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简介,颐和园简介资料500字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48 0
颐和园2023年日历上新!一年四季110种主要植物一册尽览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代丽丽 吴镝

9月28日,在颐和园博物馆前,《颐和园日历·2023(草木贲华)》正式与游客见面。2023年《颐和园日历》以颐和园植物文化为主题,延续口袋书式设计,以节令赏花为主线,精选385幅植物主题 *** ,让读者和游客跟着小小的日历,沉浸式体验颐和园四季变化。

一本日历浓缩四季芳华

《颐和园日历·2023(草木贲华)》首次以园林植物配置的视角, *** 梳理颐和园的园林植物配置中的艺术。

作为清代最后一座皇家园林,颐和园里的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配置艺术的典范。早在清漪园时期,便开始人工种植名贵花木,这种园林配置一直延续至重建颐和园。近年来,颐和园更加注重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特色花卉养护,最终在颐和园形成了植物景观与建筑景观相辅相成的特色园林布局。

本次《颐和园日历·2023(草木贲华)》以植物文化为主题,内容包括植物种类、植物文化、科普小知识、宫廷 *** 花等,按照节令赏花进行编排,介绍了颐和园一年四季110种主要植物,用 *** 和科普介绍,让游客和读者在翻动日历的每一天,每日一景每日一条小知识。

将日历变成游览公园的工具书

自2019年首次推出《颐和园日历》,颐和园已经先后推出二十四节气主题、长廊彩画主题和福寿文化主题日历,均得到良好的社会反响。

经过3年积极的研发和探索,《颐和园日历》已经基本确定了专业、雅致、有文化儿的设计风格,窄版口袋书的装帧设计,不仅方便将日历陈列在书桌上,更便于在游园时随身携带。

2023年《颐和园日历》延续往年的装帧设计,正文采用“主题 *** +文字注解”的形式,所有科普词条由颐和园专家把关,文字通俗易懂,园林爱好者和普通游客均能在日历中有所收获。封面底纹和内页环衬取材于颐和园仁寿殿清沈济绘凤栖梧桐的贴落画和颐和园园藏清代王继明绘花鸟贴落,全书以高品质特种纸印刷,细节设计与主题相呼应,在兼具美观耐用的同时,将日历变成了一本具有收藏意义的工具书,延续日历的使用寿命。

将继续打造《颐和园日历》系列IP

发布会现场,颐和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颐和园已经通过将园林古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推出了一批受大众喜爱的公园文化商业空间,下一步,颐和园还将继续打造《颐和园日历》系列IP,产出有别于其他种类的知识科普类文创产品,让公园文创的概念归于“文化”,追求对公园文化内涵和内容的深耕,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科普类文创产品。

目前,市民游客可以通过颐和园新文创 *** 店铺、文物出版社天猫旗舰店、颐和园线下文创店等渠道购买《颐和园日历·2023(草木贲华)》。

链接:

《颐和园日历·2023(草木贲华)》日历名称选自长廊留佳亭乾隆御书匾额“草木贲华”,出自《文心雕龙·原道》:“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意为:草木开出多彩的花。

颐和园,风景绝美!!!「北京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第二次 *** 战争时期(1860),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全部 *** 。光绪中叶,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二千万两白银修复清漪园,光绪十四年(1888)完成,更名为颐和园。可惜庚子国难的时候(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 *** ,财宝被洗劫一空。 *** 时期,军阀混战,颐和园又遭多次 *** 。

不修颐和园,大清会亡吗?

一定会/难说

排云殿

新中国建立后,对颐和园进行过多次修缮。1961年,颐和园被列入之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最近的一次修缮是在2010年10月17日至2012年4月25日,是30年来的首次大规模修缮。

卫星地图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与圆明园相邻,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了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

目前颐和园有6个入口,出于拍 *** 的考虑,我是从最南边的南如意门进入的。绕着昆明湖沿岸逆时针走了一圈,岸边的景点基本都逛了一遍。

但靠里一点的,比如苏州街,就没去到了。但即便如此,这一趟下来,也花了我6个小时的时间。

绣漪桥

进入景区后,首先看到的是绣漪桥,绣漪桥为全石结构单孔高拱劵桥。桥身长32.2米,全长44.8米,宽5.8米,桥堍【tù】外口宽19米。桥正中的栏板上镌刻着乾隆皇帝手书的“绣漪桥”,桥面两侧是乾隆御笔的对联。

在别的景区,乾隆爷还矜持一些。这到自己家了,让可真就放开手脚了。乾隆的题刻后年还多着呢。

绣漪桥

绣漪桥的坡度很大,上下都很吃力,为什么要修这么高呢?

据说清代帝后来颐和园时,通常走水路,即从今天的北京动物园上船,经南长河从绣漪桥下进入昆明湖。为满足行船的要求,所以绣漪桥才建成了高拱桥,北京人习惯称为“罗锅桥”。

绣漪桥上北望

颐和园简介,颐和园简介资料500字-第1张图片-

我是清明假期的之一天去的,人还是很多的,假期嘛,大景区都这样。不过清明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尤其是颐和园又是皇家园林,风景本身就好。一路上春风拂柳,山水掩映,碧波荡漾,春和景明,真是一派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

昆仑石碑

碑文

再往前是昆仑石碑,是乾隆时期的一种石碑。石碑通体采用汉白玉,顶部为圆弧形,寓意旭日 *** 。基座刻的是海波纹,寓意海水江崖。整个石碑寓意 *** 永固。 碑体四面都刻有乾隆皇帝御笔的诗作。

凤凰墩

湖中有个小岛叫“凤凰墩”,是一个圆形到的小岛。乾隆时曾有二层楼式建筑,后被拆毁。光绪年间改成小亭,后毁于战火。1955年重建。

柱础

再往前,远远地看到两个柱础。这种形制是典型的清代牌楼柱的柱础,跟园内其他牌楼的柱础一样。

小码头

也不知道放这里是什么意思,可能和旁边的小码头有关?

