,忘不了的是美食。

热情好客的人们用琳琅满目的美食和真诚的情意,温暖着宾客们的心。

探索·发现

《千城百味》

播出时间:7月2日-7月4日 21:10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田楚韵 代杭宵 丁月(实习)

臭鳜鱼vs刀板香,哪道菜是徽州人餐桌上的更爱?

#奇妙知识季#

有时,美食的诞生不是如愿以偿,而是阴差阳错。200多年前的一条鱼,就证明了这一点。

桃花流水鳜鱼肥


200多年前的徽州,并不产鳜鱼。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每年桃花开的时候,行走天下的徽商便想着把最肥美的鳜鱼带给家人尝尝鲜。交通不便,他们担心鳜鱼变质,就用木桶来装,铺一层鱼撒一层淡盐水保鲜。即便这样,它们中还是有一条轻微变质了。勤俭持家的 *** 舍不得扔,就用徽菜做法红烧,发现鱼肉像蒜瓣一样,味道鲜美独特。


徽菜最著名的菜式——臭鳜鱼就这样横空出世。


《中国徽菜绿皮书》记载:徽菜,从起源到定式发展,从跟随徽商走向全国,到成为中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历经千百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渊源的文化内涵,在中国餐饮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它起源古徽州,发端于唐宋,兴盛于明清 *** 期间。臭鳜鱼、刀板香、胡氏一品锅、李鸿章大杂烩、腌笃鲜、蟹壳黄烧饼、绩溪炒粉丝、徽州毛豆腐、问政山笋、方腊鱼……这些菜式,是中国菜中的珍宝。


山野味?道?正?当?时?


此时,已是春深。在皖南,构成徽菜独特滋味的食材,纷纷到来。


春天雨后,山林间的香菇、木耳、地耳、石耳星星点点;春笋、水笋、实心笋、雷笋、鞭笋,春天的徽州是笋子的天下;马兰蒿、荠菜、野艾、百合菜、苦菜、水芹、山蕨、水蕨、还有香椿、紫藤花、五加皮令人眼花缭乱。

徽州山高林密、空气湿润。这里的山体海拔高度一般在400-500米,千米以上的高峰众多。地理环境优越,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多彩,带来丰富多彩的农业。

光是竹笋一项,就有17种之多,品种各异﹐吃法不同、切法不同配料不同,各种花、茎、杆也大量进入菜谱。《安徽通志》中有记载:“笋出徽州六邑,以问政山者味尤佳,箨红肉白,堕地能碎。”笋到了落地即碎的程度,其鲜嫩爽脆,令人遐想。而配上徽州黑毛猪腌制的火腿,便是著名徽菜——问政山笋。



独特而丰富的山野馈赠,是支撑徽菜壮大的物质基础,构成了徽菜咸鲜口感、注重自然本味,讲究以食养生、讲究食补的特点。没有“土”和“特”,就没有徽州美食。这些本地物产,成为当地居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餐桌食材。那时并没有“徽菜”一说,徽菜的前身其实就是古徽州地区千家万户的民间土菜,历经千百年,以独有的山野食材、催生出独特的加工烹饪技艺、辅以纯朴的民风习俗,孕育着极具地域特征的徽菜雏形、促进了民间徽菜的形成。



时间进入21世纪的今天,现代农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展徽菜的食材来源。从蔬菜到黑毛猪肉,从名贵鱼类到特色 *** 肉等?千?姿?万?态?,种?类?繁多。


舌尖上的徽州


一种菜蔚为大观,走出本乡跻身国家八大菜系,那就不单是食物本身的实力,还因为拥有了更多文化和民俗底蕴。


旧时,地处深山僻野的徽州,“世乱不罹兵燹,世治可安耕凿”,唐宋以来大批中原民众举家南迁入,聚族而居,建祠修谱,供奉祖先,祭祀 *** 。每逢祭祀及其他重大民俗活动,人们总会将更好的菜肴拿出来,这催生了民间徽菜体系。最典型的莫过于 “赛琼碗”活动。而徽州本地名目繁多的风俗礼仪、时节活动,都有力地促进了徽菜的形成和发展。


人文交流和商业往来,则对徽州走出去起到催化作用。


徽州人胡适,他的一生都洋溢着浓郁的乡情。胡适这样谈起对家乡的印象:“徽州是个闭塞的地方,四面皆山,地瘠民贫,山地多种茶。每逢收茶季节,茶商经由水路从金华到杭州再到上海求售,所以上海的徽州人特多,号称徽帮,其势力一度不在宁帮之下。”



作为享誉中国的八大菜系之一,徽菜扬名立万与徽商奔波有关;与徽地往昔的贫困生活有关;也与食物运输的不方便有关……令人惊诧的是,在这些不利条件下,徽菜却异军突起,出色地解决了各种口味问题。糅合徽州文化、徽商、菜式 *** 的徽菜,凝聚着深沉古朴的乡情,也张扬着徽人的个 *** ,走向四面八方。



外地人吃的是味道,徽州人则在味蕾上咂摸乡情。在异国他乡的人生旅途,笑语喧哗间,灯火下那一道道菜式里,藏着徽州人心头的白月光、胸口的朱砂痣,那引以为傲的美食,连接着故乡山水,牵出白墙黑瓦的记忆,讲述着源远流长的人文积淀。


本味与增味的碰撞


徽菜曾随着徽商的脚步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情况:相较于川菜、粤菜的发展迅猛、遍布全国,如今的徽菜门店却大多 *** 在省内。


什么原因?是徽菜不好吃吗?当然不是!


