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准备离开金山上的时候,我突然发现鱼塘边一垄从未见过的油绿色植物,叶片又长又粗。随口问这是什么?校尉他们异口同声答南瓜。
这咋是南瓜?这跟我从小就在吃的南瓜很不一样。仿佛看出了我的疑惑,校尉走上前掀开茂盛的枝叶,一个 *** 的家伙露了出来。金哥说中午吃的南瓜丝就是它!
味道倒是跟我记忆中的没多大差别,但两者植株长相差别咋这么大?其他植物也许我不敢贸然下结论,但南瓜我还是可以发个言的。作为一个根在乡村的人,我是吃着南瓜长大的,可以说是吃“伤”了,以致于后来有很长时间几乎谈瓜色变。
其实,南瓜是个好东西。如今80岁依然仙风道骨油光水滑的封先生,跟我在平乐中学共事的时候,他家里常常煮着一大锅南瓜,不放油不放盐。南瓜是他的养生秘决。
我把关于南瓜的记忆与眼前的南瓜并排放在一起 *** ,越看越糊涂。这个显然不是藤本植物,叶子有点像青菜,而且沒有刺毛。莫非是南瓜的变种?现在变异物种多的是。
我还是对着熟悉的南瓜形色一次,怎么是西葫芦?我们平时管西葫芦叫西胡瓜,但是像黄瓜般的长条形。这个完全似个大西瓜。我疑它是外来物种,别出心裁地在百度输入“西南瓜”三个字,结果还真有其物,说是原产印度,但叶子跟记忆中南瓜没两样。
我的查询最终无功而返,有个问题却跳了出来。小时候,一听说吃胡瓜就头痛,走到城里听说这个叫南瓜,一下子就觉自己好土。这个结着乡愁的南瓜为什么叫胡瓜,是不是跟胡椒一样来自丝绸之路?如果是,我的父辈真不“土”,只是小时候我不知“胡”的含义。
再查,南瓜竟来自南美洲?还是哥仑布发现并带回欧美,后来传入中国的。因为原产南方,所以叫南瓜?我不得而知。那么西瓜呢,来自西方?那么冬瓜呢,来自冬天?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我又知道多少?
每日更新 伴你阅读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意思是说一年的计划在春天开始安排,一天的计划在早晨开始安排。强调了计划和早起的重要 *** 。
早起。每天早晨六点按时起床,我不用定铃提醒,老伴他就是那个给我打更的早起人。
“快起吧,六点啦!”,每天早晨,老伴的之一句话,雷打不动。
结婚30多年来,所有发光的瞬间有我在,也有老伴一路同行……
划重点,敲黑板。今天就说说,早餐的准备。我全年包揽,我是功臣,非我莫属。
上图,放小勺子的碗,是给八十多岁的婆婆,做的鸡蛋羹,因拍照临时端来,家里的护工八点前到,一会就能给我婆婆喂饭。
带筷子的碗,是豆浆,我老伴的专属。
头天晚上把鲁西黄豆泡在碗里,每天早晨,再放入一勺子黄瓜籽粉,用豆浆机,给老伴做成他喜欢的豆浆。
上图放茶蛋的盘子里,有一小块窝窝头,那是用一半玉米面,一半豆面,给老伴做的,也是他的专属。
其他,就是我和护工都喜欢喝的清汤面条。今天往碗里,加了烫过的生菜,又淋的卤料。
重点是中间的盘子,炒的西胡瓜,家里四人都爱吃,今天用核桃油炒的。
再说说,我炒的西胡。
之一,刀工可以。一个西胡,一分为二,每一半分三条,然后斜刀切厚片。
第二,炒好的西胡瓜,色香味,极佳,家人愿意吃。
第三,配料环保,仅有核桃油、葱、姜、盐,还淋了一些水。
今天就分享这些,愿能帮到你。
…… ……^_^
友友们,如果你干家务付出的多,感到心里不舒服,就跟我一样,在头条上吐槽一下,发光的瞬间,时时有我们在。
以上是,西胡瓜,变成熟菜的过程。
不出去务工的农民都是哪些人?他们在农村主要做什么?是不是都穷#三农高质量创作大赛#在包产到户之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致富的路子多了,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 *** 的变化。由原来都在农村种土地,到现在 *** 过海,各显神通。有人说,现在农村荒凉,只有外出务工才能养家糊口。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虽然外出务工的农民较多,靠外出务工挣钱,但是仍然有不少的农民留在农村种土地。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并不穷,与外出务工的收入不相上下。那么,不外出务工的农民都是哪些人?他们在农村主要做什么?是不是收入都很低?
一、不外出务工的农民都是哪些人?
现在留在农村的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无法外出务工的人,另一种是自愿留在农村,不想外出务工的人。
无法外出的人主要是老年人、体弱多病的人和在农村有无法丢弃的财产的人。而自愿留在农村,不想外出的人,则是地理位置不错,经济条件好,而自己又有种、养殖技术,在农村也能获得较高经济收入的人。
二、不外出务工的农民在农村主要做什么?
1、无法外出务工的人主要做什么?