昆明湖平时是可以租游艇玩的,但是据说我去的这天风有点大,所以就没 *** 。

十七孔桥

再往前就是著名的十七孔桥了。


廓【kuò】如亭

廓【kuò】如亭

桥边有座八角重檐攒尖顶的亭子,叫做“廓【kuò】如亭”,亭子采用内外三圈共40根柱子支撑,其中24根是圆柱,16根是方柱。整体是我国古代园林中更大的一座亭式建筑。彩画使用旋子彩画。匾额上是乾隆皇帝的诗和名著的摘抄。


大家注意看小兽,5个都是海马。屋顶小兽中,马类的小兽有两种,天马和海马。更大区别就是翅膀不一样。这里的翅膀很简单,应该是海马。

十七孔桥

之后就是十七孔桥了。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是园内更大的一座桥梁建筑。

十七孔桥

桥两侧有128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有形态各异的狮子,但,感觉也没那么不一样,也有浑水摸鱼的。128根柱子上一共有544个狮子。

十七孔桥 异兽

明十三陵 麒麟

桥两头还各有两只异兽,很像麒麟,但不是,应该还是狮子的一种变形。狮子跟麒麟的区别,我们在明十三陵的神路篇介绍过,简单来说,麒麟身上有鳞片,类似鱼鳞,而且麒麟是偶蹄目动物,脚爪类似于牛蹄子。这个异兽明显是猫科动物的爪子。

南湖岛

十七孔桥连接的是南湖岛。南湖岛占地一公顷多,与北面的万寿山遥相呼应。岛屿是按照古代皇家园林的“一池三山”的模式建造的。岛上建筑都是毁后重建的。

上岛后,首先是个牌楼院,院内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牌楼,形制都是四柱三间的冲天住牌楼,彩画是旋子彩画。

柱头的小兽有点看不清。可能是麒麟吧。

院子北面是一个琉璃烧制的仿木构件的大门,门上中正写“敕建广润灵雨祠”。是一个单檐歇山顶建筑。

小兽应该是龙和狮子,打头地叫做“仙人骑凤”,俗称“走投无路”。

进去之后发现,里面其实挺小的。院内只有正中间的一座建筑,是一个四柱三间的单檐硬山顶建筑,上铺的是皇家专用的 *** 琉璃瓦。这块“泽普如春”匾额是慈禧的御笔。

金龙和玺彩画

彩画是更高等级的金龙和玺彩画,小兽是龙和凤。

建筑内部供奉的是龙王。慈禧坐船入园后,需要先在这里下船烧香,之后再去寝宫。

涵虚堂

出了龙王庙,绕道背后是涵虚堂,建筑依山势而建,台基非常高。

涵虚堂

涵虚堂是一个六柱五间的建筑,彩画使用旋子彩画。夏天和秋天的时候,这里是帝后赏月的地方。

这个布局其实很有意思啊。涵虚堂和龙王庙是紧挨着的,但是一个住人,一个住神。住神的地方,虽然建筑规制高,又是 *** 琉璃瓦,又是金龙和玺彩画,但是位置低。住人的地方,虽然建筑规制很低,但是地势高,可以俯瞰龙王庙。

昆明湖

涵虚堂北面正对着昆明湖,慈禧曾在这里检阅过水师学堂的 *** 演。看得出,在信息闭塞的年代,一个内陆人对大海的想象也就这样了。

希望各位多多点赞、评论、收藏,一键三连。这个对小编真的很重要,也可以鼓励我做出更多有意思的 *** 啊。

铜牛

原路返回,在往北走,就看到了铜牛,据说原本上面贴有金箔。铜牛铸造于乾隆二十年(1755)。

铜牛

牛头正对着西北面的万寿山,将它放于此处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

《金牛铭》

铜牛右背上刻有乾隆撰写的《金牛铭》。

文昌阁

再往前走好远,就看到一座跨道式门楼建筑,下方城墙上写“文昌阁”三个字,内部供奉的是文昌帝君。

文昌阁

文昌阁是园内六大城关建筑中更大的一座,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第二次 *** 战争时期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建。文昌阁不让上去,具体的建筑样式在下面很难看清。

知春亭

知春亭

过了文昌阁,左侧是知春亭,名字取自“见柳而知春”。亭子是一个四角重檐攒尖顶建筑,彩画是苏画。

知春亭西南望

亭内可以纵览全园景色。

文昌院

文昌院

文昌阁的右侧,是文昌院。整体在建筑上,没有什么特别的。

文昌院

不过文昌院博物馆是我国古典园林中规模更大、品级更高的文物成列馆。

文昌院

文昌院

馆内采用藏品库和展馆相结合的形式,地下为库,地上为馆,馆内有六个专题展厅,展品也是非常的精美。

玉澜堂

再往前走,就到了玉澜堂。玉澜堂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光绪年间重建。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冬天被关在 *** 的瀛台,夏天就被关在这里。

之一进院子

进门后,是一个不大的院子。建筑的风格都没什么特点,也就是正殿前接了一个抱厦。值得注意的是,院内的三座建筑原本都是有后门的,东殿可以到仁寿殿,西殿可以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可以连通北面的宜芸馆。

但是光绪被囚禁在这里后,后门都被封了,甚至两侧偏殿的大门都被砖墙砌住。让人脊背发凉啊。

目前院子是可以通到后面的,这是后来才打通的。

后墙

这是光绪房间的后墙,这台阶,这后面明显是有门的。


宜芸馆

往北的院子是宜芸馆。大门是一个垂花门。宜芸馆整体的规制跟玉澜堂差不多,这里当初是光绪的妻子隆裕皇后的寝宫。隆裕是慈禧的侄女,所以也是叶赫那拉氏。而光绪是慈禧的外甥。古人讲这叫亲上加亲。

宜芸馆

在 *** 上,隆裕是一直紧跟慈禧的,所以当初光绪被关在前院时,隆裕并没有受到影响。

你看,这是隆裕正殿后面的墙,对比之前光绪的,就一目了然了嘛。

再往后就出去了,我们往左看。

宜云馆是和隔壁的乐寿堂相连的。一进门就是开的很漂亮的花。但具体是什么花,我实在是不懂这些,我就认识个牵牛花。

乐寿堂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是乾隆为 *** 六十大寿而专门建造的。光绪年间重建后,成为了慈禧的寝宫。

