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秋冬进补的时候
饭桌上鱼羊肉等滋补品增多了
甲鱼的滋补营养价值极高
也成了餐桌上的常客
但甲鱼虽好吃
也不能大块吞哦!
杭州就有人遭殃了!
*** 疼痛, *** 困难,一查发现 *** 管异物
近日,建德市之一人民医院 *** 肠外科门诊余伟民副主任医师接诊了一位走路异样的患者曾先生(化名),主诉是 *** 疼痛1天,严重影响了 *** 需求及日常生活。
随后,余伟民通过 *** 镜检查发现,在他距离 *** 3厘米的位置有一个异物横卡死在 *** 管中,压痛阳 *** ,无法将其取出,而且周边已经红肿破溃。
如果不及时取出异物,不仅患者痛苦不堪且极大可能发展为 *** 周多发脓肿,还增加 *** 管直肠损伤的风险。
考虑到疼痛会进一步加剧 *** 括约肌收缩收紧,并且异物为不规则形状,故必须借助手术 *** 后松弛括约肌才能取出。
最终,门诊拟“ *** 周脓肿, *** 、直肠异物”收治入病房,后经过腰麻下行“ *** 管异物取出术+ *** 周脓肿切开引流”手术,将异物取出。
取出4厘米的镰刀形异物,竟是甲鱼骨头
原来,给患者带来莫大痛苦的罪魁祸首竟是一个镰刀形的骨 *** 异物。那这长约4厘米的不规则骨头又会是什么呢?
在主刀医师张鸿光的仔细询问下,曾先生说出了事情的缘由......
这几天,他买了甲鱼滋补,前一天就炖起来吃了,可昨天夜里便后就出现 *** 持续 *** 胀痛。为此,张鸿光判断这是一根甲鱼的骨头。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甲鱼骨头到了 *** 口又拉不出来了,反而卡住了而且还发热?
张鸿光解释说, *** 周围括约肌,是一肌肉群,有外层、皮下层、浅层,内层,会收缩舒张控制 *** 的收放。当便意来的时候,比如在外面工作,就算便意很足,但是大脑指挥肌肉不要放松,就不会排便;到了厕所,大脑指挥肌肉放松,就可以排便,其实这就是括约肌起到作用。
针对曾先生的情况,当在吃大块甲鱼肉的时候,甲鱼骨头不慎从口中吞下,经过食管、胃、小肠、 *** 并不能将其消化,异物头端较锋利,在 *** 扩约肌的收缩作用下,刺入并卡在 *** 管中不能排出,同时因为局部感染形成 *** 周脓肿,导致发热。
遇上 *** 管异物卡顿,必须及时就诊
“真的太疼了!那几天真的受尽了折磨,还好市一医院医生医术高超‘救我一命’,我以后进食一定要细嚼慢咽了。”术后恍如 *** 的曾先生坦言。
建德市之一人民医院 *** 肠外科主任谌步云说:每年都有多例类似的患者 *** 管锋利异物卡顿来院就诊,比如鱼骨头、鸡鸭骨头、红枣核等等。
谌步云再次提醒大家,进食时一定要细嚼慢咽,特别是吃有骨头等硬物的食物。一旦发现有异物卡顿,一定要尽快来院就诊。避免异物损伤消化道,造成消化道出血、穿孔,甚至伤及气道及主动脉而危及生命。
如果发生 *** 内异物时,更不要尝试自行取出或“ *** ”等,这样会增加 *** 直肠损伤的风险,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肠出血或穿孔,应之一时间到 *** 肠外科进行专科诊治。
供稿丨建德市卫健局
来源: 健康杭州
拍摄者偶遇甲鱼 *** :假装农民工挖到野生甲鱼,实则高价 *** 养殖甲鱼拍摄者偶遇甲鱼 *** :假装农民工挖到野生甲鱼,实则高价 *** 养殖甲鱼【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旗下 *** 】
印度恒河鳖泛滥成灾,大如锅盖唾手可得,为啥没人吃?鳖又叫甲鱼、中华鳖、水鱼、团鱼、老鳖、 *** 、泥龟等等,无论是红烧,还是清炖,鲜香四溢是一种上好的食材,自古以来是滋补的佳品,但是在印度恒河鳖泛滥成灾,大如锅盖唾手可得,为啥没人吃?
恒河鳖分布于恒河流域,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和默哈纳迪河,以及印度,孟加拉国和 *** ;栖息在深水中的淡水中。恒河鳖有八对肋板,最后一对发展良好及与 *** 相连,板片表面粗糙不平。
恒河鳖和我国的甲鱼不一样,在我国野生甲鱼几乎没有密度,而印度恒河鳖多的甚至已经泛滥成灾,专家估计恒河鳖单单在恒河内就超过了500万只,并且个体大如锅盖,这么大的恒河鳖是怎么长大的?为何无人食用?