这一部分人主要是老年人、体弱多病的人和在农村有无法丢弃的财产的人。他们当中,那些老年人的年龄都比较大,一般都在六十岁以上。其子女在外务工,自己留在家里照看,带孙子,种些粮食自己吃。虽然不富裕,但也过得去。而一些身体弱和有病的人,由于外出务工不好找适合自己做的活,因此只有留在农村种土地,自给自足。那些在农村有无法处置的财产,想丢弃又舍不得的人,也只有留在农村。比如,他们有房屋需要看管,有果树、鱼塘需要管理,如果外出务工,这些东西就荒废了。至于收入,不高也不低,过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
2、自愿留在农村,不想外出务工的人主要做什么?
这一部人比较多,占留在农村总人口的大多数,也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他们一般地理位置不错,经济条件好,而自己又有种、养殖技术,在农村同样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
这一部分人,主要种土地生产农产品,如粮食、蔬菜、水果。
在笔者当地,由于挨着市场与城市,地理位置比较好,经济条件优越,因此外出务工的人少。他们主要以种植蔬菜为主,尤其是种植高棚早熟蔬菜。
每年春天,到处都是白茫茫的蔬菜高棚,里面种着茄子、辣椒、黄瓜、西红柿、西胡瓜、豇豆、四季豆。也有部分萝卜和茼蒿等蔬菜。在高棚外,还有不少用地膜覆盖种植的甜玉米。在蔬菜和甜玉米收获后,除了留一部分土地继续种露地蔬菜外,将其余的土地全部用来栽植水稻。由于蔬菜收获后种植的水稻晚,因而在水稻收获后,就把田翻耕起来晾晒,到冬季12月份,又搭高棚种植早熟蔬菜。而蔬菜收获后种水稻,水稻收获后把田翻耕起来晾晒再种蔬菜,即实现了水旱轮作,改善了土壤的理化 *** 状,淹死了有害的病虫。这样,不但有利于连年种植蔬菜,农民也不买粮食吃。
还有一部分人栽培果树,以生产葡萄、猕猴桃、桃子为主。也有一部分人养母猪、奶牛。
三、留在农村的人收入是不是都很低?
实事求是地说,留在农村收入低的人少,主要是无法外出务工的人。而自愿留在农村,不想外出务工的人,其收入与外出务工不相上下。这也是自愿留在农村,不想外出务工的人的根本原因。这一部分人数多,不但是现在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也是未来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而这一部分人,也并不都是年龄大的人,还有不少的中年人。只要地理位置不太偏,经济条件不太差,农村的土地永远都有人种,也永远不缺头脑聪明的人!
黄豆角三块一毛八一斤,黄瓜两块八毛八一斤,大家好,我小宋,咱们今天继续逛超市,咱看一下鸡蛋水果还有蔬菜的 *** ,看看今天有没有变化呀,走,咱们一起出发,圆茄子九毛八一斤,长茄子两块四毛八一斤,西胡瓜一块八毛八一斤,花南瓜两块零八分一斤,芹菜一块四毛八一斤,蒜苔真贵啊,八块五一斤,蒜苗五块六一斤,韭苔五块九一斤,菜花两块九毛八一斤,西兰花四块五毛八一斤,圆丝瓜三块九毛八一,棱丝瓜四块九毛八,甘蓝两块八毛八斤,甘蓝菜一块二毛八一斤,青白菜一块七毛八一斤,圆白菜一块二毛八一斤,老南瓜两块零八份一斤,鲜蒜五块二毛八一斤,大蒜七块五一斤,尖椒两块九毛八一,青椒两块九毛八斤,螺丝椒六块三一斤,海椒八块四一斤,红椒七块钱一斤,苦瓜两块五毛八一斤,大扁豆四块九毛八一斤,娃娃菜三块八毛八一斤,娃娃菜降价啦,大娃娃菜两块二毛八一斤,生菜球三块四毛八一斤,茴香三块四毛八一斤,韭菜两块六毛八一斤,苋菜六块八一斤,小葱六块六一斤,小葱涨价了,香菜四块七毛八一斤,菠菜三块六毛八一斤,生菜三块二毛八一斤,茼蒿五块三毛八一斤,茼蒿涨价,空心菜两块五毛八一斤,油麦三块七毛八一斤,澳芒八块三毛九一斤,贵妃芒八块三毛九一斤,小台农跟大台农是六块六毛九一斤,大台农跟小台农涨价了。油桃四块五毛八一斤,白毛桃三块九毛九一斤,清水 *** 三块六毛八一斤,清水毛桃三块五毛八一斤,油桃三块八毛八一斤,特价金枕榴莲20块零9毛一斤,你们那边榴莲是多少钱?樱桃五十一一斤,散称杨梅16块九一斤,白椰子十四一斤,蓝莓十块零九毛一斤,朋友们咱再看看鸡蛋的 *** 的啊,看鸡蛋有没有变化,喜欢小宋的长按点赞加关注啊,谢谢大家了。红皮鸡蛋四块三一斤,朋友们你们那边是多少钱一斤,可以打到评论区啊。猪肉馅13块八一斤,带皮的五花肉15一斤,优质五花肉15一斤,下五花肉十八一斤,后腿肉九块九一斤,前腿肉十五一斤,朋友们,你们那边后腿肉是多少钱?欢迎大家打到评论区啊。朋友们,咱们今天就分享到这儿了啊,这物价跟你们那边差别大不大呀,欢迎大家打到评论区啊,喜欢小宋的长按别再加关注,咱们下期再见了。