整体的建筑风格,跟之前光绪的玉澜堂,隆裕的宜芸馆差不多,前出有抱厦,彩画是旋子彩画。

注意看室内屋顶的吊灯,这是1903年从德国进口的,是我国早期的电灯之一,当时的发电机放在文昌阁附近。

后一进的院子,也是开满了花,有红的花,有白的花,就是这样。

邀月门

再往西走,就到了邀月门。邀月门连着的就是昆明湖北岸的长廊了。

长廊

这条长廊也是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全长728米,共273个开间。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地基随山势起伏,在变向点上,还立有四座八角重檐攒尖顶的亭子。

亭子

自西向东依次是“留佳”、“寄澜”、“秋水”、“清遥”,象征一年四季。

廊间的每个梁枋上,都绘有苏式彩画,共14000多幅,少有重复。其中有546幅是西湖风景,据说是乾隆命人从杭州临摹来的。除此之外,还有名著典故、历史故事等等。1990年被收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万寿山前了。万寿山是燕山余脉,南邻昆明湖,明孝宗的乳母助圣夫人罗氏曾在山前建有寺院。清初这里是养 *** 草料场。也是由于乾隆为庆祝其母得到六十大寿,将这里改成大报恩延寿寺,后改名为万寿山。

最前面是一座四柱三间的牌楼,彩画是旋子彩画。看这个设计,中间这好能框出后面山上的佛香阁。这都是有意为之。

蓟县独乐寺

北京北海公园

类似的还有蓟县独乐寺的山门,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

排云门

往后是排云门,“排云”二字出自晋代郭璞的《游仙诗十九首其六》“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小兽

排云门是一个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小兽是龙、凤、狮子、海马、天马5个。

金龙和玺彩画

彩画是更高等级的金龙和玺彩画。

狮子

门前的狮子跟故宫的一样。

从柱网结构看,是一个双槽结构,建造手法是抬梁式中的殿堂造。

之一进的院子

进入之一进的院子后,可以看到后面山上的佛香阁高高耸立。

偏殿

院子两侧的偏殿,也是单檐歇山顶建筑,上铺 *** 琉璃瓦,彩画也是金龙和玺。

北京雍和宫

按理说,一般偏殿等级上会放低一点,瓦片改成绿瓦,或者是黑瓦,彩画将成旋子彩画,就比如北京的雍和宫。但万寿山这里,感觉和玺彩画不要钱一样。

云锦殿

院中左侧是云锦殿,右侧是玉华殿,原本有成列王公大臣进献给慈禧的寿礼,但现在不 *** 。

泮池

院内有水池,池上有座汉白玉的金水桥。感觉现在池水快臭了。

二宫门

院子北面就是二宫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彩画是金龙和玺。小兽是三个。

柱网上是一个单槽结构,我之一次见单槽结构。规制也是殿堂造。

排云殿

再往后是排云殿。整体建筑处在一个金刚座台基上。排云殿始建于乾隆年间,后成为慈禧举行万寿庆典的地方。

大殿是一个面阔五间的重檐歇山顶建筑,彩画是金龙和玺,小兽是7个。

殿内

殿内设有宝座、围屏、鼎炉、宫扇等。目前不对外 *** 。

殿前丹墀

殿前丹墀上,有两对香炉,一对龙、一对凤,台基下还有四口大铜缸。

两侧的偏殿

两侧的偏殿也是成列寿礼的地方。

这里的视角不错,有很多小孩坐在这边写生。

再往后是第三进的院子了。后面的德晖楼在一个巨大的高台上。

两侧的走廊

人们可以从两侧的走廊上去,也可以从中间的台阶上去。

楼梯还是很陡的,不过外侧的瓷砖很好看,黄绿相间的。

德晖楼

德晖楼是一个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彩画是金龙和玺。

德晖楼内部

这里原本是慈禧在礼佛前, *** 的地方。目前内部没什么看头。

再往后,就是佛香阁了。这个视觉冲击。

佛香阁前的楼梯更陡。从右手边上去,在楼梯转角处,可以看到的东侧的转轮藏殿,以及“万寿山昆明湖”石碑。可惜目前不 *** 。

山旁还有个小亭子。

上去之后,是一个面阔三间的建筑,彩画是旋子彩画,没查到正式的名称,算是后面佛香阁的山门吧。

山门南望

这里的景色是真不错啊。


佛香阁

过了山门,这个仰角,脖子要断掉的。我们换个角度吧。

佛香阁

佛香阁,始建于乾隆年间,原本设计有九层,但不知什么原因改为四层,但看似四层,其实是三层,第三层占了最上面的两重屋檐。

金刚座

金龙和玺

佛香阁高41米,塔身处在金刚座上,彩画用金龙和玺,是一座八角四重檐的攒尖顶建筑。

外圈

内侧

外圈设24根大柱,中圈24根,内圈8根,二层和三层都设有平坐,塔身逐层收缩,大而稳重,是颐和园内的标志 *** 建筑。

远看

从远处看,佛香阁突出于万寿山的天际线,在空间上具有统摄山水环境的作用。作为主轴的重心,佛香阁和排云殿若非体量庞大,是难以匹配颐和园内巨大尺度的山水。

千手观音

佛香阁内供奉的是千手观音,高5米,佛首分四层,每层三面,共十二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智慧海

在往后是智慧海,但从这里上不去。

西侧的楼梯

佛香阁

下山我走的是西侧的楼梯,佛香阁西侧是宝云阁,阁内有座铜殿,高7.55米,重约207吨,据说是用 *** 国王进献的上好青铜铸造的。铜殿还有个失而复得的故事,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找来看看。

西侧长廊

下山后再往西走,其实景点就不那么密集了。

清晏舫

更先看到的是石舫,又称清晏舫,始建于乾隆年间,重建后改成现在的样子。

船两侧的轮子是仿造西洋轮船,而船上的轩棚又是中式手法,这反映了晚清中西文化交融的现象。

西堤

在往过走,其实就快没什么看头了。沿着西堤一直走,从北到南,一共有六座桥,分别是:

