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鱼 *** 大全大图,鲢鱼 *** 大全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52 0
过去60后70后“瞧不上”的鱼,现在成了“香饽饽”,爱吃的人不少

物以稀为贵,几乎用在什么地方都合适。有一种鱼,估计很多60后、70后都印象深刻,因为只有这种鱼在当时不需要“凭票购买”,即便是在北方内陆地区,买这种鱼也被人“瞧不上”,年底置办年货的时候,经常见到成箱成箱的堆在路边售卖,实在没什么东西好买的了,才会选择买上一些,聊胜于无,它就是扒皮鱼。

扒皮鱼是一种海鱼,学名是“绿鳍马面鲀”,现在一些地方叫耗儿鱼,橡皮鱼,马面鱼的,这种鱼头大,鱼皮厚粗糙,鱼鳍有倒刺,处理起来特别麻烦,所以见到的大多是已经去头、去皮的半加工品,所以叫扒皮鱼。

扒皮鱼在过去产量极大,又是海鱼,基本上见到的都是冻货,长时间冷冻的扒皮鱼肉腥、口感硬,烹饪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调味料,烹饪时间也长,会做的人不多,销量也不咋地,便宜的很。

在我80后的记忆里,这种鱼也是比较低端的,地位还不如北方常见的鲤鱼、鲢鱼,一般在饭店里的凉菜区可以看到,饭店的厨师会把这种扒皮鱼油炸过以后,用厚重的调味料红烧成一种甜咸可口的“糟鱼”,味道也尚可,但始终也上不了台面。

现在这种鱼变成了“香饽饽”, *** 可一点也不便宜,稍微大一些的扒皮鱼售价接近百元一公斤,不知道的年轻人还以为它和石斑、多宝鱼一样是高档海货呢。尤其是在四川、重庆附近,爱吃扒皮鱼的还真不少,做得“麻辣耗儿鱼”甚至成了当地的名菜之一。

超市里买了一片扒皮鱼, *** 基本相当于一条2斤重的黑鱼,回家用简单 *** 烹饪了一下,母亲还挺喜欢吃,或许是回忆起了过去的 *** 道了吧。

【红烧扒皮鱼】

准备食材:扒皮鱼、葱、姜、火锅底料、糖、盐适量。

1、扒皮鱼解冻,鱼肉上改刀,根据鱼的宽度深划上几刀,方便入味烹饪。

2、鱼放入葱姜水中涂抹均匀,腌制10分钟入味。

3、锅中适量的油,(有条件的可以直接油炸)将鱼肉擦干水分,放入油煎至两面金黄。

4、锅中适量油加入一块火锅底料,葱段、姜片翻炒,加入几碗热水,加入4勺糖,适量的盐和鸡精煮开5分钟,捞出香料。

5、将煎好的扒皮鱼放入锅里,盖上锅盖焖煮半个小时,大火收汁即可。

——老井说——

*** 扒皮鱼我图省事,直接用了火锅底料,味道还挺好,传统的扒皮鱼“糟鱼”做法,需要将扒皮鱼炸透,用各种香料炒出的料汁(重点要加大量糖)长时间焖煮到酥烂做成的,冷热均可食用。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谱和市井生活,关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

鲢鱼的“尴尬”:食 *** 广、产量也不低,为何野生的却难见踪影?

前言:

导读:鲢鱼的“尴尬”,食 *** 广、产量量也不低,为何野生的却很少见?

众所周知,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是我国非常著名的四大家鱼。它们不光是在我国的养殖历史悠久,而且粉丝也是遍布全国各地。

这四种不同的鱼最适合混养了,并且还满足了不同的人的口味需求。

如果你经常去钓鱼,就会发现一般在野外像鲫鱼、鲤鱼、罗非鱼等鱼类比较多见,而像草鱼、青鱼这些鱼类就很少见,特别是野生的鲢鱼更是难得一见,很少有人钓到野生的鲢鱼,偶尔钓到的也要么是人为放生的,或者是从一些养殖的鱼塘、水库里面逃匿出去的。

鲢鱼作为我国知名的四大家鱼之一,它的食 *** 很杂,养殖比较粗放,是一种很好养殖的淡水鱼,并且繁殖能力也不弱,一次产卵量也不低,但是为何野生的鲢鱼却很少见呢?

鲢鱼:可分为白鲢和花鲢

鲢鱼其实细分的话有两种,一种是白鲢,一种是花鲢,其中前者一般就是指代鲢鱼了,而后者多数是叫它鳙鱼、大头鱼、胖头鱼和雄鱼等。

其实这这两种鱼虽然长得很像,但还是很好分辨的,它们的体型侧扁、稍高,呈纺锤形,但是白鲢鱼整体以银白色为主,尤其是腹部是白色的,各鳍色灰白。

而花鲢鱼的腹部还有些黑色的斑点,看起来就像是花斑一样。再加上它的头部更大,几乎占到了身体的三分之一。

除了这些方面的区别以外,白鲢鱼 *** 急躁,擅长跳跃。它的生长快,食 *** 也杂,幼鱼时期以浮游动物为食,而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

这种鱼也因为食 *** 杂,生长快,还没有什么病害,因此产量高,受到了很多渔民的喜爱,他们也乐意去养殖,常常和草鱼、鲤鱼、青鱼等鱼类混养。

鲢鱼的习 ***

鲢鱼是一种在水的中上层活动的鱼,这是一种典型的滤食 *** 鱼类,常常吃水中的浮游动植物,是一种食 *** 很广的鱼类。也因为它的这个食 *** ,还被称之为“水中清道夫”。

很多人在养鱼的时候,都会混养一些鲢鱼,就是因为它能吃掉水中的浮游植物,这样对其他鱼的生存反而还有利。

而鲢鱼的繁殖能力也是比较强的,它和青鱼、草鱼、鲤鱼等淡水鱼一样,都是个头越大,所怀卵的量就越大。一般10斤左右的雌 *** 鲢鱼的怀卵量是20-25万粒,但是个头越大,产卵量就会越多。

而且鲢鱼的产卵期与草鱼相近,是在每年的4~5月产卵。

那为何这么高的产卵量,在野外的鲢鱼却很少见到呢?鲢鱼在自然条件下能产卵繁殖吗?