累并幸福着月子里的眼泪, *** 不知道,爸爸不知道,孩子不知道。只有妈妈,当过妈 *** 人才知道。
1、产后抑郁不是病,它是一种正常的情绪,有这种情绪的女人才正常,没有的是牛人。
2、坐月子就像坐牢,不想越狱的囚犯不是好囚犯。
3、吃奶的劲不是浪得虚名,就算被咬烂,也会坚持母乳喂养。
4、每一天都在踢被子,盖被子,左边喂,右边喂,换位置中周而复始。
5、月子里出汗特别过瘾,一身衣服可以秒湿,就像刚跑了十万八千里。
6、生完娃,你会发现 *** 只是一个 *** ,不是你的隐私。
7、我不是一个自制力顽强的人,因为即使会瞎我也要玩 *** ,因为非瞎即疯,我宁愿瞎了。
8、不管选择哪一种姿势喂奶,腰都受不了,更严重的是得叼着 *** 睡觉,腰痛的都直不起来,那时就想让王宝强来给我做个《泰囧》里的spa。
9、宝宝哭闹的时候,就算再腰酸背痛,身体还虚,伤口还疼也要坚强起床抱着哄着。
10、你得像猪一样的吃,牛一样的产奶,没人关注你要不要。
11、没人想得月子病,可月子病也许在悄悄靠近你,你会在初为人母时手忙脚乱,为了给宝宝尽早吃上奶而忘记盖好自己的腰或背或胳膊,或是忘记穿鞋而着急去床的另一边喂奶。
12、抱着,走来走去才能哄睡着的,再累都得照做,手已经麻木……
13、当你 *** 着站在镜子前,看着自己鸡窝一样的头发,傲人的上围,还有仍像怀胎三月的西<胡瓜><啤酒>肚子,你都不忍直视,你又怎么奢望自己的 *** 昧着良心说:媳妇,你还是很美。呵呵。
14、 当你和 *** 发生点矛盾的时候, *** 还是和以前一样,不会因为你生娃对你好脾气还是一样的暴躁, 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产后抑郁,一种就是看淡一切,无所谓。
15.但所有的一切,当你看到身边这个表情丰富,虽然看不清你是谁,但仍然固执地寻着你的声音、气味找寻你的小家伙时,你都觉得值得,因为此刻你是伟大的妈妈。
部队里的食堂,简直就是治愈“强迫症”!连螃蟹都“训练有素”来源:阿 *** ***
部队里的食堂,简直就是治愈“强迫症”!连螃蟹都“训练有素”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中国最有规矩的地方当属 *** 里面,中 *** 队被称为铁一样的部队,服从命令更是军人的天职,因此兵哥哥们从内到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都严格地按照部队的规矩来办事。
去过兵哥哥宿舍的都知道,一尘不染整洁干净,被子全部叠成豆腐块,在外军装也都整整齐齐没有褶皱,原以为这样已经是世界之一,没想到他们连食堂都不放过。兵哥哥的食堂有多整齐?连螃蟹都“训练有素”,简直就是强迫症的天堂!去当两天兵说不定强迫症就好了。
我们首先看到这两筐食材,有一筐是干辣椒,另一筐是八角,平时我们大家就都是,把这些配料堆在一起就可以了,而兵哥哥将他们整理得非常的整齐,干辣椒,都朝着一个方向排列,八角也是排列整齐。能把调料也能摆得这么整齐可还行,看着这摆得整整齐齐的辣椒和八角真的觉得赏心悦目啊!
青椒,大葱,花菜,西胡瓜,包菜,韭菜,莴笋都是整整齐齐地,看到这样的食材是不是就能联想到 *** 出的美食,是多么的新鲜好吃,我在饭店还从来没有见过一家这种没有经过加工的食材都摆放得那么整齐有序的!
再看看部队的面粉袋,不只是被子要像豆腐块啊。
这个土豆丝就很让人佩服了,要注意了,不是土豆,而是土豆丝,切成了土豆丝之后,一般都是很凌乱的,但是在他们的食堂里面,凌乱是不可能的,只有更加的整齐,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盘的,强迫症的人看到这都要认输了吧?
还有做好的菜,全部螃蟹都有啦,向左转,趴好,等着被吃!如果你曾经参过军,这种情况是不是在炊事班常见呢?
图文来源:阿 *** ***
沙漠里遍地生长的“西瓜”,怎么就无人敢吃?当地人:吃一个试试在沙漠中不管多么口渴,也不要吃地上长出来的西瓜。
因为原本还有生还希望的,吃一口之后就彻底无望了,试试就逝世。
为什么同样是西瓜,在沙漠中看见之后就不能吃呢?
这还要从西瓜的前世今生开始讲起,我们今天吃的香甜西瓜,远古时期,可是非常难吃的。
人见人爱的西瓜
西瓜的前身
西瓜这种含水量非常丰富的水果它竟然喜欢长在干旱的地区,越是沙地种出来的西瓜就越好吃。
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为什么西瓜的喜好这么特别?
这是因为,西瓜的祖先,就是一种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它们有一个名字,叫做“ *** 葫芦”、“ *** 西瓜”。
这名字一看就不是等闲之辈,俗话说得好,沙漠之中能活下来的生物,那都是有点本事的!