界湖桥

界湖桥,位于昆明湖和后湖之间,故而得名。

豳【bīn】风桥

豳【bīn】风桥,乾隆原本起名“桑苎【zhù】桥”,因谐音“丧主”,慈禧改名为豳风桥,出自《诗经·豳风》。西堤六座桥有四座亭子,但建筑都很普通,没什么看头。

玉带桥

玉带桥,又一座高拱桥,是当初乾隆皇帝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

镜桥

镜桥,取自李白的《秋登宣城谢脁北楼》“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练桥

练桥,取自南朝谢脁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无名石桥

无名石桥

练桥往南是景明楼,但是在它们之间,还有一座石桥,目前被围起来了,很残破。

无名石桥

卫星地图

这座桥很奇怪,它不是西堤六桥之一,但它确实在西堤上。而无论是官方的介绍,地图的导览,还是文化衍生品,都没有提到这座桥,仿佛这里就不存在这座桥。只有在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到,名字也只是叫做“石桥”,这根本就是没有名字。

无名石桥

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也不知道了。大家有了解的,可以在弹幕和评论区讨论。

景明楼

再往南是景明楼,听名字也能猜到,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还是非常贴切的。

景明楼

这三座建筑都是重修的,原本的建筑连地基都找不到了。1991年,北京市组织20多万人对昆明湖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清理工作,将这座有240年历史的昆明湖的湖低淤泥清理一空。这才让被埋了130年的景明楼地基重见天日。专家据此在1993年原样复建完成。

柳桥

再往南,就是西堤的最后一座桥,柳桥,取自杜甫的“柳桥晴有絮”。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结束了。希望各位多多点赞、评论、收藏,如果你也对中国的古代建筑感兴趣,想知道它们中具体的精妙所在,将来出去玩的时候也有得吹,那就赶紧关注我吧。

颐和园是安静而美好的

北京丨颐和园是安静而美好的

清晨六点坐车。去颐和园,赶着之一波入园,欣赏绝美的景色。必晨风吹动着柳树的枝叶,鸭子在湖里 *** 自在地畅游,十七孔桥上的石狮子安静地伫立在那里,守护着这个美丽的地方。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是清代的一座皇家园林。据说颐和园是以杭州西湖为蓝本设计和建造的,汲取了江南园林典雅细腻的中式美学,又融合了山水园林的自然特点而建成的一座绝美的皇家行宫皇家园林﹣﹣颐和园,北京必游景点之一。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中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全园占地

3.009平方公里(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是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

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o

业在许多人眼中的颐和园,春天西堤的鲜花怒放,夏日的荷叶田田,秋天的萧萧落叶风光无限,却独不识裳冬日下的颐和园竟有着如此的别样风情。








游园指南

景致更好在西堤,这条仿西湖西堤建造的人工堤上,遍布着大大小小造型各异的各色桥梁。

向北走佛香阁隔着白色原野遥遥相望;向东有十七孔桥横跨在凝固的波涛上;向西有タ阳的柔和光线斜斜的映照在冰面上, fufu 钟拍出既北京旅行知名皇家园林颐和园四季游指南京城众多的历史园林景观中,颐和园是最美的,景色最为丰富。不管在一年当中的某一天去前往,都会有迷人景色。今天来简单聊聊在一年四季中,如何在这里赏景游玩。

许春天的颐和园﹣生机盎然

三月中旬春季,在颐和园里面的景色变化很快。当西堤的两岸桃红柳緑之时、昆明湖的结冰即融化,是一个绝佳的游玩赏景时刻。这时候前后将会有柳树、桃花、杏花等等植物前后 *** ,人们蜂拥的热闹场景,和昆明湖宁静时刻形成了强烈対比。

本季赏景游玩亮点:西堤赏山桃花、乐寿堂赏玉兰、后溪河两岸踏春。








之夏天的颐和园一绿意旺盛

夏天阳光充足,整体上就是生机勃勃、绿色贯穿整个夏天,当然~下暴雨的时候也有些夸张。昆明湖上各种角落里的荷花张开迷人的笑脸游客,湖水清波漾漾,夜色中映出明亮的月光。傍晚时刻的这里,相当文艺。天热的时候,要”更好去昆明湖上泛舟一下,亲密接触的湖光美景,这也

是赏景的 *** 秋天的颐和园﹣色彩天堂

北京的秋天最美,放在颐和园上也是“到

位”的。整个园子各种植物都在变色中,是绝对的色彩天堂。园子里的各种古建伴随着银杏树进行变色,红墙绿瓦和金黄银杏的组合永远都是那么耐看。在山后地区以及个别的园子里,都有很好的秋色可以欣赏。

西堤附近的湖面一 *** *** 的高大芦苇丛后,会看到很多动物的存在, *** 自在的景观。

本季赏景游玩亮点:后湖赏秋色、谐趣园赏银杏、西堤赏芦苇和野生动物

冬天的颐和园一壮美冰冻

北京的冬天北风刮起时候,天气通透,水天一色的蓝非常抢眼。昆明湖的水会被抽调一些,会看到湖底的鹅卵石。每年冬至时刻前后,十七孔桥附近会特别热闹,最为壮观的当属“金光穿洞”,绝对的“网红景色”。















赶上颐和园雪,水墨画一样景色的天堂,公园的很多角落欣赏北京的古建雪色,非常沧桑感。本季赏景游玩亮点:登万寿山赏雪、昆明湖上溜冰、十七孔桥“金光穿洞”和特别的视角。视感的 *** 。御苑。

世界文化遗产之 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


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皇家园林博物馆

Summer Palace, an Imperial Garden in Beijing


颐和园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市海淀区、城市西北郊,占地面积2.93平方公里,是清朝的皇家行宫和大型皇家园林。原是清朝帝王行宫和园林“三山五园”(三山是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五园为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之一,前身清漪园,初创于清朝皇帝乾隆时期的1750年至17 *** 年,利用元大都的水库昆明湖与万寿山为基本框架,植入大量传统的厅堂和画廊,构成气势磅礴、恢宏壮丽的园林建筑体系。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