01 *** 问题无人食用
印度更大的 *** 是印度教,全国80%左右的人口 *** 印度教,而印度教中的“圣河”是恒河,意思是“从天堂而来的河水”,在印度 *** 心中,生前在印度河洗澡,尤其是每逢重大节日,很多印度教 *** 来到恒河沐浴,寓意净化身体,洗去罪恶。
而死后由家属给 *** 洗澡,穿上新衣,将 *** 放上柴堆,覆盖干柴,浇上酥油。在祭司的指挥下,死者的直系亲属高举火把,点火将 *** 焚化。火葬后第四天,死者家属到 *** 取出死者骨灰,盛放在一个金属罐里,然后投到圣河里。生前在恒河内沐浴,死后葬入恒河,人生才完美。
因此恒河内的一切,包括恒河内的各种生物,对于印度人来说,很少有人去食用它们。印度教有些人认为:“恒河内的生物是神圣的,吃掉是对神灵的 *** ”,所以恒河鳖的密度越来越多,个体越来越大。
主要食用人群少,其实不管什么物种,只要不受到人为的干扰,都能形成巨大个体,因为这些物种的生长和繁殖在正常的范围内。恒河鳖也不例外,食用人群小,让它们在恒河内无忧无虑地生长,甚至自然死亡。有专家研究:恒河内百年以上恒河鳖的数量很多,甚至能够长到直径超过1米,重达几十斤。
02饮食方式不同
印度的饮食方式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主食主要有米饭和一种叫“加巴地”地烙成的小薄饼,还有一种油炸的薄饼。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圆白菜、西红柿、黄瓜、豆角、土豆、洋葱、冬瓜等,是 *** 印度咖喱的食材。
并且有些虔诚的印度 *** 和佛 *** 是素食主义者,不沾荤腥。为了补充蛋白质,豆类就成了他们每餐必吃的东西,并且是一种主菜。 印度的豆子种类繁多,有大如蚕豆的红豆,还有黄豆、豌豆等,这些豆子加上香料和盐,用来做汤。
进餐的时候一般是一只盘子、一杯凉水,把米饭或饼放在盘内,菜和汤浇在上面。多数印度人进食时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饼内,或用手把米饭和菜混在一起,抓起来送进嘴里。
印度的海岸线比较长,各种鱼类产品丰富,虽然海产品很多,但是印度食用鱼类的人群也不多,主要是炎热高温,对于贫民来说鱼类保存不易,大部分鱼类被出口,印度是鱼类出口大国。而这种饮食方式,让它们食用有大量骨骼的龟鳖类爬行动物也就比较困难,所以饮食方式不同也是造成恒河鳖泛滥的一个原因。
03恒河内污染严重
恒河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但在80年代之前恒河水质尚可,基本满足 *** *** 规定的饮用水标准。80年代中期,为发展经济,印度开始大力发展化工、冶炼、造纸及其他重工业,产生的污水、废水在未做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至恒河。
2019年5月,印度 *** 污染控制 *** 会(CPCB)曾表示,来自圣河恒河的水绝对不适合“直接饮用”。2019年10月,北方邦污染管理局(UPPCB)称恒河水甚至不适合洗澡。河水中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超标,这两种细菌的更大允许 *** 为500MPN/100 ML,而在印度坎普尔贾纳村(Jana)的恒河中测量到40000MPN大肠菌群和22000MPN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严重超标。
但是不少印度人认为,恒河水是世界上最干净的水,在恒河沐浴,放河灯,饮用恒河水,能够灵魂得到升华。印度教还认为,死后若能在恒河水中,就可以洗涤自己此生罪恶,换来下一世的安详,有些负担不起火化费用的贫民,直接将 *** 投入恒河中。
2015年1月在印度北方邦温瑙,因为水位下降一次打捞出100具 *** ,引起广泛关注(恒河的一条支流)原因正是一些底层印度 *** ,无力承担火葬费用、买不起火葬用品,直接抛 *** 到恒河。
而在今年1月11日,印度一家名为《The Print》的媒体发文称,印度的新冠 *** 已进入崭新阶段。印度已经实现了群体免疫,不再需要接种 *** ,恒河水让印度人产生了新冠 *** 抗体。不得不说,真是语出惊人,已经完全偏离了现实。
其实有些印度人对于恒河的污染心知肚明,可以说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可以通过水面的漂浮物,以及水体的透明度可以明显的看出,但是看出也不能说,这毕竟是印度的圣河,说不定是自己死后的归处!