体型小巧的 *** 西瓜
*** 西瓜整体看起来比西瓜要小很多,而且切开之后是白色的瓤,看起来水分并不充足。
实际上, *** 西瓜的瓤不是沙瓤也不是脆瓤,而是像棉絮一样的质感。
*** 西瓜的籽也不像西瓜那样小小的,相反它非常大颗,密密麻麻塞满了本就不多的果肉里面。
如果只是难吃也就算了,但是 *** 西瓜不仅难吃,而且还有毒。
*** 西瓜切开之后
新鲜的 *** 西瓜含有各种生物碱以及醛类物质,有些 *** 西瓜因为所处地区的水源地有重金属,因此还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问题。
只有当 *** 西瓜被晒干后,毒 *** 才会减弱,这个时候它已经没有多少果肉了,只剩下那些瓜籽。
*** 西瓜之所以呈现毒 *** ,是因为它必须要在自己没有成熟前保护好自己,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 *** 不会被提前吃掉。
在沙漠中, *** 西瓜依靠沙漠中少有的几种动物传播 *** ,由于沙漠缺少食物,动物们几乎看到什么都吃。
沙漠里的骆驼
如果 *** 西瓜的籽儿没有成熟就被吃掉,那么就算被拉到其他地方也无 *** 常生根发芽。
*** 西瓜通过毒 *** 来保护自己还在成长期的 *** ,等彻底成熟之后,褪掉身上大部分的毒 *** 物质。
新鲜的 *** 西瓜有毒,但是晒干之后的 *** 西瓜可以作为一味中 *** 使用,这也是它的名字 *** 西瓜的来历。
所以在沙漠中,看见遍地的 *** 西瓜也不要吃,吃完之后人就会中毒,出现呕吐、腹泻,这无异于加剧身体的水分流失,让原本就缺水的身体雪上加霜。
有经验的沙漠探险家或者居住在沙漠中的当地人,都不会吃这种野西瓜,因为随便试试,就有可能直接逝世。
既然西瓜的祖先是有毒植物,那它是怎么成为人类最喜欢的水果的呢?
野生的 *** 西瓜
西瓜的今生
在中文里,凡是带“西”、“番”、“胡”等字样的食物,都是外来的,比如番茄、番薯、胡瓜(黄瓜的曾用名)。
西瓜也是外来水果,在大约4、5世纪的时候,从西域传到我国的。
最早的西瓜要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埃及,它们将沙漠中的 *** 西瓜进行培育,选择毒 *** 小、水量多的个体进行一代一代地培养,最后得到了水分含量多的西瓜。
番茄是国外传来的
根据17世纪西方关于西瓜的油画可以看出,在200多年前,西瓜的模样和今天依旧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有科学家认为,西域传来的西瓜,很有可能不是我们今天的红壤多汁。
我们现在有很多的植物最开始的用途都不是为了吃,比如辣椒最开始它是一种观赏植物被引入我国。
西瓜最开始或许也不是作为水果,而是一种中 *** 材。
早期油画中的西瓜
我们现在看到的各种各样的西瓜是起源于最近100年,通过 *** *** 的培育挑选,甚至动用化学 *** 物,如秋水仙素,得到人类要求的一些特征,比如无籽西瓜、薄皮西瓜、黄瓤西瓜等。
西瓜虽然已经被人类驯化了4000多年的时间,但是它依旧没有抛弃自己原本最适合的生长环境。
西瓜喜欢生活在炎热、干旱的地区,尤其是沙土地上,当气温低于24℃时,西瓜很有可能就不会发育。
由于祖先来自沙漠,所以西瓜特别喜欢阳光,想要种植出西瓜就必须有足够的日照时间。
西瓜喜欢日照
我国南方地区虽然气候炎热、水量充足,但是在日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南方种出来的西瓜普遍没有干旱地区的沙地西瓜好吃。
目前所种植的西瓜分为食用和籽用。
食用西瓜就是主要吃果肉,西瓜籽能小就小,更好没有。而籽用西瓜是专门用挑西瓜子的,它更贴近于自己的祖先 *** 西瓜,籽饱满大个,相反肉很少,而且不好吃。
炒西瓜籽
市面上的西瓜品种有20种以上,并且每年还在研究新的品种。
西瓜届的内卷非常严重,很有可能今年流行的品种,第二年就被别的品种取代了。
西瓜虽然好吃,但是也不能多吃,每年因为过量吃西瓜引发的肠胃疾病贯穿了整个夏季,而且西瓜含糖量非常高,这对于血糖偏高和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来说,不是很友好。
吃瓜虽好,但还是要注意量,不然吃瓜吃坏了肚子,就不好了。
小孩子吃西瓜
沙漠中的可食用植物
既然沙漠中的西瓜不能吃,那么沙漠中有什么可以吃的植物呢?