为何野生鲢鱼很少见?

毫无疑问鲢鱼在野外环境也能自然存活的,而它之所以被称之为“家鱼”,就是因为在野外的环境下产卵量很低。换句话说,它虽然能自然繁殖,可是却难以繁殖后代。

这是因为鲢鱼在野外环境自然繁殖的条件很难达到。

首先鲢鱼自然繁殖的时间较长。鲢鱼虽然较草鱼 *** 成熟的时间会早1-2年,但是要达到 *** 成熟,一般都要3-5年以后,尤其是在野外的环境下,时间会更长。同时鲢鱼体重一般都要8斤以上才可以繁殖。

但是野外环境的鲢鱼,一般都还没有怎么长大,往往都是几斤重就已经被人捕捞、或者是垂钓上来了,可是这样的鲢鱼都还没有“成年”。

其次,鲢鱼自然环境中繁殖还对温度、水流有要求。鲢鱼在野外自然条件下繁殖,不仅对水温有要求,而且还要在有水流 *** 的条件下才能繁殖。

一般鲢鱼是在四五月份的时候繁殖,温度在25℃左右才能繁殖。这个条件还比较好满足,可是在一些鱼塘、水库,或者是湖泊中,要满足水流 *** 就比较困难了。因此即便是在野外有些鲢鱼,能长到10斤以上,达到了 *** 成熟,可是却没有条件也就难以繁殖。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近些年很多的地方修筑水利工程,拦河筑坝等,这也就给鲢鱼繁殖加大了难度。而且即便是有些繁殖产卵了,可是鱼卵在野外的环境中,也要面临多种威胁,鱼卵会被其他的鱼类吃掉,孵化的小鱼也被各种鱼类捕食、捕获等。

结束语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才很难见到野生的鲢鱼。其实不光是鲢鱼,草鱼、青鱼和鳙鱼都是如此。这些家鱼,就是要人工帮助它们创造繁殖的条件,才可以大量的繁殖,从而用来养殖。

都说鲢鱼要吃大的才好吃,这句话确实不假。养殖的鲢鱼7斤以下的一般卖不上 *** ,而10斤以上的鲢鱼则和花鲢鱼 *** 是差不多的,并且还是个头越大越值钱。那你可知道鲢鱼更大能长到多大呢?

别看平时所见到的鲢鱼,一般也就是几斤重,十斤以上的鲢鱼也很少见到了。可是这种鱼的寿命很长,能不断的生长,体重更大可以长到40多公斤以上,如此大的鲢鱼在水中就如同一头猪了。

所以多数人所吃的鲢鱼,其实还是个鱼宝宝。也因为这些鲢鱼还没有长大,就已经被捕捞了,在野外又怎能看到大量的野生草鱼呢?不过在一些大江大河里面,野生鲢鱼还是不少的。当然了其中多数都是人为放生的。

只是现在所养殖的鲢鱼,基本都是饲料养殖的,它们生长快,泥腥味重,再加上鱼刺多,还普遍都是小刺,鲢鱼已经不怎么吃香了。即便是四五元一斤,但是也很少有人购买了。

各位朋友们,你们喜欢吃鲢鱼吗?见过或者是钓到的更大的鲢鱼有多大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花鲢和白鲢有什么区别,养殖哪个更能挣钱?

我到一个小型水库去买鱼,看到两种鱼,都是鲢鱼的形状, *** 却不一样,有一种是12元每公斤,另外一种是8元每公斤,我就买了12元每公斤那种鱼,有8公斤重,快100元,买回家里以后,家里人都说好吃,在我们这些地方,说这种鱼叫黑大头,也叫做花鲢鱼,另外一种白鲢鱼, *** 要稍微低一些,这两种鱼什么区别,养殖哪一种鱼更挣钱?

花鲢鱼 ***

一、 *** 上进行区别?

看我上面我买的鱼,就知道两种鱼的 *** 不一样,花鲢鱼的 *** 要高一些,在我们南方是10~12元每公斤左右,但是白鲢鱼的 *** 要低一些,在6~8元每公斤,鱼越大,鱼的 *** 都要高一些,而且花鲢的体型要比白鲢大一些,这和他们吃的食物有关系。

白鲢鱼 ***

二、从外观上观察不一样?

花鲢的鱼鳞斑有些偏黑,而白鲢的鱼鳞斑就有一些偏白,如果水质比较好的地方,白鲢从外观上看,在阳光下面,就显得有些荧光闪闪,这是从外观上观察。

从两种鱼的身体形状观察,表现在两种鱼的胸部下面,白鲢的腹部有一个明显的棱线,一直延续到身体的尾部,而花莲的这一条棱线不明显,这也是明显的区别。

花莲的头较大,占据了身体的1/3,所以也叫大头鱼,用它做出来的剁椒鱼头,不仅味道鲜美,而且 *** 要贵一些,把白莲的鱼较小,这也是一个较大的区别。

三、从食物上进行区别?

两种鱼的食 *** 不同,白鲢靠吃浮萍植物为生,比如是池塘里的浮萍草,以及池塘里的一些蓝藻,都是白鲢的功劳,当然白莲也绝不是绝对的素食主义者, 也会吃一些浮游动物,而花鲢就是以浮游动物的食物为主。

花鲢对于清除蓝藻,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在2014和2018年的年间,太湖渔政管理局为为了消除太湖里面的蓝藻,曾连续放入五亿尾花鲢鱼苗,放入这些鱼苗以后,据专家估算,这批鱼苗在生长过程中可除去658万吨蓝藻,是控制蓝藻暴发的“主力军”,为太湖消除湖里的蓝藻,功不可没,那这些花鲢吃了蓝藻以后,能够迅速生长,放入了这些花鲢鱼苗,就能产出8吨以上的商品鱼,经济价值超过8万多元,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事。

消除蓝藻,两种鱼都有功劳,在一个湖里面,如果蓝藻爆发,放入花鲢的同时,也要放有一定数量的白鲢,这样消除蓝藻的效果会更好。

四、养殖什么鱼更挣钱?