那么恒河内污染这么严重,里面生存的鱼类以及其它生物有没有污染?从 *** 以及 *** 中一眼就能看出,这些恒河鳖体表片状白色,或者有肉瘤状凸起,不太正常!从恒河内重金属以及大肠杆菌严重超标来看,这些恒河鳖也不能幸免,污染严重也是恒河内的鱼类使用人群少的一个原因。
04龟鳖类爬行动物生命悠久
根据动物学家和养龟专家的观察和研究:鳖的寿命一般在30-60年,有些鳖的种类寿命超过百年,龟类的寿命比较长,可达90-150年,有些以植物为食的龟类要比杂食 *** 龟类和肉食 *** 龟类的寿命长,可达几百年。而恒河鳖的寿命有些长达百年,甚至自然老死,也就比较正常。
恒河鳖拥有极强的适应能力,要不然也就无法在恒河内生存,它们的食谱很杂, *** 及蛙类、飞鸟、腐肉等等都是它的食物,恒河内并不缺少食物,随着它们慢慢生长,也就能够长成巨型个体,甚至大如锅盖。
恒河鳖的繁殖能力也很强,每年的5月至次年的1月是产卵季,其中12月到1月是产卵的高峰期。成年雌鳖每年产卵一次,一次产卵更高可达50枚。并且恒河鳖产卵后并非不管不顾,而是到孵化后,幼体有生存能力后才会离开,这种方式让它们的幼崽成活率更高。
任何物种想要泛滥,主要有3个先天条件,一是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而恒河鳖对于恒河的环境已经适应,并且不缺少食物;二是天敌的多少,恒河鳖只有在小时候要面对天敌的袭击,比如一些水鸟,大型掠食 *** 鱼类等,成年后外壳给它们提供了保障几乎没有天敌;三是受到人类的干扰比较少,食用人群小,寿命悠久让它们的数量越来越多。
最后:最后:印度恒河鳖之所以泛滥,并非是深藏 *** ,也不是有高超的生存技能,也不是繁殖能力强大,更不是寿命悠久,而是食用人群少,如果恒河内的水质良好,恒河鳖没有被污染,并且食用人群多,估计也就没有了恒河鳖的生存,您说呢?
美国“珍珠鳖”被放生太湖,众多网友热议:这不是蠢,是真坏在“放生届”奇葩事经常发生,最为著名的便是放生矿泉水事件,真的是让人眼界大开。但是放生矿泉水最多不过是花费点钱财,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看到这样的新闻大家只不过是看个笑话而已。
但近日一则 *** 在网上流传,只见一男子从透明塑料箱中倒出一只不明生物,周围人纷纷叫好,原来是在发生一只“鳖”,但眼尖的同学应该已经发现了,这并不是普通的中华鳖,而疑似是外来物种“珍珠鳖”,原产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因此又被称为佛罗里达鳖。
这是一种中大型的鳖,生长速度极快,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对于本土生态 *** 有着致命的威胁,因此说这种放生行为不仅仅是蠢甚至很坏,不仅如此这种放生行为还可能违法。
这只珍珠鳖长度在40cm宽度在20cm,被这群蠢人放生到太湖。珍珠鳖在美国境内分布比较广,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被引入中国,因为它的生长速度相较于中华鳖极其迅速,一些人感觉饲养珍珠鳖有利可图。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到过这样的新闻,有人在街头叫卖中华鳖,重量达到几十斤,称可以便宜处理,但其实这些所谓的“巨鳖”并不是中国原产的中华鳖,而是来自于美国的珍珠鳖,属于外来物种。
生长速度如此之快,自然没有宣传中那么有营养价值,当然作为肉食鳖肉还是非常多的,人工饲养可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饲养的珍珠鳖逃出牢笼进入自然水域,这就造成了外来物种入侵的危机。
地球上的生物在漫长的发展演化历程中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食物链食物 *** 系,相互之间可以制约,既有充当食物的下一级物种,也有自己的天敌上一级物种,所有的物种都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数量上保持一定。
而外来物种入侵,意味着一个物种来到新的生存环境,首先它并没有天敌的存在,这就意味着生存不会受到天敌的 *** 。最著名的外来物种入侵,便是欧洲野兔在澳大利亚的肆虐,最多的时候野兔数量可以达到100亿只,真的是非常疯狂。
其次,在新的环境里食物量会非常丰富,珍珠鳖又是一种食欲很强的物种,它们几乎是见啥吃啥,这会对当地的生态 *** 自然环境造成毁灭 *** 的打击,同时它们的出现也会抑制本土鳖类的正常生长繁殖。
最为重要的是珍珠鳖繁殖能力比较强生长速度很快,它们一次可以产下大约30枚的卵,并且大部分都会孵化成功,生长速度较快只需要五年雌 *** 珍珠鳖就可以长到大约10公斤,这对于本土的中华鳖来说几乎就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但是对于珍珠鳖来说却很容易,种种特 *** 让珍珠鳖成为一种非常合格的“外来入侵物种”,现在它们进入野外水域的途径越来越多,除了从养殖户的池塘里逃出生天之外,很多人把珍珠鳖当宠物来养,还有像最近这种蠢人放生珍珠鳖,如果不加以制止它们会对本土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
难道这种愚蠢的放生行为没有人管?