首先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仙人掌,这是沙漠中的明星植物,也是沙漠动物们的口粮。
好消息是仙人掌的果肉是没有毒的,可以放心吃;坏消息是,有些仙人掌的刺有毒,被刺伤后,会出现红肿、疼痛,严重的会化脓、感染。
如果在沙漠中实在饿得不行了,可以试着吃仙人掌,一定要注意它的刺。
仙人掌可以吃
此外仙人掌也是会结果的,结出的仙人掌果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可以食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还被当作水果销售。
其次就是沙漠中的芦苇,可以抽取它的根茎部位食用。
沙漠中经常看见一些水塘,但是它的水不一定可以喝,不过水边的芦苇可以吃。
芦苇在根茎处非常鲜嫩,含有水分和营养物质,可以直接食用。
沙漠中的芦苇
市面上有一种叫做茭白的菜,又叫高笋,就是一种水生植物的根茎。茭白是禾本科的植物,芦苇也是,因此它们有一些共通的地方。
沙漠中也能生活着一些水果,比如沙棘、沙枣等,它们虽然不会生活在沙漠腹地,但是会出现在一些盐碱地、荒漠化的土地上,在饥饿的时候,可以用它们果腹。
沙漠中还有一种叫做沙盖的草,长得像低矮的艾草,可以食用,但是味道不怎样,如果不嫌弃,可以在饿了的情况下吃草。
沙漠中的草
沙漠注意事项
除了上面说的植物除了能填饱肚子,还能为 *** 提供水分,但仅凭这些水分,人类很难坚持走出沙漠。
因此进入沙漠之前,还是应该携带足够的水。如果不幸水被耗尽了,可以使用一些办法自己寻找水。
在沙漠中遇见的水,不能之一时间就喝下去,更好携带那种快速检验水质的试纸,可以马上检测出水里面是否含有致命 *** 。
沙漠中的水别随便喝
如果想要喝更安全的水,那么可以在傍晚来临之前,挖一个深坑,然后在坑底放一个容器,用塑料薄膜封好坑的口,可以在塑料薄膜的正中心放置一个重物,让薄膜凹下去。
经过一个晚上的等待,可以在第二天清晨收获一杯或者一碗水。
这其实就是利用沙漠昼夜温差大,让地层的水蒸气在薄膜上液化,然后滴落到下方的容器内。
沙漠中的水井
不过这个 *** 不是哪里都可以,首先是地层要有一定的水分,其次是坑要挖得足够深,不然找个干燥的地方,挖再深的坑也没用。
西葫芦在家就能种,记住这5个种植要点,摘完又长满!最近小叶逛菜市场发现西葫芦都出来了, *** 也非常便宜,很多居民都来买,今天小叶就来说说种西葫芦的小窍门,快点收藏起来吧!
NO.1 土壤
西葫芦对种植的土壤环境要求非常严格,土壤、生长环境都决定着西葫芦的品质,土壤选择的好储水能力就强,宜选择疏松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壤土或沙壤土的地块进行栽培。同时土壤中含氮元素不能过高,土层更好是上松下实。
NO.2 温度
西葫芦对温度非常敏感,高于30℃或低于15℃都会导致西葫芦生长缓慢,抵抗力下降。当温度低于10℃时,西葫芦很容易出现停止生长的状态!
一般来说西葫芦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0度至25度左右,为此,建议大家随时关注气温的变化,以及时的进行控温处理等。
NO.3 水分
西葫芦非常不耐旱,如果种植西葫芦土壤的湿度不够,西葫芦非常容易发生病虫害及生长缓慢的现象!所以建议大家每隔7-10天浇一次水,种植土壤的湿度一定要保持70%的水分,用手指触摸,有明显潮湿的感觉就可以了!浇水时要注意避免田间水分过量导致积水,这样也会影响西葫芦的生长!
NO.4 摘枝
西葫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在最恰当的时候进行摘枝处理,将多余的枝叶、花朵果实摘掉!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增加植株的透气 *** ,预防光照不足及养分消耗过多,在西葫芦做瓜之后也要将周围的枝叶和花朵摘掉,有利于西葫芦的生长!
NO.5 施肥
西葫芦在种植过程中,主要以施钾肥为主,如果土壤中含有氮元素,在施肥时就不要再施氮肥了,施肥时可以每隔10天施一次微生物菌剂蔬果专用肥,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能够改善土壤环境,增强土壤肥力的作用,能够为西葫芦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以上就是小叶老师为大家介绍的内容,如果大家有关于种菜更好的 *** 或妙招,欢迎大家下方留评哟!
据汪曾祺观察,胡萝卜是最受西南 *** 女同学青睐的食物。
“脆嫩多汁而有甜味,胡萝卜味儿也不是很重”的昆明胡萝卜,更被传说具有驻颜功效,校园里进而形成了一道“她们一边谈着克列斯丁娜·罗赛蒂的诗、 *** 底的小说,一边咯吱咯吱地咬胡萝卜”的盛景。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如此记载这种中国百姓习以为常的食材:“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萝卜,故名。”可见胡萝卜并非土生土长,多数人认为它是在元朝传入中国的。
胡萝卜因为鲜嫩多汁且有驻颜功能,因此在 *** 时期颇受女 *** 喜爱。/图·pexels
不过,也有人根据南宋官方 *** 书《大观本草》新修订版本将胡萝卜列为新增六味 *** 之一的情形推断,直到宋朝国人才能吃上地道的胡萝卜。
虽然关于胡萝卜最早进入中国的时间说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胡萝卜原产于 *** 西南部,祖先是阿富汗的紫色胡萝卜,栽培历史长达两千多年。
很多人通过食材和植物的名字判断它们是否源自海外,上海辰山植物园科研中心研究助理严靖告诉记者,只有名字中之一个字为“胡”或“洋”的植物才多数为“外来 *** ”。
在中餐里迎来第二春的“外来 *** ”