万寿山高58.59米,前山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起,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至佛香阁,再达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登临其上,远近山形、树绿、湖光、岛影,尽收眼底。

其中高41米、八角形、四重檐、攒尖顶的“佛香阁”是园内更大的建筑物。雄峙于石砌21米的高台之上,踞山面湖,巍峨高耸,统领全园,为前山和昆明湖总览景观全局的中心。阁内有8根巨大的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阁内供奉“接引佛”,清朝皇室在此烧香礼佛。

昆明湖水面占颐和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平方公里。仿杭州西湖西堤而建的西堤及支堤将湖面分为三部分。三片湖面中有寓意中国神话东海仙山的三岛。

湖边邻万寿山山脚是彩绘故事长廊;分割水面的长堤和小桥杨柳依依;东岸南端以汉白玉砌筑、玉带般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的十七孔桥通往南湖岛和龙王庙……这一切与逶迤葱茏的万寿山及其以雄伟宏大、金碧辉煌的佛香阁为中心的庞大古建筑群融为一体,配合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借景手法—巧用西山莽莽群山为背景,借助玉泉山山顶玲珑宝塔的仙气,高低相依、远近呼应、疏朗有致,构成一幅宏大、宽广、开朗的景观空间,形成一幅幅连续展开、如锦似绣的山水画卷。

万寿山后山的景观与前山迥然不同,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环境,林木蓊郁,山道弯曲,景色幽邃。除中部的佛寺“须弥灵境”外,建筑物大都集中自成一体,与周围环境组成精致的小园林。它们或隐山头,或倚山坡,或临水面,随地貌而灵活布置。后湖中段两岸,是乾隆皇帝时期摹仿江南河街市肆而修建的“买卖街”(苏州街)遗址。谐趣园则是后山最为诗情画意的 *** 园林。

颐和园园内建筑形式丰富多彩,包括亭、台、楼、阁、廊、榭3000多间,大小院落20余处。另有古树名木1600余株及密布园内的其他花草树木。大量的铜、铁、石、木雕塑,书法楹联,耕织图和许多建筑的遗址、遗迹,湖西北隅以巨石精雕而成的清晏舫(俗称“石舫”)等,都蕴 *** 趣味无穷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园区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 *** 的 *** 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从事内政、外交 *** 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和大戏台为 *** 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们居住生活的地方;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区。也可视为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

颐和园建造之初的设计图,出自宫廷画师、建筑设计师郎世宁之手,是清代难得的一幅颐和园总体建筑规划布局图。建园之时,又刻意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了江南园林的一些设计手法和意境,最终把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形成一座大型山水园。其艺术构思巧妙,设计建造精巧,气魄宏伟,场面浩大;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宏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是中国园林艺术顶峰时期的 *** 作和东方造园艺术中一处无与伦 *** 杰出范例。

1860年,清漪园遭到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 *** ;1903年再次被修复;1 *** 4年, *** 为人民公园。

1998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世界遗产 *** 会第22届会议上,基于世界遗产标准Ⅰ、Ⅱ、Ⅲ审议通过将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这一“人间仙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标准Ⅰ:北京颐和园是中国景观园林设计创造 *** 艺术的一个突出展现,并将人类创作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

标准Ⅱ:颐和园集中体现了中国园林设计的哲学和实践,在整个东方园林文化形式的发展中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

标准Ⅲ:颐和园所展现的中国皇家园林是世界一种主要文明的有力象征。

打开 *** app, *** 链接并搜索进入店铺,

即刻订阅各期文明 ***

https://shop1776 *** 594. *** *** /search.htm?spm=a1z10.1-c.0.0.3a613a27JW5D4Z&search=y

扫描封面右下方二维码,关注《文明》 *** 公众号:WENMINGZAZHI,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声明:《文明》 *** 所使用的文章和 *** 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版权作品,未经《文明》 *** 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邮箱:ylrnewlife2020@163 *** *** :/67112221;131468323 *** /15611146084

汇集171件文物展品 颐和园新展讲述北京三山五园“前世今生”

图为游客在颐和园博物馆参观“园说Ⅳ——这片山水这片园”。 中新社 易海菲 摄

中新网北京9月28日电 (徐婧)28日,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主办、颐和园管理处承办的系列精品文物专题展“园说Ⅳ——这片山水这片园”在颐和园博物馆开展。展览通过颐和园、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首都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等文博单位的各类展品171件/套、资料品32件/套, *** 阐释北京西郊历史名园的山水环境、造园历程、艺术成就、多元功能和建设发展进程。

图为游客观看《香山路程图》弧幕动画。 中新社 易海菲 摄

据了解,园说Ⅳ展览以文物为载体,讲述以三山五园为核心的历史名园集群在选址、营建、造园艺术、历史功能及保护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展览共划分山水毓秀、名园盛衰、移天缩地、园居理政、古园新生等五个篇章。

在名园盛衰篇章,一幅弧幕动画最为引人注目。巨大的弧形屏幕上,写意与界画相融合的清代画卷从右向左徐徐铺陈开来,画卷以北海为起点,沿途经过历代帝王庙出阜成门,经畅春园到圆明园,最后终止于香山的静宜园。沿途清晰复原、展示出清末京西的人文地理。游客跟着动画中清代官员的步伐行进,即可遍览“三山五园”。

图为《香山路程图》。 中新社 易海菲 摄

据了解,“园说Ⅳ——这片山水这片园”正在展出现今仅存孤本清代《香山路程图》。《香山路程图》为宫廷绘画机构如意馆所绘,是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御制并御览的舆图,如同现在游客手持的“旅行指南”。上述动画以《香山路程图》为蓝本进行数字化处理,让游客在沉浸式的展览中,体会“这片山水这片园”的文化意境。