放生行为虽然经常受到一些人的调侃,但至少生产的放生人家不违法,也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但放生珍珠鳖并不明智甚至涉及到违法,2020年12月份来自江苏省常州市的徐某为了给家人祈福想到了放生,通过介绍她从一位鱼贩子手里购买了大约 *** 00斤的鲶鱼。
起初,她的放生行为被人制止了,但后来她又私自跑到了长荡湖一个港口进行了放生, *** 00斤的鲶鱼全部被放生至湖中。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些鲶鱼开始大量的死亡,全部飘出水面,很多都已经发臭了,长荡湖的渔政监督大队用了大约10天的时间,从湖中打捞出死鱼20200斤,后来经过专家的鉴定这种鲶鱼是一种入侵能力较强的外来物种-埃及胡子鲇。
非法的放生行为直接带来了生态资源的 *** 以及直接的经济损失,经过专家的评估,涉事人需要赔偿人民币58000元。
埃及胡子鲇也被称为革胡子鲇或者埃及塘鲺,它们的生存能力其实还比较强,离水后也不易死亡,目前已经证实这种入侵物种可以在我国南方的一些水域里过冬繁殖,同时建立起野外种群。
因此说进行非法的放生,尤其是涉及到外来入侵物种的,很可能会犯法,大家还是要注意一些!
文/科学黑洞, *** 来源 *** 侵删。
佛罗里达鳖物种入侵,17个省已沦陷,为什么没人敢吃?近来,中国流域经常出现一种“野生巨型鳖种”,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种浑身被淤泥包裹后能冒充咱们国家本土中华鳖的物种,竟然来自遥远的美国。
平常多见的鳖,个头能有多大?可这个“外来物种”就算长到40斤都是稀松平常。
弗洛里达鳖能否扎根?
“巨型鳖王”的消息层出不穷的时候,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心,这种来自美国弗洛里达的鳖会不会在中国扎下了根,从此让本土鳖没有生存之地?
本期子牙童趣科普馆就和大家一起走进,北美体型更大的鳖,在中国会不会泛滥成灾的问题。
前段时间,一位普通村民在河南南阳赵湾村意外捡到一只身形庞大的巨鳖。据村民回忆,这只“庞然大物”身长足足七十五公分,体重达到四十六斤。
在村子里,这是大家之一次亲眼遇到个头这么大的鳖,人们都感到十分惊奇。
在当时,前前后后有买 *** 开出价8000、1w、甚至2w,要想买下这只鳖,但都被当地村民给拒绝了。
村民们错把它认成了“中华鳖”,第二天还专门小心翼翼地将它抱到赵湾水库将其放生。事后,一位来自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史海涛在网上发声,称这是一只佛罗里达鳖。
史海涛教授是爬行动物龟鳖类的专家,他向网民们科普,佛罗里达鳖属于外来有害物种,不能随意放生。
近几年来,全国各省、黄河流域多地都发现了野生的巨鳖。2013年9月,一位来自温州的叶先生称自己正在家附近钓鱼的时候,意外钓到了一只体型庞大的“大甲鱼”
是一般甲鱼个头的四倍左右。身长约40公分,宽29公分,重达4.76公斤。
这两件事在社会上都引起了很高的关注,事后经过该领域专业人士的鉴定,判定它们都属于佛罗里达鳖。
“偶遇”佛罗里达鳖这件事可不是少数了,在天津水上公园、南宁邕江、上海松江、西安浐河、江苏京杭大运河中都曾经见到佛罗里达鳖的身影。
佛罗里达鳖到底是何方神圣?据资料显示,它来自遥远的美国佛罗里达州,也叫珍珠鳖,人们喜欢直接把它叫做“美国甲鱼”。
在广东、广西等地也有养殖。每年的四月到七月是它们繁殖的季节,其中五六月份最为旺盛。
中华鳖和佛罗里达鳖要怎么区分呢?中华鳖是我国常见的食用鳖。
两种鳖要怎么区分?