“胡”姓植物一般来自西北方,传入中国的时间较早,多数在唐代以前就已输入,如胡芹、胡瓜、胡豆、胡麻、胡荽、胡桃;“洋”姓植物传入中国的时间则较晚,大多和外国人在中国的传教活动有关,如洋芋、洋葱和洋姜。
洋芋也就是土豆,原产于美洲安第斯山脉,最初由荷兰人在明朝末年带到中国 *** ,后传入东南沿海地区。在其普及的过程中,传教士和商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番”姓植物也是外来 *** ,传入中国的时间基本都在宋朝以后,以明朝为最多,如番茄、番薯、番椒、番石榴、番荔枝。还有少数“西”姓植物也是外来的,如西瓜、西葫芦、西芹、西兰花。
洋芋也就是土豆,原产于美洲安第斯山脉,最初由荷兰人在明朝末年带到中国 *** ,后传入东南沿海地区。/图·pexels
曹雨在《中国食辣史》中提到,外来食物加入中国饮食在历史上有三个高峰时期:一是西汉凿通西域,胡椒、蒜、孜然、芝麻和小茴香此时从中亚和西亚进入中原;二是盛唐时期,大量产自印度和南洋的香辛料进入中原,有 *** 、肉桂、豆蔻等数十种;三是明末清初,美洲原产作物进入中国,包括辣椒等茄科植物。
严靖表示,除了小麦、高粱等少数主要作物来自旧 *** 之外,大多数常见的外来农作物来自新 *** ,也就是美洲,尤其是南美洲。15—16世纪是美洲植物走向世界的重要历史阶段, *** 从中起到了决定 *** 作用。
“他虽然并非之一个到达美洲的人,但他是之一个让当时的世界持续接触美洲的人,造就了‘ *** 大交换’,将现在全球产量更大的5种农作物——玉米、土豆、木薯、西红柿、番薯,从美洲带到了世界。”
让国人“无辣不欢”的辣椒也是 *** 带出来的一种作物。美洲辣椒成熟时红色的圆形小果实,看上去和现今的辣椒极为不同,却与胡椒有着几分相似,这让之一次见到辣椒的他误以为是胡椒。
艺术家笔下的 *** 到达新 *** 的情景。 /图·视觉中国
*** 在日记里兴奋地写道:“这里的人不管吃什么都要放它,否则便吃不下去,据说它还有益于健康。”这个阴差阳错的发现促使他把辣椒带出了美洲。不过,葡萄牙人才是将辣椒引进中国、令其风靡全球的推动者。
明朝海禁期间,只有葡萄牙人和中国有过来往。1516年,菲莱斯特罗(Rafael Perestrello)从满剌加(今马六甲)乘船抵达广州南岸,明朝 *** 允许他入境进行贸易。
虽然没有史料记载,但辣椒极有可能在此期间之一次被带入中国。“很难相信葡萄牙人会带着辣椒满世界跑,却没有带着辣椒来到中国。”严靖说。毕竟菲莱斯特罗是 *** 的表亲,他还有两个葡萄牙 *** 剂师同伴,他们对香料兴趣浓厚。
中国已知最早的辣椒记录出自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高濂1591年所著的《遵生八笺》,其中记载有“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此外,浙江的地方志也是最早记载辣椒的。
辣椒最初进入中国时主要作为观赏 *** 植物栽培,到了清代嘉庆年间,辣椒菜作为食材普及到民间。/图·pexels
此后两个世纪,辣椒在我国主要作为观赏植物栽培。直至人口增长导致耕地紧张,它的地位和功能才开始发生质的改变。到了清嘉庆年间,辣椒才被川、湘等地的人们普遍食用。
19世纪末,以辣椒调味为特色的川菜、湘菜菜系最终形成后,辣椒便开始了它对中国人味蕾的“大收割”进程。
无脚的植物,如何环游世界?
如今,植物中的外来 *** 获得了“植物 *** ”这个新称呼。严靖指出,这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可用生活语境解释为“植物由于各种原因离开自己的原产地(也就是家乡),而在另一个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地方定居的过程”。
“植物 *** ”是一个话题而非课题,严靖出于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感及对科普的热爱,开通了一个名为“植物大 *** ”的个人公众号,在工作之余做些力所能及的科学普及工作,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外来植物。
严靖的公众号-植物大 *** 。
植物 *** 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自然扩散,比如从邻国扩散进云南的紫茎泽兰;二是人类的无意携带,比如很多细小的容易附着在人身上的植物 *** ,随着人类旅行跨境传播;三是有意引种栽培,常见于有观赏、 *** 用、食用或其他价值的植物。
所谓“自主 *** ”,便是指之一种情况,对植物和地理环境的要求都比较高。
以紫茎泽兰为例,它原产于墨西哥, *** 轻而细小,还带有助飞的冠毛,20世纪初作为观赏植物被引入东南亚栽培。20世纪40年代,中缅边境的大风把它自然带入我国云南南部,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造成了生态灾难。
严靖表示,自主 *** 现象在植物身上很少见,因此大部分植物 *** 都属于“被动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严重危害小麦生产的毒麦,就是被动 *** 的典型例子。
*** 胜利后,黑龙江省东宁县绥芬河镇的居民在绥芬河火车站发现了一车皮小麦,有人觉得品种很好,便留 *** 种。这批小麦中夹杂了少量毒麦,因重视不足,它们随着小麦的种植而传播,最终蔓延到几乎整个小麦种植区,被当时的农民称为“迷糊”“闹心麦”。
植物 *** 有自主 *** 和被动 *** 之分。/图·pexels
需要指出的是,外来植物不能跟“入侵物种”画等号。
“物种入侵”概念最早由德国生物地理学家戈泽(Goeze)在1882年提出,指非本土植物的传播与扩散,其本意至少在植物学中,起初并不含有任何正面或负面意蕴。