本次展览以时间轴为主脉络,自辽金时期 *** 讲述以三山五园为核心的历史名园集群的变迁、保护与发展,时间跨度近 *** 。展览甄选了各个时期具有 *** *** 的文物,如元景德镇窑卵白釉“王白”款高足杯、明代郭谌《西山漫兴图》、清康熙玄烨楷书《畅春园记》卷、清乾隆平定 *** 得胜图等。

值得一提的是,“园说Ⅳ——这片山水这片园”展出内容不局限于清代的“三山五园”,即万寿山、香山、玉泉山;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圆明园。更将视野放大至明代的“清华园”“勺园”与清代的熙春园、承泽园、自得园、朗润园,使读者以全貌了解北京西北郊历史名园的历史脉络与变迁。其中的熙春园于宣统年间在园址上建立清华学堂,后改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承泽园与朗润园,现位于北京大学校园内。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 *** 处处长缪祥流介绍,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持续加强历史名园的文物研究保护,积极促进文化的传承传播,多形式对公园历史文物和文化进行生动解读、深入阐释,创新丰富了市属公园的文化供给。近年来市属公园大力推进文物古建修缮保护利用,公园文化新空间和公园礼物不断涌现,形成了一批具有高文化品味的网红打卡地和爆款文创产品,其中“园说”文物展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三届,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市属公园的文化品牌,得到广大观众、社会各界的认可喜爱。

图为游客在颐和园博物馆参观“园说Ⅳ——这片山水这片园”。 中新社 易海菲 摄

颐和园 *** 委 *** 秦雷表示,9月28日是颐和园博物馆 *** 一周年的纪念日。一年来,颐和园博物馆快速发展,成立至今先后推出“园说III——文物中的福寿文化与艺术特展”“玉见生机——中国古代动植物题材玉器展”“绝艺交辉——英国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博物馆与颐和园博物馆艺术精品展”等四个专题展览,丰富了北京市民游客的文化生活。

本次展览展期为2022年9月28日至2023年2月5日。展览现场设科普社教活动供游客参与体验,同时开通“云上”观展与重点文物电子导览。配合展览,学者名家还将在颐和讲堂为广大园林文化爱好者带来专题讲座。(完)

首都北京 颐和园介绍

本篇文章介绍的是北京颐和园,让小编带你走进颐和园,了解历史!

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原名清漪园,是清代的 *** 和行宫。于乾隆朝始建,是乾隆为母祝寿建造的。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慈禧于1888年重建,改名颐和园; 1900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的严重 *** ,1903年再次修复。慈禧为了享受,不惜挪用建设海军的费用,终使国力不堪重负。

颐和园

颐和园面积约290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其中水面占3/4,全园不同形式的建筑有3000余座。这座风光绮丽的古典园林,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园林建造艺术,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园中的建筑巍峨有致,亭台楼榭散布于花树丛中,碧水蓝天,石舫垂柳,长廊孔桥,构成了一幅绮丽的画卷。

颐和园分为三大区域:勤政区、居住区、游览区。

  • 勤政区

勤政殿是皇帝在颐和园坐朝理政的地方,现名仁寿殿。慈禧执政之后,从光绪十四年(1888年)开始,仁寿殿成了“金銮殿”。其陈设仍和当年一样,中间的九龙宝座,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殿内两侧的暖阁,是慈禧和光绪朝会王公大臣时休息的地方。慈禧曾在仁寿殿过生日宴请王公大臣,也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 居住区

玉澜堂是一座大型的四合院,是光绪的生活居住区。这里四通八达,既可到昆明湖,又通仁寿殿,后面又可通达宜芸馆。

乐寿堂是慈禧的寝宫,她的晚年生活几乎都在这里度过。堂中间是慈禧的起居处,东边是 *** 室,西边为卧室。乐寿堂院落的正门叫“水木自亲”,临昆明湖而建,慈禧从水路出入颐和园,都要在这里的码头上下船。

永寿斋在乐寿堂的东院,慈禧心腹、 *** 李莲英就住在这里。斋中布置显示出主人的显赫地位。

德和园在仁寿殿北面,是专为慈禧看戏修造的一个建筑群,由戏台、扮戏楼、戏廊等组成。

排云殿是慈禧举行生日庆典时,接受文武大臣朝贺的地方。

佛香阁是全园的中心建筑,阁高41米,它建筑在20米高的台基上。慈禧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到此烧香拜佛。

  • 游览区

万顷碧波的昆明湖,占据了颐和园3/4的面积。湖中所造的大小岛屿和众多建筑: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境桥、练桥、柳桥、十七孔桥;南湖岛、廊如亭、文昌阁、知春亭、铜牛等,将园林点缀得如同瑶池仙境。

颐和园 十七孔桥

西堤是乾隆年间修建清漪园时,仿杭州西湖的苏堤修筑的,因为它在东堤的西边,所以称为西堤。这道长堤和玉泉山、西山组合在一起,使人感到颐和园之大似乎无边无际。西堤上的玉带桥是乾隆皇帝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必经之地。玉带桥半圆的桥洞在湖中的倒影,犹如一轮明月,这一景色为爱好摄影的人们所倾倒。

颐和园 苏州街

对于颐和园的介绍就这些啦。查阅整理资料不宜,感兴趣的读者们可以给文章点点赞,为小编点点关注。谢谢大家!