中华鳖的眼睛很小,皮肤柔软,头部呈现淡淡的青色,头颈上散布着黑色的斑点,颈部长,背甲较软且呈橄榄绿色,腹面为黄白色。
成年鳖体长一般为20-25厘米,体重在1-1.5公斤左右。佛罗里达鳖的头部与中华鳖很相似,但它灰黑色的背甲上带有弥散 *** 圆形色斑,看起来很像一颗颗珍珠,这也是为什么它也被叫做珍珠鳖。
如果我们想要快速分辨中华鳖和佛罗里达鳖,只需要看它的背甲就可以快速辨认。珍珠鳖的生长非常的迅速,在广西地区一年有长达7个月的生长期。对于一只刚孵化出来的幼鳖来说,等到第二年中旬左右就会进入疯狂生长模式了。
到第三年的时候,有的甚至可以长到四千克以上,到第五个年头,雌鳖体重可达10千克以上,雄鳖可达4千克左右。
长久以来,中华鳖都被人们奉为是强身健体的更佳补品。
价位也是不容小觑,中华鳖的养殖技术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养殖规模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中华鳖在整个国内市场上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面对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很多黑心商家动了歪心思,他们利用其他鳖种来冒充中华鳖。
早年市场上很多所谓的外国鳖,其实都是来自印度的恒河鳖,个头虽然不小,但营养价值根本无法与中华鳖相提并论,而且肉质粗糙,口感差。
所以长久以来,中华鳖都是国内最火爆的鳖类养殖品种。但之后,佛罗里达鳖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佛罗里达鳖进入市场
佛罗里达鳖是怎么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的呢?中华鳖的各方面品质出现了一些问题,个头小,生长慢,容易生病,所以在市场上,中华鳖的热度并不高。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为了谋求养鳖业的出路,从美国引进了这个外来物种,佛罗里达鳖。
我国一直处于一种试养阶段,并没有真正大规模养殖,也没有让成品在真正意义上进入市场。
海南、广东、广西等地才开始进行大规模养殖。鳖类也叫甲鱼,营养含量很高,味道鲜美。
其中“裙边”部位是鳖身体上最肥厚的结缔组织部分。
佛罗里达鳖裙边厚,生长快,出肉率高,后来随着养殖技术的成熟,很多的农民开始纷纷扩大养殖规模,并且还常被误认成是我国的本土野生鳖类销售。
它在市场上的接受度很高,售价也不错,很快占领了国内的鳖类市场,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
在我国历史上,人们将“龙、凤、麟、龟”这四种动物称为“四灵”,有着非常崇拜的感情。
其中,龟更是受到古人的尊崇,因为它算是这四灵中唯一一个真实存在在这个世界中的动物,这一点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甚至是在很多 *** 中,会把龟和鳖刻画成智慧和通灵神的化身。
所以经常会有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去当地的各大海鲜市场上去买商家号称的“百年老龟(鳖)”,然后再拿到最近的河流中放生。
但是这种放生的行为真的是对的吗?其实不然,善意有时也会演化成恶果。
需要肯定的是,放生是一种善良的行为,人们是出于好意,保护动物。但盲目放生可能会给生态带来不好的影响。
以鳖类为例,像佛罗里达鳖这样的生物,属于外来物种。
所以如果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之下,它可能会占据本地野生物种的生存空间,如果不加以管理,可能会导致泛滥成灾,演变成为难以治理的入侵物种。
目前,在我国,佛罗里达鳖虽然有时会被意外捕捉到,但还没有到那种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他们只是在国内多条河流中栖息。
它在我国引进了这么多年,对我国的生长环境已经十分熟悉了。
它们在野外也没什么天敌。除此之外,它们可以寻觅到充足的食物,在这种生存条件下,它们得以大量繁殖,这也是为什么多个省份发现超大号的鳖,其实基本都是珍珠鳖。
虽然它还没有到泛滥成灾的地步,但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防范于未然才是更佳的解决途径,毕竟佛罗里达鳖有在西班牙入侵成功的“战绩”。
所以有放生习惯的朋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放生中国本土品种会不会也造成不好的后果呢?
虽然不会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但是在市场上买的大多都是养殖鳖,养殖鳖大量放入河流中也是在影响整个野生种群的健康发展。
不过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珍珠鳖要想真的在我国达到泛滥的程度,也是非常困难的。
珍珠鳖能否大量繁殖?