咸鲜滋味,重火功,徽菜曾凭借这些特色赢得一众饕客青睐。“少盐少油少糖”“吃清淡点更健康”……时过境迁,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在品尝美味之外,愈发看重健康。而这些新时代的饮食追求,恰恰与徽菜“以咸鲜为主”的特点相冲突。



一直以来,安徽人习惯用“轻度 *** 、盐重 *** ”去总结徽菜的特点,在新的时代语境下,这显然已不合时宜。不少徽菜餐饮经营者认为,选料考究、原汁原味、以食养身……徽菜可以挖掘的特点很多,值得宣传的故事更多。让更多人喜爱徽菜,首先要从宣传上符合当下的饮食习惯。


在一家徽菜馆的餐单上,一道“黄山云雾毛峰虾”是点单量很高的热门菜肴。了解徽菜的人都知道,这肯定不是传统徽菜,甚至有点杭帮菜“龙井虾仁”的影子。


传承与发展中,改良创新是重要一步。在菜系融合的餐饮业发展趋势下,徽菜也在学着“变通”。



《中国徽菜绿皮书》提出,徽菜创新首先在选料上应该更加注重广泛 *** ,在充分利用本地绝好的原料资源的同时,大胆选用外地原料,采用徽式烹制 *** ;在烹制手段上更加讲究科学 *** ,传统徽菜 *** 十分耗时,应顺应形势,利用新工艺、新设备等改良烹饪手法。在调味上有所突破,如今的调味品丰富多样,在坚持“本味”的基础上,可尝试使用一些适宜的调味品增味、补味。


皖美味道


200多年前,徽州人越过山峦叠嶂,三餐茶饭伴愁眠,几经磨难,始成徽商,亦成就了徽菜“明清八大菜系”之首的名号。


200年后,商贾云集的新时代里,徽菜,整装再出发。将推进徽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传承创新徽州文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载体,拉开了徽菜发展的新篇章。



美食与文化一样,成功不在一朝一夕间。如果徽文化的动人故事在今天依然打动人心,徽菜没有理由在历史里被人遗忘。它只是像木桶里的那条鳜鱼,需要时间,发酵出颤动舌尖的滋味。


品尝徽味 怀念家乡

想念家中的那“味”

也经常牵挂家中父母

回家陪一陪父母

尝一尝那家的味道


臭鳜鱼、刀板香、胡氏一品锅、李鸿章大杂烩、腌笃鲜、蟹壳黄烧饼、绩溪炒粉丝、徽州毛豆腐、问政山笋、方腊鱼……你觉得哪款徽菜更好吃呢?哪道菜是你一生中百吃不厌的菜呢?

舌尖上的安徽:绩溪胡氏一品锅!

{"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28b0cb0000buskjea79aqds0n51ang","d *** ation":209. *** ,"width":1038,"height":480,"file_size":13450337,"thumb":{"web_ *** i":"tos-cn-p-0000/7a91bebb16ad4cda87be16396c9f8cd3","width":778,"height":360,"i *** 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 *** 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 *** ation":209. *** ,"file_size":137 *** 436,"w":1038,"h":480},"nor *** l":{"d *** ation":209. *** ,"file_size":10852637,"w":778,"h":360},"ultra":{"d *** ation":209. *** ,"file_size":137 *** 436,"w":1038,"h":480}},"is_encrypted":null,"sp":null,"md5":"ec9fed62e1a45ca11294be06a13b51 *** ","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南林风味”意犹未尽 “徽家厨娘”又展厨艺

大江晚报龙虾节品尝团走进南林风味菜馆

品尝辣甜小龙虾

大婶正在烹饪菜肴

继上周黄山园土菜馆和南林风味菜馆的试吃活动结束后,本周记者将与新的试吃团出发前往城北“徽家厨娘农家大院”,吃龙虾之余品味一下徽家厨 *** 手艺。

试吃“奎湖大婶”做的菜

7月16日,由外国友人组成的试吃团参加了本报的首届龙虾节试吃活动;7月17日,试吃活动马不停蹄,前往南林风味菜馆。此前,本报已经报道,吃奎湖大婶烧的土菜是“南林风味菜馆”的招牌广告语,而就在上周五的晚上,试吃团有幸品尝到了奎湖大婶烧的土菜。此外,晚报还有幸邀请到芜湖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的 *** 童春年与副 *** 方心强以“美食家”的身份,点评了南林风味菜馆的土菜特色。