颐和园的六门,各有其妙


颐和园共有6个正规大门,每门都有售票口,各门方位不同,游客可择近入园,少走冤枉路。


微信购票


观景听史


从颐和园正门(东门)开始,我们逆时针环园而行,看看各门的大致方位。


一、颐和园正门,也叫东门。游客大多由此门进入,门前场地开阔,马路对面是一个大公交车停车场,游客下车即可看到颐和园。


颐和园东门


颐和园东门


东门南侧售票处


进门以后,就是一个空旷院落,苍松翠柏,奇石耸立,高墙深院,凉气袭人,向里又见一门,标为仁寿门。

仁寿门


穿越仁寿门,就是仁寿殿,这是慈禧当年接见外国大使的宫殿。

仁寿殿


颐和园的主要景点,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长廊、大戏院等都在仁寿殿的周边,游客可以逐步慢慢赏来。


二、颐和园北宫门。

颐和园北宫门


进门几步,就是苏州街。以前还是游人如织,店铺红火,不知何时,店铺停业,只剩下锈迹斑斑、木朽漆落的房屋,在凄风冷雨中飘摇。只有冬天的滑冰时节,苏州街还有一丝热闹。

苏州街牌坊


苏州桥右的滑冰游客


苏州桥左的滑冰游客


苏州街牌坊背面


三、颐和园北如意门

颐和园北如意门


颐和园北如意门出口


颐和园北如意门离颐和园石舫,又名清晏舫较近,沿昆明湖东岸逶迤而行,可依次参观万寿山、长廊、铜牛等,也不失为一条较好的游览路线。


颐和园石舫


颐和园石舫


四、颐和园西门


颐和园西门


颐和园西门


颐和园西门乘车路线


西门入园,首入眼帘的便是京密引水渠,河面上野鸭天鹅追逐着,欢叫着,引得游人桥头驻足,争相投喂,禽欢人兴,其乐融融,好一幅盛世太平的幸福场景。


京密引水渠


西门离颐和园景点都较远,要到达景点,颇费脚力,好在院内景色宜人,湖光秀美,走在院内,不时给予你一个惊喜,不知不觉景点已到眼前。


五、颐和园南如意门


颐和园南如意门大门


南如意门出口


南如意门入口


南如意门远景


南如意门的引水渠,四季畅游


南如意门的公交指南


南如意门旁的引水渠,也是官方许可的游泳场地,一年四季,每一天都有人游泳。冬天白雪皑皑零下十几度的时候,岸上游客,羽绒服裹身犹觉寒,水中冬泳,短裤一条游得欢。岸上人惊叹观赏,水中人淋漓酣畅,形成颐和园特有的一道景观。


六、颐和园新建宫门


新建宫门入口


新建宫门出口


新建宫门牌坊


新建宫门牌坊背面


新建宫门入门即是景点:面前是十七孔桥、铜牛、廓如亭、湖心岛,远观是玉泉山的玉峰塔,万寿山的佛香阁,著名景点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诗兴大发,极目远眺,百闷顿消。


廓如亭

廓如亭面积达一百三十余平方米,是中国古建筑中面积更大的亭式建筑。清漪园时,东堤无围墙,此亭可四面观景,视界开阔,故名廓如。因形制为八角重檐,又俗称“八方亭”。亭内悬挂之匾的内容为乾隆御制诗、古典名著的摘抄。


昆明湖滑冰,冬季一景


玉峰塔


颐和园六门,实为方便游客就近入园,让游客更快徜徉其中,可尽情观赏这座公元1750年建造的帝王行宫花园,今已归属人民大众的恢宏大气、远近尽妙,使 *** 连忘返的历史名园。


颐和园在张开怀抱等着你们,欢迎你们。快点来吧,同胞们,来此不会后悔,不来会留遗憾。

头条:每日一游——颐和园

亲爱的友友,您好。一说起颐和园,在我的心里,就是一个安静的可以发呆的山水田园。

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之一,位于北京西郊,原来是清代帝王的行宫和花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


颐字有保养、休养的含义,和字有相安、谐调的意思,所以颐和园自然就是休养、消夏、游乐的地方。


之一次游览颐和园,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地理系的一帮 *** 根据课程需要,去实地考察,而且是免费的,现在想想都美,不花钱就可以去旅游。

印象中最美的就是万寿山。我坐在万寿山上,看昆明湖景色,微风不燥,真的是一种美的享受。


万寿山属于燕山余脉,高58.59米,万寿山前是昆明湖。据说乾隆十五年(1750)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于园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为万寿山。


同时将原先要开挖的昆明湖的土方按照原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东西两坡舒缓而对称,成为全园的主体。万寿山楼宇恢弘,汉白玉钓台延入湖中,元朝皇帝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鱼垂钓。


颐和园里的昆明湖是清代皇家各园中更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长堤──西堤,自西北延伸到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


颐和园因为悠久的历史而成为我国四大园林之一。它体现了古代皇家园林的气派和恢弘,同时又不失自然的趣味,上百座建筑使它构成皇家园林博物馆。


亲爱的头条友友,每日一游让我们欣赏风景,放松心情,思想敏捷,视野开阔。让我们忘却烦恼,见多识广,让我们的每一天开朗,阳光!明天带您去长城游览,好吗?( *** 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告知)

中国最后一座皇家园林~颐和园

1998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颐和园,位于北京城西北郊,原是清代 *** 和行宫,距离 *** 20千米整。颐和园因地制宜,布局讲究,山中有山,湖中有湖,山湖竞秀,殿阁峥嵘。整个景区规模宏大,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

北京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地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最美之处万寿山前山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是颐和园更具标志 *** 的景观建筑,沿湖北岸东西逶迤的“长廊”,全长728米,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更大的湖泊,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三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

最美季节颐和园作为人文古迹,名胜建筑,其游览不受气候影响,所以一年四季都可以游览。每个季节的颐和园也都有不一样的风情。春天赏花、夏天划船爬山、秋天品秋色、冬天赏雪景。

北京 | 颐和园地区名胜古迹、简介,都在这里,建议收藏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更大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城西北郊,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颐和园是清代的 *** 和行宫,其前身清漪园1860年被焚毁,1866年经重建,改名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 *** ,1902年再次修复。早在元明时期,这里就以其优美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之一”的著名游览胜地。颐和园内的建筑结构皆以自然山水为基础,其建筑形式多模拟江南名胜古迹,或肖其意,或仿其型,因地制宜地创建了众多绚丽恢宏的廊、桥、亭、榭、殿、宇、楼、台。

万寿山景区

万寿山原名瓮山,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清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为了庆祝其母60岁生日,将瓮山改名万寿山。万寿山地处颐和园的中心部位,荟萃了园内建筑精华,是宫廷功能、 *** 功能、园林功能的集中体现。中间高耸的万寿山前山景区建筑最多,也最华丽。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就是著名的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等。