首先,珍珠鳖的繁殖率并不太高,要达到 *** 成熟的状态至少需要四到五年,一次的产卵量在4-22枚左右,孵化期长达70天。
这么长的周期也就注定了它很难大量繁殖。除此之外,中国是一个“爱好美食”的国度。想想曾经试图抢占我国河流资源的牛蛙和龙虾,炭火牛蛙、麻辣龙虾可是让人不停流口水的菜。
还有搞笑的网友曾调侃过珍珠鳖的泛滥:20一斤能吃到灭绝,50元一斤能吃成保护动物,如果单价高达100斤,好家伙,中国要开始大面积养殖了。
说来说去,好像珍珠鳖在我国很可能也会步上“龙虾等前辈们”的后尘。
本期的文章就讲解到这里,最后要向大家透露一个消息,弗罗里达鳖于2010年,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无危级别”物种
这就表示,如果大家在野外发现了珍珠鳖,不用放生,直接大锅一炖也是也可以的。你怎么看待那句“多虑了,只要好吃就绝不会泛滥”的话?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 *** 的动力。
甲鱼的繁殖能力如何?为何过去晚上常捡到甲鱼,现在很难遇见了?导读:甲鱼的繁殖能力如何?为何过去晚上常捡到甲鱼,现在很难遇见了?
笔者是80后,小时候村边有一条河,当时河里面就有各种各样的大小鱼。当然也包括甲鱼和乌龟了。特别是甲鱼,当时是真的很多。
记得小时候的夏季常去稻田里用灯光抓黄鳝、泥鳅,就会偶遇到甲鱼。当时也没多少人吃甲鱼,更不会想着把它拿到集市去卖钱。多数人捡到甲鱼了,都是把它玩一会就扔掉了。
有些甚至是直接一脚把它踢飞了,都不敢用手去抓它,就是害怕被甲鱼咬住。老辈人的说法是被甲鱼咬住了,它一直不会松口,要直到打雷了才会放口,所以很多人都是对甲鱼畏惧的。
不过笔者胆子大,当时也贪吃,一般遇到大的甲鱼都会带回去炖煮着吃了,所以笔者小时候没少吃甲鱼。那在过去晚上都能直接捡到甲鱼,为何现在甲鱼却很难遇到了呢?甲鱼的繁殖能力如何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①为何过去在晚上能捡到甲鱼?
甲鱼也就是俗称的“鳖”、“ *** ”、“团鱼”和“四脚鱼”等等,目前我国的甲鱼种类非常多,但是狭义的甲鱼就是指中华鳖,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甲鱼都能称为“ *** ”。中华鳖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甲鱼,并且几乎遍布全国各地,除了 *** 、新疆等高海拔地区没有。
对甲鱼有所了解的朋友们都知道,它是一种水陆两栖的爬行动物,一般都是在水中活动,有时候也会爬到岸上,尤其是到了它繁殖的季节都会到岸上产卵。
在过去民间一直有着“上山甲鱼,下山鸡不能抓”的说法,就是因为甲鱼上岸多数是为了繁殖,如果把它们抓了就没有甲鱼产卵了,以后的甲鱼就会减少。
甲鱼是一种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动物,它们一般都是在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有水,且水流较为平缓的水域。同时甲鱼喜欢晒太阳,所以它们一般都是在水质干净,阳光充足,且比较安静的地方活动。
也由于甲鱼是变温动物,它不会自己调节体温,因此它们在天气冷的时候就要钻入泥土中冬眠了,一般是从深秋持续到第二年春天天气变暖和了,就出来晒太阳活动了。
而且甲鱼白天一般都是在水里面活动,到了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它们就出来觅食了。尤其是在夏季的时候,晚上的河岸、水库边安静又凉快,而甲鱼不光是喜欢晒太阳,还喜欢乘凉风,它们就会大量出来到岸边乘凉。过去农村的甲鱼本来就多,所以有些人在晚上捡到甲鱼也就不足为奇。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甲鱼食用有数 *** 的历史了,但过去一直都是吃野生甲鱼,可见其种群还是比较膨大的。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甲鱼种群的减少,到了八十年代后才开始有人尝试人工养殖甲鱼。
②甲鱼的繁殖能力如何?几年才能繁殖?