由于科学家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物种入侵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这项研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才使“入侵”字眼在大众语境里被等同于“危害”。
此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伊始就已经自带贬义,严靖认为,这是语言发展的正常过程,所以后来又衍生了“归化植物”(指可以自行繁衍并已经定居,但还未造成危害的植物)这个中 *** 词。
植物虽然根植于大地,但是他们仍会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迁徙。/图·pexels
严靖手中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外来植物约1.4万种,其中绝大多数是栽培植物,约950种为归化植物,有400多种已造成不同程度的入侵危害。在这1.4万种植物里,对当地环境和居民生活具有显著影响的仅有数十种。
上述提到的外来农作物,已经明显改变了我们的饮食结构和文化,并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另一些植物 *** 却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困扰,比如豚草。
豚草花粉中含有水溶 *** 毒蛋白,与人接触后可迅速释放,并引起过敏 *** 反应,是人类患“枯草热”的主要过敏源。每到秋季,不少人会因此产生流鼻涕、喉咙肿胀、咳嗽、眼睛痒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引发过敏 *** 哮喘甚至肺炎。
豚草 。/受访者供图
至于水葫芦就更不用说了,它不仅造成长江流域夏季航道堵塞、蚊蝇滋生等状况,泛滥时的照片也让各地网友备受密集恐惧症的煎熬。
“植物 *** ”不是妖魔 *** 怪
严靖发现,对特定植物缺乏了解导致民间对植物 *** 存在认知偏差,大体分为“外来植物都是好的”和“外来植物都是有危害的”两个极端。
水葫芦/受访者供图
例如,有些爱花人士喜欢“猎奇”,特别是喜欢通过各种途径引入栽培一些国内没有的物种,却没有对它们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加之后期栽培管理不严格,导致一些物种成了入侵种。
有些过分谨慎的人则非常排斥外来植物,这里面就存在一个利弊权衡。严靖建议由专业人士根据相关指标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因为“只有这样,某一种植物能否引入、引入后怎么管理才有科学依据”。
目前,与植物 *** 相关的研究主要有“入侵生物学”和“入侵生态学”两个分支学科,研究外来物种的入侵 *** 与生态 *** 的可入侵 *** ,以及外来或入侵物种的预防与控制。
植物的 *** 过程是进行这些研究的基础内容,既要了解某种植物的原产地、传播途径、传入方式、传入地点和时间、扩散过程等,有点类似于破案,也需要 *** 和寻访。
匍地仙人掌 。/受访者供图
去年被发现并报道的新记录植物匍地仙人掌,最初是科学工作者在网友们分享的照片中看到的。多肉爱好者称之为“圆武扇”或“无敌团扇”,它在山东临沂地区每年5—6月都会开出 *** 悦目的黄花。
“我们发现这个种在此前从未被报道过,于是就去进行调查采集,并走访了当地群众,发现20世纪50年代在当地的山里就已经有野生分布。”严靖和团队了解到,当地人用捣烂的匍地仙人掌掌片治疗烫伤,也采集果实食用。
研究团队初步推测,它应当是国家推广中 *** 材种植时期,作为 *** 用植物引入种植的,原产于美国,可能是从韩国引入山东的。
入侵生物学研究的目的大多是揭示某个物种的入侵机制或入侵潜力,为防治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图·pexels
入侵生物学研究的目的大多是揭示某个物种的入侵机制或入侵潜力,为防治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其研究手段和技术在多年间取得了长足进步。
“以前更多的是收集材料—不同条件下种植或培养—观察结果—比较分析—得出结论,现在则更多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从基因层面揭示入侵现象背后的本质。”严靖说,该手段在物种溯源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40多年来,国内越发重视上述课题的研究,相关研究人员也日益增多。年轻研究者沿着老一辈研究者的脚步继续前进,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扩展和完善。
“当然也有许多改变,”严靖补充,“如今是信息时代,大数据的持续积累和完善为入侵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全新的视角,对入侵机制和理论的更新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加拿大一枝黄花 。/受访者供图
2003年以来,原国家环境保护 *** 联合中国科学院先后发布了4次 *** 公告,在被收录的中国外来入侵物种中,植物有40种。严靖认为,这是最值得普通人关注和了解的植物 *** 相关研究成果。
这其中就有之前上过微博热搜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花卉市场上 *** 的“黄莺花”与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入侵能力上存在本质区别,因此在防控后者的同时没有必要禁止 *** 前者。