从鱼的 *** 来看,肯定是养殖花莲更赚钱,因为花莲的 *** 要高于白莲每公斤2~4元,花莲的 *** 比较高,就是他的鱼头能够做出美味的剁椒鱼头,而且鱼头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受到人们的青睐,所以养殖花莲更能挣钱。

养殖白鲢鱼,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白鲢鱼生活在水的表层,如果天气太热,缺氧的情况下,白鲢鱼容易死亡,在一些养殖的鱼塘里,经常能看到白鲢鱼死亡的情况,所以养殖花鲢鱼更挣钱。

花鲢鱼和白鲢鱼,都是四大鱼中的一种,2019年,白鲢和花鲢的产量,达到了700万吨以上,占了当年淡水鱼的27%以上,当然在一个鱼塘里面养鱼,可以草鱼、鲤鱼、鲢鱼都放一点,放入鱼苗的数量,每亩在200尾至300尾之间,白鲢的数量要少放一点,每亩鱼塘只要放入80尾就行。如果专业的养殖鲢鱼,肯定是养殖花鲢更挣钱,你认为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三农创作挑战赛#

广平人:“白鲢”鱼和“花鲢”鱼,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吗?

鲢鱼分为花鲢鱼和白鲢鱼两种,由于它们的外观非常的相似,一般人难以区分。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白鲢鱼和花鲢鱼的区别有哪些吧?

之一,从鱼头的大小来看

花鲢鱼和白鲢鱼的鱼头都很大,但是花鲢鱼的头却更大些,可占身体的1/2甚至更多,因此花鲢鱼又称“大头鱼”或“胖头鱼”。

第二,从鱼身体的鱼鳞花色看

花鲢鱼身上是有淡黑色斑点的,而白鲢鱼是全白鳞,无黑色斑点,这点比较容易区分。从肉质看,花鲢鱼肉质细腻,鱼头富含胶质蛋白,最适合做剁椒鱼头、蒜香鱼头、咖喱鱼唇、鱼头豆腐汤等。白鲢鱼肉质略微松散,而且鲜味不如花鲢鱼。白鲢鱼的小刺较多。

花鲢鱼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鱼类,每100克花鲢鱼中含蛋白质15.3克、脂肪0.9克。另外,花鲢鱼还含有维生素B2、维生素C、钙、磷、铁等营养物质。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可以区分花鲢鱼、白鲢鱼了?花鲢鱼无论是在肉质上还是在鱼头的营养和分量上都是比白鲢鱼占有优势的,买鱼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记得关注小编,点赞转发哦~

“ *** 鱼”排名了!这5种鱼经常被钓友吐槽,一旦进窝就不肯走

自然水域中有很多的鱼种,有些鱼很聪明,不肯轻易进窝、不肯轻易就饵,即使钓到了不讲究点 *** 也很难把它顺利地拿下,比如说鲤鱼就是这样。


但也有一些鱼比较“笨”,给什么就吃什么,有时你不想钓它它都会自己送上门,赶都赶不走。钓友们给这类鱼起了个统一的称号,那就是“ *** 鱼”,对它们的评价是:钓这种 *** 鱼根本就不用讲 *** ,闭着眼都能上。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有哪些鱼被钓友们亲切地称为“ *** 鱼”呢?我总结了5种,这5种鱼是钓友们平常说得最多的,下面我就写出来给大家看看,排名就不分前后了,反正都不聪明~

之一种:黄辣丁

我说了关于“ *** 鱼”的排名不分前后,但黄辣丁这种鱼可以例外,因为我就没听过有谁说它聪明的,哈哈哈~

如果你去问一个人黄辣丁怎么钓,得到的回复大概就是:黄辣丁能怎么钓,粗钩大线挂蚯蚓就完事了呗,不看漂都行,反正只要吃了就跑不了。


我认为钓黄辣丁还是要看漂的,但看漂的目的不是怕它吃完饵吐钩了,而是怕口抓得不及时它把钩吞肚子里去了~

为此我还专门写过文章:很多人认为钓黄辣丁跑铅都可以,我不但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浮漂还得调得灵敏点。因为太钝的话,容易吃死口、把钩饵吞肚子里去,这样取钩就太麻烦了~

钓其他鱼要认真调漂是怕没有及时看到口、鱼吃完饵跑了,钓黄辣丁认真调漂却是怕它吃得太深,这波 *** 作对黄辣丁来说攻击 *** 不大,侮辱 *** 极强。

第二种:小罗非

我们这边的野河没有罗非,所以没有切身体会过罗非闹窝的痛苦,但通过这些年写文章,钓友们对这种鱼的各种吐槽,我也能感受到它的厉害了。

不过要注意的是我这里特指“小罗非”,这种鱼要是长到一定个体,那就没那么好钓了,大罗非我在黑坑钓过,说实话漂相并不算很漂亮,越大的罗非鱼漂相反而越小。


罗非为什么会被那么多钓友吐槽?主要是因为它不挑食,其他的小杂鱼闹窝,控制一下饵料雾化、控制一下味型就行了,实在避不开就挂玉米麦子。

但罗非不一样,你挂个玉米麦子它一样啃,而且啃地很快乐,到现在为止我也不知道到底什么饵料它们是不吃的。

第三种:趴地虎

这种鱼我感觉不用介绍,甚至都不用钓,你光看它的样子就知道很呆了。外观看起来不太聪明,平常也不干啥正经事,整天就知道趴在水底发呆,有时候徒手都能抓住它们~

这种鱼爱吃肉,你用饵料钓可能感觉不出来,但只要一挂上蚯蚓那就真的疯咬了,有一个钓一个有两个钓一双。

而且这种鱼是我见过唯一一种不用鱼钩也能钓起来的鱼~


我之前去过一水库,趴地虎特别多,开始挂饵料还没发觉,后来是饵料没口我尝试挂蚯蚓,结果就连杆了~毫不夸张地说只要饵料一到底,不出三秒提竿必中,而且很多都是咬着蚯蚓尾巴上来的,根本没吞钩!