奎湖漂鱼锅仔、干锅大虾、素馅蛋饺、红烧甲鱼、黄花菜炒肉丝、杀猪汤、千张烧肉……只消一会儿,满满一桌子菜便被端上桌。看菜式、听菜品,让人感觉十分接地气,无论是吃家常菜还是品土菜,就是要在平凡的菜中吃出生活的热气腾腾。起菜之前上的凉菜、干果中,尤以菱角、莲子颇受欢迎,这些刚采摘上岸的地道新鲜水货,放到嘴里甘甜生脆,就在大家称道之时,南林风味菜馆的宦老板揭晓,这些都是陶辛的时令食物。这不得不让人有种错觉,似乎这些刚出水的东西,表皮上的露珠还未曾全干。

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的童春年 *** 表示,作为土菜馆,将当季的菱角和莲子率先上桌,确实与“土菜”的 *** 很搭。“原汁原味,原生态的东西,符合土菜的特色。”童春年点评称,近几年芜湖的小龙虾都走起了“复合口味”的路线,不管是十三香还是糖醋酸辣,小龙虾的口味都不再单一。“微酸甜辣,是糖醋龙虾的味道。更好辣再少放点,这样小龙虾原本的味道更明显。”童春年对于芜湖人的口味以及美食的口感,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评价芜湖人热爱的辣与四川人喜好的辣时,他表示,四川人的辣是麻辣,芜湖人追求的辣可能并没四川人那么重,芜湖人对辣的要求更多停留在“辣而不过”的程度上。

徽家厨娘手艺这周来尝

本周五傍晚,第五站的试吃活动即将开始。大打“盱眙龙虾”招牌的徽家厨娘农家大院,此次将为大家奉献上怎样的徽州菜,着实令人期待。

徽家厨娘农家大院,位于长江北路老锅炉厂对面的合南工业园内,凉亭、石凳、瓦罐……让盛夏的农家大院清凉、舒适。“徽家厨娘,回味绵长,到徽家厨娘,吃地道土菜”,诚如店门前电子屏幕上说的那样,该店所走的亦是一条发扬徽州菜、烹饪特色土菜之路。

传承徽州美食文化、做芜湖人喜欢吃的菜,是女老板胡小凤一贯的经营理念。此前采访,胡小凤曾介绍称,该店的长江野生鱼都由江鲜供货商所提供,由她把关确保食材是地道的野生鱼。而胡氏一品锅、绩溪臭鲑鱼、黄山笋干、山木耳、绩溪焖粉等徽州名菜,也是该店颇为称道的菜肴。

这次试吃,能否一吃到徽州?我们拭目以待吧!

记者 李婷维 实习生 王嘉 江珊 文 刘江 摄

徽菜一品锅

*** 防控期间,无事不出门,家里能吃的食材都尽量给它搜出来,突然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袋干豆角,这从未关注过的东西也派上了用场。以前去过皖南,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品锅里的干豆角,紧实有嚼劲儿。一品锅是徽菜的 *** ,也称绩溪一品锅、胡氏一品锅、胡适一品锅。是徽州山区冬季常吃的传统美食。

易老师自制一品锅

关于“一品锅”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来源于石台县,因明朝石台县的一品诰命夫人余氏用此火锅招待皇帝时,得到赞美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来源于绩溪,绩溪胡氏家族门庭显赫,是明清时期徽商 *** 。徽商常年出门在外,过年才回老家,家眷们都迫不及待地将珍藏的营养菜肴拿出来,做成热气腾腾的一锅,既驱寒又营养。绩溪胡氏在近代最有名气的人物要属胡适了,据说他在任驻美大使期间常以此招待外宾,取名绩溪一品锅,梁实秋还曾撰文称之为胡适一品锅。

一品锅食材丰富,荤素搭配。高端的会用到 *** 、海参。家常的主要荤菜有猪肉或 *** 鸡。以猪肉最为常见。配菜有竹笋,干豆角,鸡蛋饺,香菇,粉丝,丸子,青菜,豆腐等等,其中猪肉、干豆角和蛋饺这几种食材应该是一品锅的灵魂。

徽菜咸鲜味,重油重色。各种食材依次加热铺在锅里。之一层干豆角或干竹笋垫底;第二层铺上红烧肉;第三层是油豆腐或煎豆腐;第四层摆上鸡蛋饺或鸡蛋皮(鸡蛋和红薯粉摊制而成)第五层点缀肉丸和青菜。注意干豆角、干笋子一定要提前浸泡,蛋饺和肉丸要提前蒸熟。食材铺放完毕后加入高汤调味装锅,最后用炭火炉小火煨20分钟。煎炸蒸炖煨,各种烹饪 *** 齐上阵。

一品锅,三五七层花色多,品其味,离桌不离锅。它既 *** 阖家团圆,也寓意生意红红火火。美食不仅仅触碰我们的味蕾,更直抵我们心灵的美好。

标签: 胡氏 一品锅 配料 哪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