佛香阁

佛香阁踞山面水,为全园建筑布局的中心。“佛香”二字来源于 *** 对佛的歌颂。佛香阁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后被烧毁。光绪十七年( *** 1)重建,耗银78万两,是重修该园花费更大的工程项目。该阁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筑在万寿山前山的巨大石造台基上。这座台基包山而筑,把佛香阁高高托举出山脊之上。佛香阁结构复杂,气势磅礴,是座艺术价值很高的古典建筑。塔内供有接引佛(即 *** )。慈禧崇信 *** ,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在此烧香拜佛,以求神灵保佑。据说颐和园的设计集中了全国的景色,如南湖岛上的望蟾阁仿武昌的黄鹤楼,十七孔桥仿卢沟桥,后山的苏州街是仿苏州的买卖街而建的

排云殿

排云殿是 *** 慈禧皇太后祝寿的地方。当年,每当农历十月初十慈禧过生日这一天,这里鼓乐齐鸣、仪仗威严,慈禧坐在排云殿内的九龙宝座上,四旁 *** 缭绕。光绪皇帝向着排云殿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王公大臣们按辈分和官阶分别跪侍在排云门内,金水桥的桥南桥北,三品以下的官员全都被安排在排云门外行礼。慈禧每次祝寿都要大肆挥霍,不仅在园内张灯结彩,而且在紫禁城到颐和园沿途分设60段点景,建造经坛、戏楼和彩棚等数十座。据说当时北京城出现了一副“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的对联,猛烈抨击慈禧的 *** 行为。如今,排云殿内基本按当时的原状陈列,其中的许多珍奇展品都是王公大臣们在慈禧七十岁生日时所奉献的寿礼。

昆明湖

昆明湖约占全园面积的3/4,与密云水库相连,原名瓮山泊。清代乾隆年间,乾隆帝以为母祝寿、兴修水利和 *** 练水师之名,将瓮山泊仿杭州西湖大加扩展,并据汉武帝挖昆明池练 *** 的典故而改今名。昆明湖以西堤及一条短堤为界,将全湖划分为三个水域,并据道教“一水三山”之说,分别于湖上筑有南湖岛、藻鉴堂和治镜阁三座岛屿,以象征神话中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其湖水浩淼,山岛耸峙,堤桥多姿,建筑宏丽,风光绝佳,是京城难得的一处山水胜境。

昆明湖西堤

昆明湖西堤在颐和园昆明湖西部点景长堤上,是清乾隆时仿杭州西湖苏堤建造的。堤上有界湖桥、玉带桥、镜桥等6座桥,各桥形式不同,含义有别,极富趣味。其中的玉带桥最为著名,为六桥之冠。桥用大理石和汉白玉雕砌而成,拱高且薄,形若玉带,故名。玉泉山的泉水从此桥注入昆明湖。相传当年慈禧太后曾倒骑驴跨越此桥。堤上除6座小桥外,没有任何高大建筑,因此显得深邃沉静,与万寿山前山热烈的风景形成强烈的景观对比。西堤南部坐落的景明楼,是乾隆帝仿湖南岳阳楼而建的。其名取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句。该建筑由三座高低不一的两层楼阁组成,前后临水,视野开阔,是当年帝后们游乐赏景的更佳景点之一。

石舫

石舫是昆明湖的又一著名建筑,建于乾隆十二年(1755)。乾隆引用唐代魏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典故建造,象征清朝 *** 稳如磐石,“永不能覆”。作为建筑形式,“舫”是从临水的厅堂发展而来的。昆明湖石舫主体由大理石雕成,1860年英法联军将舫上楼阁烧毁; *** 3年重建时,改为西洋式楼阁,并配以彩色玻璃窗;两层船舫各有大窗,细雨蒙蒙之时,慈禧坐在窗前,一面品茗,一面欣赏窗外雨景。船体突出四个水龙头,每当大雨,楼顶雨水从四角的空心管流下,由龙口吐出,十分奇巧。

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坐落在宽阔的昆明湖上,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和岛,为园中更大石桥。这座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十七孔桥上所有匾联均为乾隆撰写。桥南横联刻有“修凌波”四个字,形容十七孔桥如同一道彩虹,飞架于昆明湖碧波之上。桥北横联“灵鼍偃月”又把十七孔桥比喻成水中神兽卧如半月之状。在桥北面的另一副对联写着“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浆影翻明月照还望”,描写出在优雅宁静之夜,此处风景更加怡人的情景

宫廷区——谐趣园

谐趣园是乾隆下江南时,看中了江苏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在这座皇家园林中仿其意而建造的,保留了江南园林的灵秀之气,被称为“园中之园”。乾隆《惠山园八景诗序》称:“江南诸名墅,惟惠山秦园最古,我皇祖(康熙)赐题日寄畅,辛未春南巡,喜其幽致,携图以归,肖春意于万寿山之东麓。一亭一径,足谐其趣。”园 *** 为荷花池,环池有涵远堂、瞩新楼、知 *** 、澄爽斋等13座楼台堂榭,并用百间迂回曲折的游廊相沟通。室外廊边花木扶疏,竹影参差,山泉急湍,富有江南园林情趣。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又于光绪十九年( *** 3)重修。谐趣园是我国北方地区更具江南园林特色的公园

宫廷区——长廊

颐和园长廊婉蜒于万寿山南麓、昆明湖北岸,是颐和园的主要建筑之一。它将如画的景区、景点串联一线,似为旖旎的风光镶上了画框,使湖山之间的景色层次分明。长廊以建筑形式独特、绘画丰富多彩,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在长廊漫步,景随步移,廊内的有趣画面与廊外的楼台亭阁,使人目不暇给,兴趣盎然。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中间建有象征春、夏、秋、冬的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长廊彩画题材十分广泛,有花鸟、树石、山水、人物等。乾隆皇帝曾派宫廷画师到杭州西湖写生,得西湖景546幅,这些湖景被悉数移绘到长廊画廊的梁枋上。20世纪60年代,还增绘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彩画14000多幅,使长廊成为名副其实的画廊。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在留言区留言讨论!

标签: 颐和园 简介 资料 500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