第四种:鲢鳙

鲢鱼和鳙鱼是两种鱼,但它俩习 *** 差不多我就放一起说了。要钓好鲢鳙其实并不算很容易,很多钓友给我反馈过说钓不好鲢鳙,漂相不会看。

鲢鳙不好钓,但并不妨碍钓友们叫它们 *** 鱼,主要是因为这两种鱼一旦进窝很难离开,你钓不钓得起来是一回事,它们走不走又是另外一回事。


鲢鳙喜欢雾化,喜欢味道重的饵料,所以只要某个水域鲢鳙比较多,那基本就告别商品饵了,连味道重点的窝料都不敢打。

自然水域还好,因为即使你一开始的对象鱼不是鲢鳙,但是误把鲢鳙诱进窝以后大不了换竿换线专门钓它。但收费水域就不一样了,有些老板往塘里放很多鲢鳙,但又不允许你钓它,美其名曰净化水质,遇到这样的情况头就大了。

第五种:鲶鱼

鲶鱼的品种比较多,有土鲶、埃及塘鲺、大口鲶等等,这里面我个人认为更好钓的是埃及塘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胡子鲶、塘角鱼。

埃及塘鲺还有一个称呼,那就是“垃圾鱼”,这个名字的由来主要是因为它们的生存能力很强,能够在一些脏乱差、其他鱼种生存不了的水域活下来,哪怕粪坑都可以!


至于吃这方面,埃及塘鲺也是绝对不挑的,小鱼小虾河蚌螺蛳,以及各种动物 *** 、腐肉,都在它们的食谱中,这恐怕也是被称为“垃圾鱼”的原因之一吧。

鲶鱼是肉食 *** 鱼种,虽然吃得杂但主要还喜欢肉类,所以钓它应该用青皮大蚯蚓或者猪肝猪肺,当然了鸡鸭内脏也行。

这玩意儿嘴特别大,比黄辣丁要大得多,所以吃起来也一点不含糊,只要发现饵料,马上就能咬钩,浮漂信号非常给力多半是黑漂。

以上是我认为比较傻的5种鱼,不知道各位钓友怎么看?或者你能否想到有比这几种鱼更傻的吗?欢迎留言评论说出你的看法。


【作者简介】:小飞,一个90后钓鱼爱好者,希望用文字记录垂钓的美好、把心得留给需要帮助的人,欢迎渔友们关注。

不是珍稀鱼种,但它却是首位严禁垂钓的鱼,鲢鳙的地位这么高?

鲢鳙四大家鱼之一,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经济型鱼类之一,产量位居全国淡水养殖鱼之最。

鲢鳙是鲢鱼和鳙鱼的统称,属中上层鱼类。鲢鱼又称为白鲢,鳙鱼被称之为“包头”、“花鲢”、“雄鱼”等!鲢鳙在水产养殖领域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几乎任何养殖水域都不缺少它们的存在。


同样是淡水鱼,但是,在多地却一度成为严令禁止垂钓的鱼种,甚至于某些水域都到了钓鲢鳙罚款、拘留的地步!为何鲢鳙的地位会如此特殊?

保水专家鲢鳙,国产版水中“清道夫”?!

鲢鳙之所以有着特殊的水产地位,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鲢鳙有着诸多的别类称号,“水中环卫工”、“水质净化器”、“国产清道夫”!

之所以如此称呼它们,这也因为鲢鳙有一个不同于其他鱼种的特殊功能,它们的腮腺细而密,很难摄食<10 um的食物颗粒。所以,鲢鳙的主要食物来源就是,水中的藻类、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等!

一个水域一旦有着它们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的控制水质变肥,水华泛滥!

鲢鳙的这一特殊存在,可不是空穴来风的。

案例一:

上世纪80年代, *** 的蓝藻现象爆发了,不仅那次,在随后的1998~1999年两年里, *** 更是连续爆发蓝藻“水华”。为此, *** 每年投入60万斤鲢鳙鱼苗,在多年的尝试之后, *** 的蓝藻病得到了很好的整治。也是因为鲢鳙的存在, *** 才有了如今的国家I级水质标准!


案例二:

2007年的太湖水危机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直接催生了当地对太湖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水危机爆发后,无锡市 *** 和当地居民在之一时间采取了治理措施。为了清除蓝藻,无锡市还出动了上百艘打捞船,每天有上千人不停地打捞浮在水面的“蓝藻膜”。

为此,太湖方面就想到了“以鱼治水”的方案,在统计太湖水域面积之后,依照比例投放鲢鳙。最终,在2009年~2014年间,太湖流域放流并回捕的鲢鳙累计消耗了35.5万吨的藻类,平均每年消耗5.9万吨。在这些藻类中,蓝藻累计被消耗了19.2万吨,平均每年被消耗3.2万吨,效果颇为理想。

?鲢鳙为何会成为各水域禁钓鱼种?

鲢鳙能成为多地水域的主要养殖目标,净化水质不是之一位。之所以能被大量投放养殖,最主要的原因是,鲢鳙有着极强的成长速度,较低的患病率低,超高的成鱼产量,而且鲢鳙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是值得养殖的优良鱼种!

而对于钓鱼人而言,鲢鳙也是垂钓的热门鱼种。它不仅垂钓手感极佳,而且它的垂钓类型简单,出鱼几率较高!

垂钓爱好者都知道,只要 *** 得当,只要是水域鲢鳙稍微有些密度。那么连杆真的不是梦想。

鲢鳙属于群居鱼类,所以,一旦有一尾进入窝点,那么就说明,鲢鳙大军即将到达,只要线组鱼竿够结实,爆护绝对不是梦!

在钓鱼界,鲢鳙的垂钓思路一直都有一个共同特 *** ,那就是连钓带锚。由于觅食习 *** 关系,鲢鳙一旦遇到粉状雾化带,它们就会睁开大口,争相吸食粉妆饵料。

由于一进就是一群,同时嘴大吐、吸力度强,这也促成了浮漂漂相很乱的原因,增加了钓鱼人漂相的判断难度,所以,才有了很多小伙伴经常垂钓锚到鲢鳙的现象!

其实,想要钓好鲢鳙也不是难事。只要各方面都做好调整,正口鲢鳙也不是很难的。

  • 之一:饵料雾化状态调整好,鲢鳙的觅食方式是吸食,所以,饵料的状态不能太散,也不能太粘。太散容易脱落,太粘缺少雾化剥落状态,不利鱼入口即化的特点!
  • 第二:水层找好,钓鲢鳙说简单也简单,但是,难起来也是让人头疼的。由于是中上层鱼类,所以,垂钓的时候,找鱼群水层很重要。所以,垂钓之时,一定要根据水深,一层层去搜鱼层。通常垂钓习惯都是以浅往深找。通过浮漂漂相,以及中鱼位置控制深浅。一般是漂相较乱,有口打不到,那就说明水深不够,要适当的增加水深!
  • 第三:浮漂调目调整,钓鲢鳙一直都是以钓浮为主,所以,这时调漂尽量以带饵调为优先选择。通常的垂钓习惯就是,带饵调2~3目,以抓浮漂上顶后的那一个下顿动作为准!