从前面的介绍也看得出来,甲鱼的繁殖能力是不弱的。甲鱼一般要长到半斤以上才开始 *** 腺发育成熟,可是它的生长是非常缓慢的,野生的甲鱼一年长不到二两种,因此一般甲鱼都要五六年才能开始繁殖。
甲鱼的繁殖季节一般都是在4-8月份,盛产期是在6-7月份,当气温超过20℃以上,雌雄鳖在水中经发 情追逐后,大多在夜里上岸 *** 。
甲鱼是以卵生,每次产卵在20-30个,而一年能产卵3-4次,一只体重一斤以上的雌鳖平均可以产卵24-30枚,而最多一次可产近40枚,因此一只甲鱼年产卵就有近百个。
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甲鱼的寿命很长,普遍都有30-60年之久,因而在 *** 腺发育成熟以后每年都能产卵。像年龄在15年以上,体重在5-10斤的甲鱼繁殖能力最强,年产蛋量可以保持在200个以上,并且能持续多年,直到老龄化以后产蛋量就开始减少,由此可见甲鱼的繁殖能力还是不弱的。
③现在甲鱼少见的原因是什么?
在过去甲鱼都是野生的,也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就是和它的繁殖能力强有关。但是在后来野生的甲鱼数量大减,并且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只能是采用人工养殖。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类的疯狂捕捉。在民间一直认为甲鱼肉质鲜美,尤其是裙边更是脍炙人口,并且甲鱼因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常用作食疗的滋补食品。
随着后来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甲鱼的需求量明显大增了,于是很多人都去捕捉甲鱼。尤其是在后来甲鱼的 *** 大涨以后,野生甲鱼更是成为了稀罕货,不少人 *** 贵依然购买。
这样即便甲鱼的繁殖能力强,可是却明显没有人类捕捉的速度快。当大量的甲鱼被捕捉以后,其种群明显不足了,于是数量就越来越少了。
当然了,除了这个原因以外,还和农村环境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过去农村山清水秀,可是因为工业发展导致各种废水、污水排放到河里面,还有拦河筑坝、 *** 的使用等等,从而导致甲鱼生存环境 *** 了,这样的情况下对于甲鱼来说就是雪上加霜了。
被人类过度捕捉,导致种群数量本来严重不足了,再加上生存环境受到 *** 了,少数甲鱼也难以存活了,于是数量就进一步减少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难遇到野生甲鱼的原因。
各位粉丝朋友们,你的家乡还有野生甲鱼吗?多不多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每斤的 *** 大概在60元至100元,钱塘本塘甲鱼销售进入旺季近日,在杭州钱塘区临江街道的围垦飞地里,一场在甲鱼养殖塘的户外直播开始了。年轻的90后、00后主播,穿上下水服,戴着草帽,在甲鱼养殖塘里一阵摸爬滚打。
“这是我们最近在做的新尝试,想通过直播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有关甲鱼的常识,同时也给我们的甲鱼销售冲冲业绩。”杭州龚老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龚老汉”)的总经理龚建刚站在甲鱼养殖塘边,看着直播间里火热有点高兴。
“秋季滋补,来年 *** ,秋天吃上一只甲鱼是很多人的首选。”龚建刚说,现在一直到年底,都是杭州本塘甲鱼的热销季,这段时间也是让自家甲鱼提升知名度的更好时机,“想让全国各地的人都能吃上钱塘养殖的优质生态甲鱼。”
从围垦地上走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年,我爸爸在这片围垦地里养下了之一批甲鱼。”说到养殖甲鱼,龚建刚已经属于第二代。
那年龚建刚爸爸龚金泉养下之一塘甲鱼时,肯定不会想到这会成为全家人的事业,更不会想到还能养出自己的生态甲鱼品牌。
在钱塘区临江街道的围垦飞地里,有不少水产养殖户,但要问起谁家养甲鱼最专业,养殖户们肯定会说“龚老汉”。“我们很多养殖经验也都是跟他们学的,就连甲鱼苗也都是他们培育的。”
甲鱼是老百姓中对“鳖”的统称。“鳖有很多品种,我们养的是中华鳖。”龚建刚说, *** 龚金泉刚开始养殖中华鳖时,是从外地引进的品种,经过多年的选育,他家的中华鳖种的各项品质和 *** 状在业界是出了名的好。
2012年,凭借着对于中华鳖良种选育与推广,该品牌还拿到过“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钱塘的甲鱼 *** 里,还有一个甲鱼科普馆。“平时我们也会接待一些 *** ,通过这个科普馆,也让大家对身边的水产食材有更多的了解。”
从孵化到上餐桌,每只甲鱼至少要养3年