“千万不要将某一种植物妖魔化。”严靖由衷表示,“防范外来入侵植物不仅是 *** 有关部门(如海关)以及科学家的工作,还是一项需要所有公众一起协作的大项目。参与这个项目的必要条件就是,要认识这些入侵植物。”
看日常生活吃的,带有胡,番,洋字头食物的历史国人最讲求饮食,当你大快朵颐时,你是否留心过嘴里的东西来自何方?胡瓜、胡桃、胡豆、胡椒、胡葱、胡蒜、胡萝卜……这些“胡姓”食物的身世又是如何?“胡”字其实 *** 着古代北方和西方的民族。他们改变了我们的餐桌、改变了我们的口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瓜果
餐桌上,除了“胡”系列果蔬,我们还有“番”系列的,比如番茄、番薯(红薯)、番椒(海椒、辣椒)、番石榴、番木瓜;还有“洋”系列的,洋葱、洋姜、洋芋(土豆)、洋白菜(卷心菜)等等。农史学家认为:“胡”系列大多为两汉两晋时期由西北陆路引入;“番”系列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期由“番舶”(外国船只)带入;“洋”系列则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我们的饭菜都是不远 *** 、各有来头。
蔬菜
别以为西北太远,但当你细数餐桌上的佳肴时,你会发现西北就在眼前,我们一桌桌的饭菜早就被“胡化”了,留下了西北的烙印,不信您看:
小麦就是西北来的,此外大量遗传学实验和考古发现已证明,栽培小麦起源于冬春雨雪丰沛的西亚地区。而研磨小麦而成的“胡饼”,也是西北首开先河,它改变了“麦饭”不好消化的难题。而大豆及其后来的豆腐等副产品,也是源自北方。
胡萝卜
再如胡萝卜,原产西亚,阿富汗为最早演化中心。传入我国较晚,但推广很快。明人李时珍说它“元时始自胡地来”。黄瓜,原产印度,李时珍说:“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莴苣原产西亚,其种据说是隋 *** 用重金从国使者处求得,故民间传为“千金菜”。还有菠菜、紫甘蓝等等。
葱姜蒜
中餐离不开丰富的调味料。葱姜蒜是使用频率更高的调料,荤素都离不开它们。姜,史称“南夷之姜”,是南方少数民族驯化的。葱呢,齐桓公伐山戎带回的胜利品中,除了“戎菽”外,还有“冬葱”。“冬葱”即大葱,不同于中原原有的小葱,张骞通西域引进的作物还有“胡葱”、“胡蒜”和“胡荽”。胡葱“茎叶粗短,根若金灯”,是又一种大葱。“胡蒜”即我们现在常用的大蒜。胡荽即香菜。另外还有胡椒和茴香,也是自西向东来的。
肉类
史家常用“搜刮民脂民膏”来批评某个朝代的苛政。“脂”和“膏”是什么?考究起来,“膏”是猪油,而“脂”是 *** 油,中原地区在较长时期内主要食用这两类动物油脂。把菜里的油水都搜刮了,不是苛政是什么呢?虽然中原地区早期农作物中不乏含油量较高的植物 *** ,如大豆,但对植物油脂的利用较晚,直到芝麻的引进才改变了这种状况。
芝麻开花
芝麻原产南部非洲热带草原,后从胡地传入,胡有“胡麻”之称;又因为它是油料作物,故又称“油麻”或“脂麻”。“芝麻”是“脂麻”之音讹,后来竟成为约定俗成的名称。《齐民要术》、《梦溪笔谈》等均记载,是张骞从大宛得“油麻之种”。其实,芝麻早已在西部地区种植,如新疆吐鲁番盆地西缘 *** 沟原始社会墓地(距今2800-2200年),即曾出土过胡麻籽壳。
油菜花
据《本草纲目》等多部典籍记载,油菜也是甘青一带西北少数民族首先种植的,上古时代已传入中原。一开始它被当作菜吃,从唐 *** 始才有“榨油”的记载,宋代方更名“油菜”。迄今,油菜的地位远远超过了芝麻,尤其是西南各省“菜油”使用非常广泛。每年春天,油菜花从南往北次第盛开,几乎“黄”遍了整个中国,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哈密瓜
较之蔬菜,西部、北部地区少数民族原产或首先从国外引种的水果种类更多。原产西域的有哈密瓜,其渊源可追溯到古代的敦煌美瓜。敦煌是古羌族活动地区,由于“地出美瓜”,被称为“瓜州”。哈密瓜是甜瓜的一种,古代文献中提到新疆的“甘瓜”、“甜瓜”,实际上也是哈密瓜。
沙果
还有“柰nai”类似现在的沙果,是一种绵苹果,不同于后来引进的西洋苹果。它原产我国新疆一带,现在伊犁河谷地带还有繁茂的野生柰林。柰在东传过程中,曾在河西走廊的张掖、酒泉一带形成生产、加工中心,并育成优良品种“冬成柰”。
核桃
核桃古称胡桃,原产地也在我国西部地区。开心果、巴旦杏、石榴、西瓜等来自西方,经由新疆等地传入,也有定论。西北地区还从中原引种了一些果树,并培育出新的品种。如古代的瀚海梨,以及现代的库尔勒香梨———在世界农史学家眼中,它们都是中国梨与西洋梨更好的杂交品种。
葡萄
当然,最值得大书一笔的还是葡萄,因为葡萄是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面积更大的果树作物。葡萄古代称蒲陶、蒲桃,均西域大宛葡萄的音译,它起源于小亚细亚的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在传入中原以前,早就在新疆安家了。
羊奶酪
另外,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以“食肉饮酪”著称。肉,主要是羊肉。而酪,即乳酪,也是他们的发明创造。魏晋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对中原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羊肉成了肉类之一原料。
马扎儿
唐代,胡人吃饭用的东西开始流行。“胡床”和“貊盘”就是例子。胡床即现在的马扎儿,便于人起坐取食,打破了原来跪坐的局限。貊盘则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可以盛放全牲或大块熟肉。在此影响下,中国人开始围坐“合食”。在此之前,中原原来一直习惯分食,席地跪坐,每人一个小食案,像鸿门宴里面的场景就是这样。文/李根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