之所以鲢鳙会成为禁止垂钓目标鱼种,净化水质,好钓是一方面。同时,鲢鳙的经济价值也是原因之一!

而很多中小型水域,鲢鳙几乎都是以人为投放为主,很少有水域能够促成鲢鳙繁殖的,因为鲢鳙的自然繁殖条件苛刻。所以,基本就是钓一条少一条,禁止垂钓也成了必然选择!

?总结

作为淡水鱼最为普遍的存在,鲢鳙虽不是珍稀鱼种,但是,它却因为其自身特点,最终站在了很多珍惜鱼种都无法超越的存在。这也许就是为何很多水域禁止垂钓,和多地小型水域垂钓鲢鳙,老板出价超高的原因了!

我是啊峰,喜欢的点赞,关注,谢谢大家的阅读!!!

食用的鲢鱼越大越好吗?更大的鲢鱼能长多大?

说起鲢鱼,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作为中国的四大家鱼之一,鲢鱼可以说是水产市场上出场率更高的鱼类之一。不仅如此,鲢鱼还具有调节水质、防治水华的重要作用,先后被引进到了世界上9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一种世界 *** 分布的“家鱼”。

鲢鱼

鲢鱼的个头儿并不算小,市场上 *** 的鲢鱼一般为3~5斤,养殖周期只有一年左右。而在查干湖、 *** 的捕鱼节上,出水的大规格鲢鱼基本都在8斤以上,更大的足足有50斤,拍卖的“头鱼”几乎达到了天价级别。

那么问题来了,鲢鱼究竟能长多大呢?食用的鲢鱼真的是越大越好吗?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养殖的鲢鱼,更大能长多大呢?

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鲢鱼的贡献绝对是不容小觑的,2019年的养殖产量就超过了380万吨,产量仅次于草鱼,位于淡水鱼排行榜的第二位。对普通消费者而言,鲢鱼是价低味美的“菜篮子鱼”,提供了相当可观的优质蛋白。

白鲢

然而,人工养殖的鲢鱼规格一般都不会太大。考虑到经济效益,养殖户一般只养一年左右的时间(多者2年),上市规格大多在3~4斤左右。在池塘中,鲢鱼一般作为套养鱼和其他经济鱼类混养在一起,比如黄颡鱼、淡水白鲳、鮰鱼等等,既能够充分利用上层的水体空间,又能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还能额外增加一笔收入。

在湖泊和大型水库中放养的鲢鱼,还能长得更大,正所谓“宽水养大鱼”。一方面,湖泊和水库为鲢鱼提供了更大的生活空间,生物饵料也更加充足;另一方面,渔场所采用的网眼尺寸一般都很大,规格较小的鲢鱼会直接从网眼中漏出去,这种“捕大留小”的方式也延长了鲢鱼的生长时间。

查干湖冬捕现场,全都是大型鲢鳙

从鲢鱼的生长曲线(见下图)来看,一条10斤重的鲢鱼需要5年左右的生长时间,30斤重的鲢鱼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50斤重的大鲢鱼需要25年左右的时间。随着时间不断延长,鲢鱼的生长速度会明显减慢,等到25龄之后生长速度尤其缓慢。

鲢鱼的生长曲线

从国内的捕捞数据来看,在人工养殖环境下(包括放养)50斤左右的大型鲢鱼已是十分罕见,60斤以上的就更加少见了。至于养殖的鲢鱼究竟能长多大,目前也只能根据已有的捕捞数据进行大概的推测,现有的纪录在今后很有可能会被刷新。

野生的鲢鱼,更大能长到100斤?

在 *** 上,鲢鱼的成年规格一般为60~100公分,更大个体能长到140公分,更大体重为100斤左右。这样的数据并非夸大其词,也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有事实依据的。

国外捕获的巨型鲢鱼

前面已经提到,鲢鱼先后被引进了9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经成功建立野生种群的就有38个国家和地区,比如日本、印度、 *** 、泰国以及美国。尤其是在美国,鲢鱼以“ *** 鲤鱼”的身份在密西西比河流域泛滥成灾,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鲢鱼在国外频频泛滥,这和鲢鱼自身的繁殖力、适应 *** 以及食 *** 有很大关系。在长江流域,一条发育成熟的鲢鱼其怀卵量一般为62~86万枚,而在密西西比河流域,鲢鱼的怀卵量则在31~134万枚之间,更高的甚至能达到432万枚。

鲢鱼在美国泛滥

国内外的鲢鱼怀卵量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除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外,最重要的差距就是鲢鱼的规格大小。体型越大的鲢鱼,繁殖力就越高,因此怀卵量的差异也从侧面反映出国外的鲢鱼似乎普遍更大一些。

另外,美国的水温应非常适合鲢鱼的生长和繁殖,生物饵料也非常充足,这些都是鲢鱼频频“失控”的原因。在美国的部分河流,白鲢几乎侵占了整个河道,数量惊人,甚至还有美国人捕捞过100斤左右的“米级”鲢鱼。

“米级”鲢鱼

相对而言,野生的鲢鱼比养殖的鲢鱼体型更大,国外的鲢鱼比国内的鲢鱼更大。结合国内外的数据来看,鲢鱼的极限体重应该在100斤左右,极限体长在1米左右

鲢鱼一定要吃大的?越大的鲢鱼就一定越好吗?

农村地区有句老话,“吃鲢鱼一定要吃大的,越大越好”,事实真的如此吗?