龚建刚在钱塘区临江街道围垦地拥有800多亩的甲鱼养殖塘。“我们主打的是外塘生态甲鱼养殖,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完全模拟甲鱼在野外的生长状态。在甲鱼养殖技术上,走的是生态化路线。”
甲鱼有专门的产卵区域,有人工孵化和选育区域,也有生态养殖区域……龚建刚说,一只甲鱼送上餐桌前,要经过至少3年。“甲鱼养殖塘里,养了七八年的甲鱼也很多,甲鱼年份越长,营养价值就越高。”
从产卵区域挑选出来的甲鱼卵,经过人工孵化和选育后,就成为可以入塘养殖的甲鱼苗。“甲鱼苗入塘后,除了日常的投料、水质监测和病害监测外,我们不会对甲鱼的生长进行任何干预。”
比起一些恒温大棚的甲鱼养殖方式,龚建刚的生态养殖方式更大的优势就是甲鱼品质更优质,但同时也存在很大的经济风险。“恒温大棚养殖的话,最快8个月到1年,甲鱼就能上市销售。而至少3年的养殖期,意味着养殖过程中风险成倍增加。”龚建刚回忆,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池塘的甲鱼快上市时,因为病害大量死亡。
“这个季节,只要天气晴好,甲鱼最喜欢晒太阳。”龚建刚说,甲鱼属于冷血动物,如果温度低就会进入冬眠。平时甲鱼在水中待久了,就要出来到岸边或者塘里的晒台上晒太阳。
甲鱼销售进入旺季,每斤的 *** 大概在60元至100元
生态甲鱼的销售不分季节,一年四季都能销售。
但入秋以后,“龚老汉”的生态甲鱼销量开始持续走高。“大概一直能持续到明年开春,会经历好几波的销售高峰。”龚建刚说。
一只三年的甲鱼每斤的 *** 大概在60元至100元。“到了年底可能会略涨一些,年份久一点的甲鱼每斤的单价要更高。”
全世界仅存两只还都是公的, *** 中国神龟终于绝后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盖志琨、林翔鸿、山显任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合作,在距今约4.1亿年前(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广西古鱼类特异埋藏生物群中,发现了一个盔甲鱼类新属种“九尾狐甲鱼”。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首个完整保存尾鳍的盔甲鱼类化石。
九尾狐甲鱼生态复原图。(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盖志琨介绍,这一新属种的尾鳍具有9个手指状分叉,将其命名为“九尾狐甲鱼”。
我国最早发现盔甲鱼类化石可以追溯到1913年。然而,由于盔甲鱼类的身体主要由软骨和零散鳞片组成,很难完整保存为化石,因此,其头后身体解剖难题在过去100多年里都没有解决。2022年,“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中发现的灵动土家鱼首次揭示了盔甲鱼类身体的全貌,但仍缺失尾鳍细节。此次发现的九尾狐甲鱼,补上了最后一块拼图,揭开了盔甲鱼类尾巴的神秘面纱。
九尾狐甲鱼及其一起特异保存的盾皮鱼类化石标本照片。(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此次发现的九尾狐甲鱼长约10厘米,身体和头甲长度均约5厘米,全身覆盖细小的菱形鳞片,并呈现有规律的、倾斜排列的鳞列。除了拥有盔甲鱼类典型的下歪尾,其尾鳍还具有9个手指状分叉,是原始的叉形尾,上面覆盖有整齐排列的鳞质鳍条,表明鳍条之下有强壮的辐状肌附着。
鱼类尾鳍的面积和形状被认为是检验鱼类游泳能力的关键指标。最为难得的是,这一化石的正模标本和副模标本分别完整保存了尾鳍收缩和舒张时的两种不同状态,更大程度揭示出盔甲鱼类尾鳍的形态细节。“这指示了盔甲鱼可能是灵活的游泳者,能够很好地利用肌肉收缩来控制尾鳍与水流的接触面积,从而产生不同的推动力。”盖志琨说。
九尾狐甲鱼特异保存的“九指分叉”的尾鳍。(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对九尾狐甲鱼尾鳍的几何形态进行了游泳速度分析,结果也表明盔甲鱼类是一类游泳能力较强的快速游泳者,它的巡航游泳速度甚至要比一些更进步的有颌鱼类还要快,从而否定了传统的“积极的捕食策略倾向导致有颌类起源”假说。
上述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国家科学评论》。
记者:温竞华
来源: 新华社
女子钓到18斤重大甲鱼报警求助,专家:属有害外来物种近日,江苏的郭女士在钓鱼时,意外钓到一只长约70厘米,宽50厘米,18斤重的“大甲鱼”。郭女士以为钓到了国家保护动物,赶忙报警求助。经野生动物救助站确认,这是一只“佛罗里达鳖”,属于有害外来物种。专家提醒,“佛罗里达鳖”和中国特产的珍稀动物“斑鳖”较相似,常有不法商贩冒充售卖。目前,这只“佛罗里达鳖”已被交由专人养护。
来源: 荔枝新闻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