不可否认,体型越大的鲢鱼就越少见,就越能满足部分人的猎奇心理。对于池塘养殖的鲢鱼,3~5斤的规格是更佳选择,肉质细嫩,味道也很鲜美;对于湖泊、水库放养的大型鲢鱼,8-10斤左右的即可,太大的也没必要。

在自然水域中,白鲢利用口腔吸水、通过鳃耙过滤食物颗粒。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白鲢主要以蓝藻类的浮游植物为食,而很多蓝藻都是具有生物 *** 的,比如微囊藻、颤藻、念珠藻、鱼腥藻等等。

鲢鱼图片大全大图,鲢鱼图片大全-第1张图片-

蓝藻 *** 是指有害蓝藻的细胞在破裂之后释放出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可以分为肝 *** 、神经 *** ,对 *** 健康有很大影响。以微囊藻 *** 为例,刚开始的中毒症状表现为肌肉酸痛乏力、头晕耳鸣、精神萎靡,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腹部剧烈疼痛、肌肉抽搐、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在水华频发的富营养水体中,白鲢往往被用来摄食蓝藻、调节水质,在大量摄食蓝藻后,鲢鱼本身并不会产生中毒反应,但是可以通过食物链作用将 *** 传递给更高的营养级,这时候就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了。

一般来说,体型越大的鲢鱼,体内积累的 *** (包括重金属、生物 *** 、环境激素)就会越多, *** 的多少和水质有很大关系。国内很多水库、湖泊的水质都很优良,在这种环境下进行生态放养的鲢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品质也很有保证,因此食用规格可以稍大一些(相对于池塘养殖的鲢鱼而言)。

白鲢捕捞上市

总之,鲢鱼并不一定非要吃大的,市场上销售的一般也只有2-5斤左右, *** 一般都不超过10元/斤,便宜的只卖到5-6元/斤,可以说相当“亲民”了,偶尔买来尝尝鲜还是不错的。

对于上述观点,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三农发文挑战赛#

你以为黑龙江只有鳇鱼?这些龙江名鱼你知道多少?

日前我省抚远县黑龙江段捕获一条重达1028斤的大鳇鱼,这是同江、抚远十几年来捕获的更大的一条鳇鱼。

鳇鱼

鳇鱼,学名达氏鳇,乾隆年间曾被作为贡品,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其肉质鲜美、肌间无细刺,属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含 *** 所必需的的多种营养。由鳇鱼卵加工而成的“鱼子酱”素有“黑珍珠”的美誉。

说黑龙江是个被鱼围绕的省份,一点也不夸张,黑龙江地处中国东北边陲,西有嫩江,东有黑龙江、乌苏里江,南有松花江、牡丹江。大的湖泊有兴凯湖、镜泊湖、莲花湖等,整个黑龙江省大江纵横,支流密布,与三江湿地和嫰江湿地一起,构成密密麻麻的湿地水网,除了名贵的鳇鱼,还有“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水产可谓是极其丰富。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黑龙江那些名贵鱼类吧!

三花

鳌花、鳊花、鲫花

鳌花

鳌花,又叫桂鱼、鳜鱼,它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中的一种,是不可多得的美味。鳌花鱼肉质细嫩,刺少而肉多,其肉呈瓣状,味道鲜美,黑龙江、松花江、牡丹江都盛产此鱼,镜泊湖鳌花尤其有名。三江水清澈甘冽,水质冷凉,所以出产的鳜鱼肉质细白,格外鲜嫩。黑龙江虽然冬季漫长,鱼类生长缓慢,但黑龙江的鳌花大者可以长到十斤,在南方极少见到。

鳊花

鳊鱼,又名鳊,亦称鳊花、油鳊。在中国,鳊鱼也为三角鲂、团头鲂(武昌鱼)的统称。鳊鱼体长40厘米左右,比较适于静水 *** 。个头不大,小者七、八两,大者一、二斤,但其肌肉中脂肪含量甚高,肥而不腻,肉嫩味鲜。

鲫花

鲫花学名花鱼骨,体形肥大,属于底层鱼类,它肉多刺少,肉洁白细嫩,呈蒜瓣状,肉实而味鲜美,是淡水鱼中的上等食用鱼。一般的鲫鱼,鳞色灰黑,不起眼,鲫花却长的鳞色银白,美的耀眼。鲫花体大肉鲜,不仅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还具有舒肝健脾、益气养血的 *** 用价值。

五罗

哲罗、法罗、铜罗、雅罗、胡罗

哲罗

学名哲罗鲑,是冷水鲑鱼中的大型肉食鱼,也是世界稀有冷水鱼种之一。更大的身长可达1米以上,体重达50公斤,可算得上是水中 *** ,对于小鱼来说,吃你没商量。哲罗在冷水中生长,又以活物为食,肉质格外细腻,是高寒地区的特产。

法罗

法罗学名三角鲂,因顶鳍高耸、头尖尾长,从侧面看近似三角形而得名,是中国特有的鱼类。体形大肉厚、骨刺比较少、肉质嫩滑,为淡水鱼类中的珍品。

铜罗

学名梭鲈鱼,成熟个体身长可达25厘米,喜生活在水质清新和水体透明度、溶氧量高、并具有微流水的水流中,是肉食 *** 的凶猛鱼类,以小杂鱼为食,属黑龙江 *** 有的鱼类。

雅罗

学名东北雅罗鱼,是一种体型较小的鱼类,成熟个体身长约17厘米。由于雅罗喜集群的习 *** ,易捕捞,产量较高,鱼味鲜嫩,含脂量较低,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

胡罗

学名黑龙江鳑(páng)鮍(pī),比雅罗还小,成熟个体身长一般为5至8厘米,平时生活于水草茂盛的环境中,别看小罗虽小,却是水中珍品,因其个头小,肚皮薄,极少内运,不到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边,可是很难品到。

十八子

除“三花五罗”外,在黑龙江水域里还有“十八子”,但“十八子”并不止“十八”这个数,十八只是形容其多而已。

小编收集到的有:岛子、牛尾巴子、鲤拐子、七粒浮子、草根棒子、鲢子、鲫瓜子、嘎牙子、鲇鱼球子、柳根子、船钉子、斑撑子、青根棒子、黄姑子、红眼瞪子、麦穗子、山鲤子、葫芦片子、沙姑鲈子、红尾巴梢子、白漂子、紫泥肚子、细鳞子、刁子、狗鱼棒子、泥了勾子、扁担勾子、沙丘子、七星子、黑鱼棒子等。

岛子

岛子鱼又名白鱼,个头重达七八斤,体型欣长,鳍尾发达,以善游著称。自古松花江上渔民就以江水煮白鱼款待贵客。黑龙江的白鱼以兴凯湖白鱼最为有名,它与乌苏里江的大马哈鱼、绥芬河的滩头鱼并称“边塞三珍”。

鲤拐子

鲤拐子就是鲤鱼,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这是黑龙江人最常食的鱼,其中一个品种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就是三道鳞。

七粒浮子

学名鲟鱼,是国宝级的珍品。鲟鱼是白垩纪时期保存下来的古生物群之一,曾与恐龙在地球上共同生活。由于其原始古朴的外形2亿年来几乎没有改变,故有水中“活化石”之称。

鲫瓜子

鲫瓜子就是鲫鱼,学名银鲫。在黑龙江人眼里,鲫鱼易于烹调,鲫鱼炖豆腐更是著名的东北菜。

鲢子

又叫鲢鱼,学名白鲢。因为鲢子多刺,所以人们多用它来煨汤。

嘎牙子

学名黄颡(sǎng),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肉质及其鲜嫩。

鲇鱼球子

学名鲇鱼,黑龙江的又一个知名品牌。鲶鱼炖茄子是有名的吃法。

沙姑鲈子

沙姑鲈子俗称“老头鱼”,学名葛氏鲈塘鳢。肉质细嫩,刺少味美,富有营养,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狗鱼棒子

学名黑斑狗鱼。口像鸭嘴大而扁平,下颌突出。是淡水鱼中生 *** 最粗暴的肉食鱼,据说一天可以吃掉和自己体重相当的食物。

泥了勾子

泥了勾子,学名泥鳅,又称鳅鱼。北方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水中人参”之美称。

怎么样?是不是已经眼花缭乱了呢?黑龙江的夏天水草丰美,清爽宜人,来黑龙江体验一场寻鱼之旅吧!

(来源: *** 整理)

富春江蓄水50多年,堪称一座“鱼库”,4000万尾鲢鳙能保水吗?

提起富春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从古人留下的诗词中不难看出,曾经的富春 *** 清水秀,美如人间画卷。

但在过去的20多年里,富春江的水质却开始出现问题,水华现象尤其引人注目。据报道,2004年时富春江水库就爆发了一定规模的水华,藻类的异常增殖现象时有发生。在2016~2017年的7~8月,库区更是连续两年爆发了蓝藻水华,在库区的变动回水区表现得更加明显。

在事实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藻华已经成为了富春江中不可忽视的“生态病”,急需引起重视。

两座水库,“同病相连”

在水系划分上,富春江属于钱塘江流域,该流域地跨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四个省份,干流包括兰江、新安江、富春江以及钱塘江,是典型的 *** 带季风湿润区。

钱塘江不同河段的鱼类种类

新安江和富春江相接,这两个江段水文联系大,因果关系强,还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两江段分别建有两座水库,拦江蓄水后分别形成了新安江水库( *** )和富春江水库,鱼类资源丰富,鲢鳙数量多,而且都出水过150斤以上的巨型青鱼,堪称两座“鱼库”。

各界媒体经常拿 *** 和富春江水库的水质作比较。富春江水库在 *** 下游,水质自然要比 *** 更肥,氮磷含量更高,按理说发生水华的几率应该也更大。但由于富春江多位于峡谷段,两岸青山连绵不断,水流速度较快,不利于藻类的滞留,客观上对藻类的繁殖起到了抑制效果。

而在上游的 *** ,岛屿星罗棋布,静水区域广阔,水体交换量较少,这些条件都为蓝藻的滋生埋下隐患。从1998年开始, *** 也曾连续两年爆发了严重的蓝藻水华,影响范围之广,发生速度之快,让当地渔场猝不及防。这两场水华导致渔业大幅减产,甚至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饮水安全构成了威胁,引发了巨大的社会轰动。

***

如今,近年来下游富春江的藻华也开始“浮头”,频率上有所加快,这多多少少暴露出了上游富营养化加剧的问题。当然,近20年来 *** 的富营养化并没有“外显”,很大一部分还是要归功于鲢鳙。

富春江水库的隐忧

富春江水库于1968年12月18日开始蓄水,如今已有50多年历史。以黄海为基准面计算,蓄水水位为23米时,对应水面为8.4万亩,总库容4.4亿m3。

富春江水库泄洪

富春江水库是典型的日调节水库,来水量和放水量基本持平,水体交换量大。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专家就已探明,富春江水库每年的换水量是库区容量的70倍。这也就暗示着,库区一旦发生了水华,可溶 *** 氮、磷的含量很有可能已经超出了警戒标准,不及时加强调查研究,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弄明白富春江回水区出现水华的原因,中科院等多个机构在2017年夏季展开了实地调查,分别在新安江、兰江、富春江共布置了13个监测断面。其中,在富春江设置了6个断面,包括桐庐、三都大桥、窄溪、子胥渡。

通过调查,专家学者得出以下两点重要结论:

  • 其一,在不同监测断面中,藻类均表现为表层密度高,深层密度低。在马目大桥断面,表层藻类含量更高,叶绿素浓度达到了18μg/L,原因是受到了富春江回流的影响,导致营养盐富集,藻类局部滞留繁殖。而在断面底层,水体主要来自于上游 *** 水库中的下泄洪水,水温低,浮游植物的密度也低,叶绿素浓度基本不超过3μg/L

  • 其二,富春江的表层水体主要来源于兰江,而兰江水质中的营养盐较高,氮磷污染比较严重。表层的肥水以往复流的形式被滞留在水库中,形成大面积的返水区,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藻密度不断升高,最终形成了水华。

至此,富春江水华的真正原因算是找到了:既有营养盐的输入,又有水动力因素产生的特殊回流区,二者共同作用,为有害藻类的增殖提供了“温床”。

解决富春江的藻华,要放流多少鲢鳙?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解决水华并不复杂,只要水库中有数量足够多的鲢鱼、鳙鱼等滤食 *** 鱼类,便可通过摄食行为产生下行效应,最终对藻类的密度形成牵制。

下行效应是生态学术语,其定义为:沿着食物链从上向下传递而产生的生物学影响。换句话说,下行效应可以理解为营养级较高的鱼类对营养级较低的藻类所产生的影响,既有促进又有制约。具体到鲢鳙身上,主要表现为制约效应,10微米以上的微藻都在捕食范围内。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老一辈的鱼类学家在钱塘江流域先后进行了多次渔业调查。最近的一次调查开展于2016年7~8月,共调查到93种鱼类。但在桐庐、富 *** 段,鱼类的数量相对较少,很有可能是受到了大坝阻隔的影响,洄游 *** 鱼类逐渐绝迹,进而减少了生物多样 *** 。

要彻底解决回水区的水华问题, *** 价比更高的方式就是加大鱼苗放流量,弥补自然资源量的不足。否则,就需要花更大的力气从源头上治理污染。

前面已经提到,富春江的表层水来源于兰江,底层水则来源于新安江的下泄冷水,污染源涉及安徽、浙江多个地区,分布面积广,治污工作量不可想象。权衡来看,放养鲢鳙虽然治标不治本,但却是成本更低、见效最快、可行 *** 更高的方式,用来“救急”是更好的选择。

  • 根据市场价,50克的鲢鳙鱼种售价为5元/斤,平均折合下来约为0.5元/尾。
  • 要起到抑制蓝藻水华的效果,鲢鳙的放养密度须控制在40~50g/m3
  • 富春江水库库容为4.4亿m3,鲢鳙的生物量应达到176~220万公斤。
  • 取整,按200万公斤计,折算成鱼苗量就是4000万尾,放流费用预计2000万元。

据了解,桐庐江段已建立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可以实时监测包括总氮、总磷在内的12项水质指标,并且已和浙江省监测中心联网。通过大数据比对,水务人员便可以准确掌握各个断面的水质情况,迅速 *** 哪些江段出现了问题。有了这些之一手资料,放流的数量、地点、时间都将有证可依,放流 *** 也更加科学、合理。

另外,也可以大胆尝试在回水区圈养鲢鳙,全程不投饵,定点除藻。通过对比圈养区和非圈养区的藻类密度,先验证鲢鳙的“控藻”效果,之后再进一步确定放流数量。

相信随着国内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强,富春江的生态环境必将受到更高的重视,生态环境也将越来越好!

“它”视力差,却是“伏击高手”,怎么垂钓大口鲶?——盛世三渔

本文来自盛世三渔联合创始人——钓者无疆

盛世三渔是一家互联网型渔具产销公司,我们三渔一直有一个从未忘记的初心,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全中国所有钓鱼人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鲶鱼在我国分布广阔,西南地区也有钓友称之为鲢鱼,一般喜欢钓鲶鱼的钓友们都对钓鲶鱼情有独钟的,主要还是因为这种鱼刺少,其肉质营养美味,更好吃的就是那个白花花Q弹Q弹的肚皮了。


鲶鱼嘴大、头大、肚子大。我钓过的鲶鱼大体上分为两种颜色:一种是青灰色,一种是牙 *** ,牙 *** 的鲶鱼身上有花斑。多栖息于江河缓流区。



*** 凶猛,白天隐居水底或潜伏于洞 *** ,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去侵动,它一般不游动。夜晚开始出来觅食,猎食鱼、虾及其他水生动物。下面就跟大家讲讲我对于垂钓鲶鱼的一些经验。


鲶鱼应该怎么垂钓?


一、时机的选择

钓鲶鱼的时间更好在夏季,因为鲶鱼只有冬天不进食,其它三季皆可有钓获。但黄金季节在夏季,因为天气越热,这家伙食量越大,活动最为频繁。


同时窝子的味道扩散也快,诱鱼时间短。在太阳下山的时候开始垂钓,一般的水深,用4.5米的竿子就行。等20分钟左右的窝子后就可以开钓。



二、选钓饵

小鱼小虾是河流内不常出没的鲶鱼食物,使用其垂钓能够降低鲶鱼的警惕 *** ,更利于上钩。鲶鱼喜欢吃食鲜活的食物,建议钩挂小鱼小虾的时候,保持其鲜活度。


鲶鱼的口大,吃食凶猛,使用蚯蚓作钓,需要选择大条的蚯蚓,多条钩挂。家禽内脏,比如鸡鸭鹅的肠子、心、肺、肝等。螺蛳肉、蚌肉在钩挂的时候,稍微大块一些,便于鲶鱼吃食。将动物的肉切成小块,钩挂垂钓。



带有腥味的饵料也能垂钓,所以在垂钓的时候,适当添加能增加腥味的饵料非常重要。如:虾粉、鸭血、猪血、虫粉、碎肉等。泥鳅生命顽强,在水中存活时间长,钩挂活泥鳅垂钓,泥鳅会在水中反复翻滚,引诱鲶鱼前来攻击吃食,垂钓效果极佳。


三、钓鲶鱼线组如何搭配

鲶鱼嘴里有很多细小的牙齿,而且吃口特别死,一般都是吞钩比较多。力道大,挣扎力也强,如果使用尼龙线,一般需要放得比较粗。


线粗就会显得比较硬,比较档口,而且尼龙线耐磨 *** 差。可以考虑碳线,碳线比较抗揍,在钓鲶鱼时一旦吞钩吃死口,起竿时往往容易切线。



我们更好采用大力马鱼线进行作钓。大力 *** 鱼线,拉力值强,耐磨 *** 好。如果个体不大,都是一斤左右的,一般0.8配0.4大力马鱼线足够使用。如果是二三斤的,就1.0配0.6大力马。五六斤七八斤,那就1.5配1.0。更好选择八编的大力马。钩子我一般都是使用5号到8号伊势尼。


此外,也希望各位钓友在垂钓的过程中,保护好周边环境,做到保护环境、绿色垂钓。


我们想尽我们公司所能影响更多的钓鱼人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所以我们发起了征集公益 *** 的活动,真诚希望你能加入我们。让绿水更绿,蓝天更蓝,青山更青,让子孙后代有鱼可钓!

喜欢文章的话别忘了点个关注哦

盛世三渔

公众号搜索“盛世三渔”,关注我们有更多精彩文章,最新产品,福利等你领取不要错过。希望你能加入我们一起号召更多钓友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标签: 鲢鱼 大图 大全 ***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